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卫健委: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高峰已经过去


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全国发热门诊和急诊高峰已经过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共开设发热门诊1.6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4.31万个。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为286.7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和诊室的就诊人数均呈现达峰以后整体下降趋势,农村地区也呈现下降趋势,城乡的趋势是趋同的。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比例也持续下降,峰值是12月20日33.9%的检出率,到1月12日下降到10.8%,这个趋势表明发热门诊高峰已经过去

焦雅辉说,急诊的情况总体呈现了达峰以后持续下降趋势。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下降到109.2万人次,较峰值时下降28.4%。急诊当中新冠阳性感染者的检出率由12月22日的峰值8.8%,之后稳步下降到1月12日的2.9%。这一数据显示全国急诊高峰已经过去。

焦雅辉指出,门诊整体呈现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态势。1月12日全国普通门诊诊疗总人次913.5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门诊患者中新冠阳性感染者占比,12月19日峰值是5.7%,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占比0.9%。普通门诊日诊疗量持续增加,正常诊疗正在逐步恢复当中。

国家卫健委通报近期全国新冠死亡病例数


焦雅辉表示,自2020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死亡病例判定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该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其他主要国家的判定标准基本一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归因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另一类是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


焦雅辉介绍,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


焦雅辉表示,由于冬季本身是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季节,近期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叠加,因此老年人的病亡人数比较多,这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患者,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


住院感染者数量呈连续下降趋势

焦雅辉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收治了117万人,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收治10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1月3日达到峰值27.5%,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21.7%,较峰值时期下降了5.8个百分点。

在院阳性重症患者峰值12.8万人,目前仍处高位

焦雅辉介绍,重症患者的救治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建立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体系,建立国家级、省级专家日会诊巡诊制度。同时,重症患者的救治还要强调关口前移。在治疗新冠感染导致的重症肺炎的同时,坚持新冠感染和基础疾病并重的治疗方式,多学科诊疗。


焦雅辉说,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当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


从数据分析来看,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一些特点:一是以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二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多数基础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冠病例疫情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介绍,实施“乙类乙管”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信息对外公布的方式,调整为与其他乙类传染病保持一致。由国家疾控局授权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对外发布。公布内容包括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含危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

做好医疗救治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应对疫情的关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做好医疗救治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应对疫情的关键。要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要落实三级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要高度关注农村地区,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的机制,发挥县医院龙头作用,做好分级分类救治,通过下沉巡诊、远程协作等方式,提升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要倡导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健康中国
编辑:斯卫琪

猜你想看

广州宝马撞人案嫌犯温某被批捕!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一个月电费3481元,竟是因为它!警惕这些“电费刺客”→
广东一地发钱鼓励多生娃,最高一次性补贴19000元!
文旅部:这些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废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