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这两条古道竟然藏了那么多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故事

古驿道在历史上是老百姓
往来不同地区的重要通道南粤大地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广东多条古驿道周边都诞生了不少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潮梅古道
感受“血战三河坝”战役的壮烈
聆听“茂芝会议”的重要决策
我们还可云游潮惠古道
重温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前后的故事
看看高潭圩镇上的“马克思街”和“列宁街”
到底长什么模样





潮梅古道(大埔三河坝段)位于梅州市大埔县内,重点线路总长102.3公里。古道沿线最著名的景点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茂芝会议旧址等。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茂芝会议旧址(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据记载,三河坝战役完成了钳制敌人、掩护南昌起义军主力部队南下潮汕的任务,成功完成了战略转移并保存了宝贵的革命火种和革命力量。开国上将萧克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血战三河坝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整个南昌城。南昌起义后,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向南昌进攻。
 
8月3日起,南昌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目的是“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
 
9月18日,起义军进抵广东大埔县城。
 
9月20日,作出了分兵部署: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领主力一万余人向潮州、汕头进发;朱德、周士第等率领3000多人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三河坝坐落粤东梅江、汀江、梅潭河交汇处的大埔县境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之称。


10月1日起,起义军在三河坝血战三天三夜。为了鼓舞士气和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朱德在三河坝战役总指挥部的屋旁墙壁上写下“誓死杀敌”四个大字

10月5日,朱德和周士第率领余下的2000多人撤出战场,决定取道百侯,从饶平到潮汕与主力部队会合。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在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的纪念碑围墙下,有一块非常特别的墓碑,上刻着“孙树成烈士女儿孙淑珍墓”,这一块特别的墓地,书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父女情。

故事分享 


孙淑珍——毕生寻父终不悔


这场狙击战中的团长孙树成,在牺牲时只有27岁,并且他的家人对此一无所知,当时他家中还有一个不到两岁、从未谋面的女儿——孙淑珍。


当她17岁那年,抚养她成长的外祖父在临终前把她叫到面前,紧握着她的双手叮嘱说:“你长大成人了,懂事了,一定要找到你爸爸孙树成,他已南下投奔革命了……”这时的孙淑珍,妈妈和外祖父为革命先后离开了她,世上最后的亲人,就剩下那个生死未卜的爸爸。


此后将近60年里,关于父亲,除了“孙树成”这三个字,孙淑珍一无所知。从记事起到67岁、从会叫“爸爸”到自己成为奶奶,她一直都在寻找,“找到父亲”成了她一生的使命和夙愿


1981年7月29日,孙淑珍的女儿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母亲口中天天念叨的名字——孙树成,于是,女儿不顾一切狂奔回家,把王志之发表的《浴血奋战三河坝》一字一字念给母亲听,当念到“孙树成在三河坝战役中牺牲”时,孙淑珍呆坐良久,然后摸着报纸上的“孙树成”三个字呢喃着“爸爸,爸爸……”,她突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她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她用一生寻找的父亲在她两岁那年就已经牺牲了。


1984年,孙淑珍站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她用小小的身子抱着纪念碑的一角失声痛哭:“爸爸,我来了,我来看你了!”


1987年,临终前的孙淑珍还不停念着:“爸爸,爸爸……”,她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要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下,即时远离女儿,即使到陌生的地方,她也要陪在父亲的旁边。


茂芝会议
1927年10月6日,朱德和周士第率领的余下的起义军抵达潮州饶平茂芝村时,遇到了第三师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领的从潮汕突围出来的起义军官兵200多人,才知道主力部队已在潮汕失败,起义军领导人离开部队转入地下斗争等各方面情况。战士们情绪都很低落,朱德通过加强战士的思想工作,鼓舞了人心,提高战士的情绪,增强了革命信心和决心,稳定军心。
 
10月7日上午,朱德在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了起义军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茂芝会议。会议对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的情况进行分析,围绕要不要继续举起革命旗帜和保存南昌起义革命种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茂芝会议旧址(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最后决定在朱德的领导下,继续举起南昌起义的革命旗帜,保留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放弃下潮汕的计划,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军事战略决策。
 
茂芝会议拨开了部队起义受挫后笼罩在战士心头的迷雾,保存了人民军队的种子,实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朱毛会师”。

茂芝会议旧址(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小贴士】


对于这段血战历史,你可以在这本《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上看到更详细的内容,还能通过书籍上的二维码打开“打卡广东红”小程序,选择“潮梅古道(大埔三河坝段)”“‘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茂芝会议旧址”等打卡点,即可在线云游,通过VR打卡详细了解这些历史发生地现今的面貌。查看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体验复刻的战壕,看看南昌起义军当年遗留下来的作战工具。



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海陆丰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的发祥地,也是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家乡。
 
1927年10月上旬,南昌起义部队1000多人从潮汕撤退到陆丰,与中共东江特委取得联系后进入海陆丰两县交界的朝面山和惠阳中洞。
 
10月25日,彭湃发布举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命令,10月30日,起义部队和海丰当地农军首先在该区庵前村举行暴动,乘胜占领公平镇,随后占领梅陇、汕尾等地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11月13日至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惠州惠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
 
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县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海陆丰根据地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故事分享 


陈子岐——克己奉公的苏维埃政府“管家”


