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挖到宝了”!广州一小学发现汉至明清遗迹约90处!最新进展→

12月14日,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本部校区疑似发掘出文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6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现场召开媒体通报会。

据介绍,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南侧,东邻福今路,南邻三育路。项目用地面积20744平方米,由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建设。

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区航拍(摄于2023年12月14日)

12月16日的考古工作部分现场。南方网记者 郭昊奇 周存 摄

该项目地处“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项目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2月、3月、10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展考古发掘(一期)工作。本期计划发掘面积共825平方米,当前已清理汉至明清等各时期遗迹约90处,其中墓葬71座(晋南朝时期墓葬20座,唐宋时期墓葬14座,明清时期墓葬37座),灰坑9个,井3口,排水沟7条,出土鸡首壶、青釉碗、三足砚、四系罐、滑石猪等各类质地文物约108件(套)。

此次清理的古代遗迹绝大多数受现代建筑基础影响,保存状况一般。墓葬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的现象。已清理的70多座古墓葬中,晋南朝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数量较多,部分规模较大,精心营造,设有长排水沟,但多被盗扰、出土器物较少。

M7区全景

其中,M7为东晋时期的带墓道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排水沟构成。共出土器物6件,包括青釉小碗3件、青釉碗1件,青釉三足砚1件,铜碗1件。其排水沟长约35.5米,是本次发掘的较长的排水沟。

M51区全景

M51为南朝时期砖室墓,平面呈“中”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该墓上部被毁,出土青釉瓷碗、青釉瓷钵、四系罐、青釉瓷罐、滑石猪等8件器物。

G6区全景

G6属于南朝时期,应为墓葬所设排水沟,但因墓葬主体位于发掘区范围外,当前仅将其发掘,发掘长度约24米。排水沟东侧未砌砖,中西部用四层砖叠砌,在底砖上纵向平放2列榫卯砖,形成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的排水通道,排水沟中部及东部各设一处砖砌挡墙。


部分出土文物。

项目用地地处广州古城东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位于广州市“红花岗—竹丝岗—梅花村”地下文物埋藏区,是重点保护区域。这一带地势较高,周边有红花岗、竹丝岗、马棚岗、猫儿岗、象栏岗等山岗。195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清理了各时期古墓葬、水井、灰坑、灰沟等遗存,出土了大量文物。

“当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本次考古发掘再次表明这一区域是广州古代先民重要的埋葬场所,为研究古代广州地区葬俗、广州历史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此次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希表示,“这片地下文物埋葬区比如梅花村、福今路、农林上路等区域在之前就发现过大量西汉高等级的墓葬,广州农林农路南越国‘人’字顶木椁墓就是在这片区域被发现的,这里的文化底蕴是很深厚的。”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朱明敏表示,目前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一期)挖掘面积4000平方米,将于12月底完成,项目二期工程也有约4000平方米,后续将勘探、沟通实际情况后开展挖掘工作。“南汉二陵博物馆已经连续三年开展‘寻迹羊城’专题展览,此次考古项目的发现成果也会放在明年‘寻迹羊城’的专题展览中,面向广大市民见面。”

此前报道
广州东风东路小学本部校区挖出文物?记者走访

12月14日中午,记者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56号的东风东路小学本校区的施工现场看到,施工现场大门关闭。有现场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该工地已经停工数月,对于是否发现文物的事情该施工人员表示并不清楚。详情>>>

来源:南方网
记者:郭昊奇 周存
编辑:斯卫琪
校对:赖玉清

猜你想看


广东骤降15.4℃!142个寒冷预警信号发布!

突发!东方甄选宣布:停播!免职!

广东多家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调整

我国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最新研判→

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