查看原文
其他

“古寺”这两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

严红枫 光明阅读 2019-05-31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1700多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


  

收到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学焕的新著《浙江古寺寻迹》,我既十分惊喜,又万分感慨!惊喜是因为自2002年以来,郭学焕先生相继出版了《郭学焕诗书篆刻选》《郭学焕诗选》《岁月金兰》《饮马衢江》《驰骋浙江》《求学路上》《孔子后裔在浙江》等。现在,这本历时四年、让郭学焕倾注了心血的《浙江古寺寻迹》又出版了。


感动、感慨是因为作为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的郭学焕,从小爱好文学、书法篆刻,不但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多年前,他还担任过浙江省衢州市市长、市委书记,后又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     

   

01


衢州为什么会有孔氏家庙?


十多年前,离任后的郭学焕也曾经有参加一些协会、当个什么顾问、挂个什么头衔的机会和活法,但他选择只做那些自己有兴趣、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潜心研究起中国的历史文化,浙江的历史文化。  


归于平淡,于平凡中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有定力、勇气和智慧。这正是更让我感动、感慨的原因所在。


衢州南宗孔庙


其实,这种选择,在27年前,郭学焕就已经做出了。20世纪90年代初,当一些著名城市竞争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时,衢州并不被看好。但是,1992年,衢州成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两年后,又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重点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年古郡衢州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衢州不但有孔氏南宗家庙,而且有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  


这是一段被湮没的历史。27年前,从沈阳黄金学院邀请孔子75代嫡系长孙、最后一任孔氏南宗奉祀官的孔祥楷回到故乡管理家庙事务。这背后重要的推手,就是当年主政衢州的郭学焕。自此,衢州既有孔氏家庙,又有孔氏宗子传人。  


20年后,他离开政坛,潜心追访历史,撰写了《孔子后裔在浙江》一书,向世人揭示了衢州为什么会有孔氏家庙,孔子嫡系长孙怎么会在衢州的谜底。 


▲《浙江古寺寻踪》 郭学焕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8年11月



02


书写浙江古寺的初衷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郭书记,继《孔子后裔在浙江》,这次,您怎么又想到写这么一本冷门书的?”(因为衢州是我的老家,我一直这么称呼他)面对我的提问,郭学焕反问我:“‘古寺’这两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  


“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画意象吧?”郭学焕说:“其实,‘古寺’,不仅特指佛教历史意义上的‘古老寺院’,同时也是一种深植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意象’,并在广大民众中具有普遍影响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景观’。因此,‘古寺’也是一种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现象’”。


郭先生虽没有正面回答我的提问,但是我已经找到答案:这源自他对中国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他想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向我们展开一幅浙江寺院文化的长卷。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便与华夏文化相交融。佛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佛教寺院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隋唐以后,佛教寺院创建越来越普遍。佛教寺院中的殿堂、佛塔等建筑,铭刻、雕塑、绘画、书法、楹联、诗词等艺术作品,皆反映了佛教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浙江佛教的沿革过程中,古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中国佛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浙江佛教的沿革过程中,古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记写。”郭学焕说:“同时,记写浙江佛教古寺也是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建设文化浙江、促进浙江旅游事业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2013年,在完成了《孔子后裔在浙江》的撰写后,郭学焕便开始着手撰写《浙江古寺寻迹》,介绍浙江佛教文化。


宝严寺,坐落在浙江温州市茶山镇北面,徐岙村山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弘一法师曾驻锡于这古老的寺院里。


浙江古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撰写时,郭学焕要求自己,一是要尊重史实,如实记写。有时为了弄清楚一件事,他会查找几处史料,以互相印证。遇到个别史料上有不同记述,无法确认时,他便把不同之处一并罗列,让读者和历史再作验证。


二是一定要到实地寻迹、考察,走访当地、当事人,听取他们的介绍,从中了解情况,寻找史料,现场体悟。


由于他自谦对佛教和佛学的了解、知识不足,因此,撰写时除阅读寺院提供的志书、资料外,他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和信息,如《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禅宗大词典》等,有时为了撰写一篇文章得阅读数万字的文字资料。 

03


走访浙江所有的重点寺庙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一千多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


这本新著博征文献,书后附录的参考文献就达152种。作者考诸古寺实迹,访谈高贤僧人,对浙江11个地市的古寺文化进行寻迹记述,实现了浙江古寺文化研究的新突破。  


浙江古寺很多,超过千年历史的就有百余座。郭学焕说自己能力有限,不及一一记写。于是,他确定了“两必写、一部分”的原则。


“两必写”:一是,浙江省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3座和省级佛教重点开放寺院26座必写;


二是,涉佛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和省文物保护单位35处必写。“一部分”,即部分高僧。在记写古寺的同时,“以寺记僧”,重点记述一部分高僧。历史上,浙江高僧甚众,于是列出了重点记写的四条要求:一是开宗派、创流派的。


二是有重大著作、对弘扬佛法有重大贡献的;


三是担任过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以上职务的;


四是20世纪初及以前的。  


根据上述“两必写、一部分”的基本原则,郭学焕考察古寺名刹、拜访住持寺僧、搜集志书资料,四年里先后跑遍了所有在省域内的全国、省重点寺院,在浙江的江南禅院“五山十刹”,大部分涉佛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如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古寺较多的城市,考察皆达三次以上。而且每访一处尽可能把情况了解清楚,不然,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乐此不疲。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永革为这本书作序时评价说:《浙江古寺寻迹》通过持续四年探寻浙江大地上“古寺文化”,深入文献及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浙江古寺”所深蕴的历史积淀,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浙江古寺”鲜活的当代景观。这部通古贯今的《浙江古寺寻迹》,既引人探寻浙江寺院的“历史之古”,更让人领略浙江佛教的“文化之厚”。


《浙江古寺寻迹》被列入浙江文史研究馆文史丛书,无疑是一本集中记写浙江古寺文化的佳作。走访古寺,搜集、阅读资料,并着手写作,历时四年,郭学焕以其独特的“以寺记僧”“因僧显寺”的写作手法,将古寺与名僧圆满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名寺、名僧的历史联结。


在五大佛教名山和全国重点寺院的走访考察中,他还将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所受的情与理记录下来。此书图文并茂,夹叙夹议,抒情寄慨,更增进了我们对寺院文化的了解,这使得《浙江古寺寻迹》有益有趣且雅俗共赏。


温州江心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



本文作者严红枫,为本报高级记者


郭学焕  浙江诸暨人,1967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往期好文推荐

汉语,在西域通行的历史

中国古人也“好色”——寻觅国画里的色与彩

中国人知道萨特,外国人未必知道王国维,怎么办?

实体书店变身记

大报名编,再无来者——纪念黎丁先生诞辰100周年

△点击文字进入文章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1月30日16版“从另一种视角阅读浙江”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版编辑:杜羽   


文末可以评论

写出您的观点

光明悦读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