在苏维埃政府里有一位“管家”——陈子岐,一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律。
1927年11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诞生,陈子岐当选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经济委员会主席。万事开头难,崭新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陈子岐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安排红军生活的供给,分配各单位物资,等等,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事务不仅繁琐,而且繁重。

1930年,陈子岐的妻子张淑贞被国民党军抓捕到海城坐牢;幼弟陈可惨遭杀害,年仅14岁。母亲和唯一的儿子背井离乡,惊慌失措,逃难到香港,寄宿在朋友的家里,过着漂泊的生活。这段时期,陈子岐由于劳累过度,体重锐减,夜间盗汗,咳嗽出来的痰带着鲜红的血丝。显然,他的肺结核已病入膏肓。


一次,陈子岐秘密到香港采购一批急需的药品等物资,诸如维生素 C 、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都是治疗肺结核病的药品,然而,陈子岐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从来没有“近水台先得月”的私心杂念,更没有挪用珍贵的药品来给自己治病。陈子岐早出晚归,忙碌得无暇抽身,就连前去探望滞留在香港的母亲和儿子,也没能留些生活费。


事后,陈子岐眼眶红湿,喉结蠕动了一阵,才惭愧地说:“我也知道母亲和家人生活很苦,但游击区的伤病员现在急需药品。我们出来不容易,现在只能从革命的大处着想,老母亲和家人,只好靠亲友们想办法帮忙了。”


1938年9月24日,陈子岐的肺结核病严重恶化,在越南河仙市“万和堂药材店”的分店里离开人世。陈子岐这位苏维埃政府的“管家”,默默操劳,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57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陈子岐为革命烈士。


 

【小贴士】


对于这段历史,你可以在这本《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上看到更详细的内容,还能通过书籍上的二维码打开“打卡广东红”小程序,在“潮惠古道(海丰羊蹄岭段)”进行在线打卡,查看古道沿线的历史印记,“亲临”彭湃烈士的故居、以及海丰红宫红场、海丰总农会旧址等地点,在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土地上寻找历史的踪迹。


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


在潮惠古道沿线,还有一个著名的旧址——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它位于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原名为高潭罗氏宗祠。
 

高潭罗氏宗祠(图片来源“打卡广东红”)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进入东江地区后,在10月12日到达中洞,后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中共东江特委在中洞进行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党政军领导机关,并领导东江人民和工农武装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先后推翻了国民党海陆丰等县反动政权。
 
为巩固取得的革命成果,高潭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迅速进行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工作。
 
11月11日,高潭圩召开近万人的大会,庄严宣告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会议之前,为隆重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周年,高潭圩的新街、老街便分别命名为“马克思街”、“列宁街”,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革命史上唯一发现最早以共产国际领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这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的革命先辈们在中共党史上留下独一无二的“红色印记”。


马克思街(图片来源惠东文明办)

列宁街(图片来源惠东文明办)


而在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有一口井,水质甘甜,清凉爽口。这口井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分享 


董朗——身体力行为老百姓打井


1927年10月,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到达中洞后,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因人多用水量大,且清泉小井取水口小,加上部队有的战士晚上在巨石旁清泉边露天洗澡,污染了泉水,喝水成了问题。


为了军民方便用水,红二师师长董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在百庆楼左侧的大石下清泉处,挖成了一口很大的深井,用石块彻固这口井结构独特,分上下两井:上井为半月型,专供饮用水之用;下井为四方型,专为洗漱、洗菜之用。井深一米。从此,解决了部队与群众的用水问题。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亲人,饮水思源将这口井称之为“红军井”。该井保存完好,至今仍在使用。


图片来源:惠东文明办





【小贴士】


现在,你可以扫描在《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上的二维码,打开“打卡广东红”小程序,在潮惠古道(惠东高潭段)就可通过VR打卡的方式,看看高潭老区革命纪念堂、中洞革命纪念广场等红色革命遗址,还亲临全国最早命名的“马克思街”、“列宁街”



翻开百年党史的厚重长卷,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生命书写了百年辉煌背后的一串串成功密码,以血肉之躯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历史壮歌。

在我们南粤大地上,无数的革命先辈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奋斗后赢得未来,他们的敢为人先、闯关夺隘,为我们南粤大地注入了绵延不竭的精神动力。
 
他们的故事和奋斗史,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更多关于他们故事的内容,大家可阅读最新出版的图书——《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


 

该书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在打卡广东红小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挖掘广东党史教育资源
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历史节点
以发生在广东的100多个重大事件为线索书写了200多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收录200多幅历史照片和新闻图片其中部分历史照片为首次向外界公开 权威、全面、丰富立体、生动、多维地展示百年党史广东光辉实践各位读者如有兴趣可在广东各地新华书店购买

倘若现在受限于客观条件

不能去现场感受打卡的
不妨打开“打卡广东红”小程序
通过里面的VR打卡
360°欣赏古驿道的风采
也许你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心动不如行动
马上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打卡广东红”小程序打卡吧
👇

详细“打卡”攻略

  请戳这里查看 
除此之外
小程序还能累积积分解锁盲盒
有机会获得奖品哦


至此

“打卡广东红”上的16条古驿道

全部介绍完了

都有哪些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实力推荐!广东这3条与“水”有关的古驿道竟然串联了那么多惊喜

这是一条有点“咸”的古道,今天我们为它“代yan”!

啥!?2000多年前,粤北就有多条“高速公路”……

来来来

让我们一起上

“打卡广东红”小程序

“云游”全省红色地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