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补平语文资料】八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2017-06-18 王补平


《云南的歌会》作者:沈从文

(1~3段赏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答: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场面。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答:“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


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答: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5.“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此,此处一个“多”字下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6.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答: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第四段赏析)

1、“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歌?

答:以情歌为主,也唱其他内容。


2、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答:一路景色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铺垫,是烘托映衬,而“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本段描写的中心。


3、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

答: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气氛中,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4、归纳本段思想内容:□□□□。(限于四个字)

答:山路漫歌


(第五段赏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善:面熟。  熟习:对歌曲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深刻。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答:因为它参加的人员很多,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唱歌的时间长,一连三天才散场。参会的妇女居多,而且打扮得非常漂亮。老年人在场上格外兴奋活跃。


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答: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如一片松涛。


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答:参加“金满斗会”都是村子里的小商贩或普通的村民。体现了“金满斗会”的大众化、普遍性的特点。


5、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答: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6、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肖像描写,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


7、试概括本段段落大意:村寨传歌

4.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答:“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诚哉斯言。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5.“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多得是。”中这种女人是指哪种女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答:指那种非常善于唱歌、对歌的女人;说明云南少数民族善于唱歌、对歌的人非常多,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6.这几段文字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云南善于对歌的女子,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答:外貌、服饰、对歌的才干;写出了她们的形象美和能干。

7.这几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云南歌会的特色?

答:从对歌的环境、对歌的内容、对歌的人来描写的。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

第1段赏析


1.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端午节风俗?这些风俗反映了家乡人怎样的心理与追求?

答: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 

心理与追求:辟邪祛灾,祈福图吉利、美食健体、喜庆红火。

2.从文章思路来看,开头谈“端午的风俗”有必要吗?是否离题?

答: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到“端午的鸭蛋”。

第2~5段赏析

1.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答:我认为只称道鸭蛋是小瞧了家乡人:高邮可称道者尚多,岂止一鸭蛋哉!

2.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

答:用夸张的贬斥反衬高邮鸭蛋的精美可口,幽默而生动。

3.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现力?

“每逢有人……就……”

答: “每逢”表无例外,高邮鸭蛋广为人知;“就”说明反应之快,足见鸭蛋印象之深。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

答:突出了高邮鸭蛋品质卓越,对顾客有非常的吸引力。

“……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答:用决绝语气尽显热爱家乡夸赞家乡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答:用摹声法使食蛋之状如在目前,声形俱现,生动感人。

4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不厌其烦,反复描写,为什么他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答:因为他的内心时时充满思乡之情。

5.在文章中作者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下一句是什么?是出自哪一首诗?

答:本意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在文中指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这句话出自唐·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一首《离思》下一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
6. 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地”?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由于异乡人只赞鸭蛋,会让人认为高邮只有鸭蛋,别无他物之感,所以作者不满意。
7.文中引用袁枚《腌蛋》中的一段话有什么作用?如果改为作者把《腌蛋》一条的意思转述一下,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答:引用袁枚原话更可信,并起到了以古代名人的嘴来赞高邮鸭蛋的作用。如果作者转述,读者会感到终究是作者口中所言,没有引用原文令人信服。


8. 这里写“高邮的咸鸭蛋”与写“端午的鸭蛋”有联系吗?

答:为下文写“端午的鸭蛋”渲染气氛,作铺垫。

9.品味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1)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答:用朴素的大白话,使生活气息更浓郁。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答:用“文白交杂”的语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幽默感和趣味。

总结性赏析

1.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这段文字写家乡风俗是从成人还是孩童的视角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从孩童的角度写的,这样写使家乡风俗更淳真质朴,更生动风趣,更有人情味。

《敬畏自然》作者:严春友

第1~7段赏析


1.“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中的“作品”指的是什么?用作者的话来说,人类的“沾沾自喜”是一种什么行为?

答:“作品”指的是航天器;人类的“沾沾自喜”用作者的话来说只是无知的孩子那样的表现。

2.品析来两个句子的深刻含义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人类开采多种矿物,留下无数矿坑,也破坏了地貌和底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答: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空间的关系。

第8~11段赏析

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2."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7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答:因为当地球上其他生命被杀害殆尽时,接着倒下的也便是人类自己了。这使我们认识到:

人类与自然中一切生命是共生共存的,认识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9.在文中的第8自然段运用了5个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用反问句的形式,语气强烈而肯定,论述宇宙中一定有生命存在。

10.“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中“死”为何要加引号?

答:作者认为,那些矿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有生命的,故用引号表示否定。

11.“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怎么理解,包含哪些言外之意?

答: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同样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其他事物实际是兄弟关系。人类应该爱护自然,是的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

12.为什么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答:因为对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他们会认为我们的科学观念很幼稚,我们的航天器也只不过是个简单的玩具而已。

《春酒》作者:琦君

全文赏析


1.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善良大度、很有灵性、充满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2.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3.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母亲心里虽然有数,为什么又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答: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5.“我”和母亲为什么如此高兴

答: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6.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

7.选文中的那一句话可以集中表达作者的感情?

答:“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8.喝会酒时“母亲和我各有一条花手帕”,为什么我会“开心的要命”

答:本来喝会酒时我心里就非常高兴,再加上礼物赠送,我就更高兴,这里进一步表现了“我”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儿童的童真情趣。

9.你认为作者喜欢的仅仅是母亲酿的八宝酒吗?其中还寄予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不是。还寄予了作者对儿时的怀念,对母亲,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