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专家风采】陈立潮:与大数据共舞人生

2017-12-20 专家大院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 科学导报记者 耿倩  见习记者 张娜

流年如水的日子里,无数个午夜时光,他都会静坐簇拥在一方屏前,滑动鼠标,轻触键盘,放飞悠扬的思绪,任那些数据萦绕脑海。在他与大数据这个科技符号共舞的岁月里,如醉如痴,将这一事业演绎出时代的魅力,缔造了他人生一道道靓丽风景。

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产业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整个社会已感受到大数据对未来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与价值,在改变生活、促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提升社会运行和管理效率等方面,大数据已成为撬动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支点”。搜集大数据,探索大数据,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则成为了很多计算机行业领域专家学者一直以来所执着追求的事儿,陈立潮,就是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一个推陈出新的学者,他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智能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处理与识别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见陈立潮,是在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办公室内,这个在今年获得中国大数据教育行业杰出贡献奖的学者,远没有想象中的严肃刻板,反倒留着酷帅的发型,着一身格子衬衫,手提一笔记本电脑,交流起来十分健谈而又亲切,沉稳而又轻缓地向记者娓娓述说着他的过往。

工作中的陈立潮

  ■ 耿倩摄


万荣少年 结缘计算机


1961年,陈立潮出生在山西万荣的一个农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苦的生活磨炼了陈立潮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1977年恰逢高考恢复,16岁的陈立潮感到机会来了,他填报了三个省内志愿,都跟农业机械有关,骨子里他就是想改变村民辛苦的农耕生活。但由于当时的录取政策是外省先录、本省后录,他优异的成绩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招生老师相中了,招生老师邀请他去长春读光电转换技术专业,他想,这个专业更高科技,更能解决大问题。就这样,懵懵懂懂的陈立潮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去东北的列车。

学校当时办学条件并不是很成熟,生活非常艰苦,但年龄最小、一心求学的陈立潮还是扎扎实实完成了学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山西机床厂(兵器部247厂)。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身所缺乏的理论知识还很多,所掌握的技术也远不能服务于生产实践,于是他萌生了去高校继续学习的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被改派到了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继续深造生涯。在担任助教期间,陈立潮有幸被派往北京听了一场“微型计算机讲习会”,参加这场报告会的均是来自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和企业领导,出色精彩的演讲使陈立潮内心颇为震撼,投身计算机事业就此在陈立潮心中埋下了种子。

新奇的计算机领域吸引了陈立潮的目光,十足的好奇心促使他决定改行,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他成长路上的启蒙导师是太原机械学院的王爱玲教授,在王教授这个CAD团队中,他感受到了计算机的魅力,这为他打开计算机的科学大门指明了方向。“我们先后跟着王教授到北京618厂和晋南541厂做项目,在这两个厂做研究的那段时光是我至今回想起来都难忘而又快乐的时光”。陈立潮向记者讲述着那段旧时光,谈吐掷地有声,脸上多了些淡淡的笑容。“那时候,我们会用计算机做一些数据仿真,模拟好各种零件的加工轨迹后再对加工程序去定型,但这其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必须读懂那些算法,学会电脑编程,还需要弄清楚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而真正使我了解计算机原理的另一件事就是在辅导学生汇编语言课时,我利用业余时间用汇编语言编写了一个文本编辑系统,这对我理解计算机机理和进入计算机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我非常感谢那些日子里拼搏进取的自己。”

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让陈立潮的计算情怀也愈加浓烈,1985年他到合肥工业大学进修硕士课程,毕业后回中北大学继续任教,1995年挑起中北大学计算机系主任,1997年被评为教授。1999年,他继续深造,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研究生,向计算机领域的更高层次迈进。2004年,在太原科技大学的盛情邀请下,陈立潮扛起了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的重担,迎接着新一轮的挑战。





记者与陈立潮交谈

  ■ 耿倩摄



时代所需  瞄准大数据


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利用大数据的时代正在来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取得了主动权,而陈立潮的视野也自然汇集于此,他开始从大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开放研究入手,但逐渐暴露的问题却又让陈立潮很是苦恼。

“我们都了解,大数据是时代赋予人类的一笔很大的财富,能够给我们提供分析解决未来问题指明方向,但数据如何获取?如何采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以什么方式收集数据?又如何整合数据?收集好的数据又如何加以规范利用?是都可以共享还是具有私密性?当涉及收费问题时又如何来计算?”陈立潮若有所思地对记者说着自己所困惑的问题。“山西目前来讲就大数据领域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很规范的标准来加以界定,所以这就造成很多人会产生误区,他们可能会认为收集到的数据就叫做大数据,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大数据必须要使数据达到一个十分充足的量后才能发挥作用,并非所有数据不经过处理就去分析,不仅偏离了大数据研究的宗旨,而且可能会给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再者,大数据是需要实现反哺的,数据的收集必须能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真正指导生产实践,真正能造福于人类,并不是单纯的谈数据,要从大批量数据中挖掘其深层次的潜在价值。大数据的分析挖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还需要政府部门多牵头引领,加强顶层设计,从各行各业中发现与收集有用的数据和信息。”

陈立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大数据的相关研究,先后获得了“中国大数据学术创新奖”、“中国大数据教育行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他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他带头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太原市人民政府优秀科技项目一等奖。

  




立足高校 培养"高精尖"

万丈高楼平地起,加强大数据领域的理论研究及人才培育是关键,也是基础。大数据必将成为高等院校学生所必须掌握且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工具,学生们要能够从大数据中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要与现实各行业形成落地对接,因此,各大高校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有特色的培养人才,选拔“高、精、尖”,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

现任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的陈立潮自然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以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为平台,并联合曙光集团、中兴集团建立了大数据产、学、研基地,结合太原科技大学自身的教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更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人才,助力山西的大数据发展。

“目前大数据使用的成本还比较高,但只有愈加精准的数据才能帮助企业发展,才能为社会所用。我们已建立了大数据软件工程和智能软件技术的研究机构;我们也联合了山西多所高校,建立一个山西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希望共同携手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地方建设培养更多的大数据人才”。陈立潮满怀信心的向记者说着他的期盼。

这个在大数据领域不断前行的探索者,这个紧跟时代脚步,立足高校,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前瞻者,这个潜心钻研、助推山西大数据发展的科研者,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诠释着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大放光彩、开花结果。

心怀赤诚,不染阴霾,拥有热爱与期盼,勇往直前,大步流星,陈立潮,一直在路上。 



来源:科学导报

编辑|裴锦玉

总编|石建国

集聚专家力量  建设创新山西

公众号ID

sstmzj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