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推出】2018中考文言文板块如何复习?王补平老师为你详细讲解复习应考策略!(附七八年级复习提纲!)

2018-01-02 王补平 王补平

友情提示:此平台由中学语文教师王补平创办,目前已有20人关注,真诚地邀请你加入这个大家庭!点击文章标题下面蓝字“王补平”,即可免费订阅,海量学习资料每天送达!

《中考说明》中相关内容的逐条解读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王老师解读】

(1)读准文言文中特殊字的音。比如:通假字:便要还家。“要”读三声。(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2)断句和停顿的规律要掌握。比如:“今齐地方千里。”应该这样停顿:“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王老师解读】

(1)重点虚词的用法要谙熟于心,比如:“之”。在初中阶段主要有如下用法:

①取消句子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代词:代前面提到的人事物:“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动词:去,往:“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④助词:的:“渐激渐深,至石之半”(《河中石兽》)

⑤补足音节,无实意:“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2)重点实词的用法要对比联系来学习和记忆。

比如:“亡”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和“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两句当中的“亡”的意思是一样,都当“逃亡,逃跑”讲。而“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和前面两句不一样,通“无”,意思是“没有”。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王老师解读】

(1)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就是要忠实原著,翻译要准确,既不偏离,也不遗漏;达:就是文字要畅达,通顺明白,表现在试卷上就是能有意识地用括号的形式补充出一些省略成分;雅,就是保持原文的古雅,要努力做到言辞优美。

(2)文言文翻译题里面总埋伏着一些特殊用法,在翻译之前就应该注意到,并且正确判别是什么用法:是词类活用,还是通假字,还是倒装句?然后再翻译。

比如:例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句中,“能谤讥于市朝”是一个状语后置,而“闻”是一个使动用法。在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难点。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

【王老师解读】

复习时,大家要对重点篇目的内容形式两方面进行整理和识记。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指内容方面,后半部分(分析写作特色)指形式方面。后面我有附文,这里不再赘述。


5、考查教科书中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积累与迁移运用。

【王老师解读】

积累:是指必要的文化知识你要知道:比如古人的谦称和尊称这些知识。

迁移:是指课内学的东西,你能熟练运用到课外。

例如:2017年呼和浩特中考语文试卷第8题:课内我们学过“足肤皲裂而不知”,知道“而”连接的两部分之间是转折关系。考试时需要判断出课外的篇目中“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中的“而”和前者是一样的用法,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运用。


6、阅读材料均选自教科书中文言文基本篇目和课外文言文。

基本篇目是指:目录里标题前面不带“*”的篇目。课外篇目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


2018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1、因为文言文复习内容比较多,因此分建议大家分为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段来复习。这样既能由浅入深,又能化大困难为小困难。

2、精细复习要看几个点:文学常识;特殊的断句;实词;虚词;重点句子;内容和形式

3、粗略复习要看几个点:词、句、课堂笔记(内容和形式)

4、呼市中考没有考查过的篇目要精细复习

5、通过大量做题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附录一:七年级涉及篇目

1、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虽有嘉肴》、《河中石兽》、《塞翁失马》

2、下册:《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狼》、《夸父逐日》


七年级上、下册重点篇目内容和形式总结

1、《论语十二章》

【内容】

  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形式】语录体

 

2、《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内容】(1)实践出真知;(2)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形式】类比的手法

 

3、《河中石兽》(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内容】

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道它是这样的原因。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形式】层层铺垫,衬托

 

4、《塞翁失马》

【内容】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 等人所著。文本中的一个典故,后衍生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特指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形式】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5、《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形式】

1.详略有序,详写方仲永年幼时的才华横溢,略写此后的情况.
2.先扬后抑,对比鲜明,更能体现主旨.
3.先讲故事后发议论,本文通过写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人物,因不学习最终变成普通人,说明了即使天赋高,

 

6、《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内容】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形式】

(1)对话(语言描写)(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7、《狼》(清代·蒲松龄)

【内容】

选自清代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形式】(1)情节曲折,引人入胜;(2)语言简练,生动形象  (3)通过行动、神态的描写刻画形象


附录二:八年级涉及篇目

(一)上册:

21、《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26、《三峡》;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二)下册: 

21、《与朱元思书》 24、《送东阳马生序 》26、《小石潭记 》27、《岳阳楼记》 

28、《醉翁亭记》 


八年级上、下册重点篇目内容和形式总结


(一)《桃花源记》

【内容】《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形式】虚景实写;有详有略

 

(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1、《陋室铭》

【内容】通过写陋室“不陋”,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形式】对偶(骈文);类比(开头和结尾);托物言志

2、《爱莲说》

【内容】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人生追求。

【形式】衬托;托物言志

 

(三)《三峡》

【内容】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形式】侧面烘托;动静结合

 

(四)《记承天寺夜游》

【内容】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形式】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比喻(写月光);侧面烘托

 

(五)《与朱元思书》

【内容】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通过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也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思想情感。

【形式】侧面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对偶(骈文)

 

(六)《小石潭记 》

【内容】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形式】借景抒情

 

(七)《岳阳楼记》

【内容】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

【形式】对比的手法;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

 

(八)《醉翁亭记》

【内容】本文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形式】结构精巧,语言清新

 

(九)《送东阳马生序》

【内容】《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形式】对比的写法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获取2018中考复习最佳用书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