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生活在新疆丨这里仿佛是新疆的“武都镇”

2017-09-11 张虎伟 陇南武都发布

和田是南疆大地上的一块宝石,昆仑山脚下的富庶之城,连接中西陆路的必经之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我们见到了很多来这里的武都籍新职工,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创业拼搏,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座新疆的“武都镇”。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领了退休工资,去哪养老都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工不仅有自己的土地,退休之后“老有所养”的生活愿景也变成了现实。在兵团,武都籍新职工也遇到过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但一种乐观坚持、不服输的“武都精神”让他们扎根在了这片富庶的土地上。

 

“有难处不可怕,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在十四师皮山农场的安置小区里,我们遇到了武都区磨坝乡曹家湾村的刘平儿老人。她看到我们时很激动,高兴地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老人说,她有三个儿子,有两个来了新疆,这里是小儿子崔万海的家。由于当时家里条件差,土地少,打工也没地方去,听到邻居在皮山农场落户生活得很好,他们也举家搬迁到这里。“刚到这里,连队就为我们分配了房子和20亩土地,今年年初种了酸枣,由于缺乏经验,成活率不高,现在种地还没有收入,但连队给我们每个月发1500元的生活费,为我们提供免费的米面油。现在儿子在连队里参加民兵轮训,每天补助75元,空闲的时候打工一天也能收入两三百元。刚来肯定有不适应的地方,地里也不可能立马结果子,谁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你说是不是?”

刘平儿

刘平儿家的酸枣地

跟刘平儿老人家情况相似的还有五库乡党家村的董治平,他家去年四月份来的47团,投资了一万元种植酸枣,由于种植时间较晚,加上管理不善,只成活了30%。当我们问到种地失败后有没有想过再回老家时,他斩钉截铁的说:“正因为老家困难,生活不下去才来这里,既然来了就没想过再回去,今年我又补种了苗子,一定要把这块地种好。”

董治平(右)

外纳镇庙儿沟张志富家里的阳台上种着几盆花草,绿色的盆栽点缀着这个欣欣向荣的新职工家庭,也寓意着他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张志富说:“现在种地虽然没有收入,但我有手艺,平时工地上干活一天也能收入三四百元,最重要的是等我退休后就可以领退休工资,养老问题不担心,也不会增加儿女们的负担。”

张志富家里的盆栽

张志富


亲朋“组团”来兵团


在十四师224团的蔬菜大棚里,外纳镇立亭村的赵雒青正在地里忙碌着,他不仅自己管理了4个西红柿大棚,还帮亲戚看管了4个大棚。当问及他种植西红柿的收益时,他腼腆地告诉我们:“以前没有种过,但团场的技术过硬,给我手把手的教,很快就上手了。现在一个大棚能产2万斤左右,一斤能卖四五块,半无土栽培技术,一年可以收两季,一个棚一季就能挣一万多元,八个棚就是8万元。”当我们正在跟赵雒青聊天时,几个外纳籍的新职工围了过来,他们看到老乡格外的开心,不时与我们聊起他们“组团”来新疆创业的经历。沟渠村的王红星说:“我们六家人都来自外纳镇,当时赵雒青喊我们一起来新疆,过来干活有个照应,也帮我们一起脱贫致富。”

赵雒青(右)正在和外纳镇镇长郭新宏聊天

外纳镇的乡亲们正在和武都来的老乡聊天

在47团安置小区的花园里,栽着几株橄榄树苗,这是外纳镇沟渠村张董有从武都带上来的“家乡树”,每当看到这几株树苗,就燃起了他浓浓的思乡情。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三年前来新疆打工,现在落户兵团,也当起了班长,他从老家带来的十几户贫困户也在这里落户,跟着他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张董有说:“我带过来的人,一定要把好的习惯带过来,干活一定要勤快,好吃懒做走到哪里都干不成事情。”正是当初的坚持让他在兵团扎了根,也让他成为47团里大家信任的好班长。

 

“城里人”也来当职工

 

王小润是武都区东江镇人,两个儿子今年刚从部队转业,由于老家就业形势严峻,两个儿子转业后都闲在家里,得知侄子张维维在兵团创业,开起了百货门市部还分了房子,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兵团看看。一到224团,先在侄子家安顿了下来,两个孩子在兵团当起了辅警,每月工资也有3000多元。作为“城里人”的他们,在兵团也找到了家,孩子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

王小润(右)和侄儿张维维(左)

无独有偶,41岁的郭军也是东江镇人,他们在东江也修了一栋房子,现在在47团分到20亩地种大枣,由于枣子刚刚种下,暂时也还没有收入,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打工,每天也能收入两三百。他坦言:“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自己勤奋,不吃苦啥事也干不成。”

 

昆仑雪山下的世外桃源


昆仑雪山下的十四师一牧场

        兵团十四师的一牧场坐落在巍峨的昆仑山脚下,昆仑雪水润泽着这片世外桃源下的万亩草场和农田。在雪域牧歌安置小区里,住着武都区马营镇庞磨村的刘文琴一家和月照乡草地子村的赵小平夫妇一家。

一牧场雪域沐歌安置小区

刘文琴早在2013年就居住在这里,她家种了50亩地,每年最少也能收入五六万元。她说:“这里跟老家的气候一样,也没有风沙,娃娃在这边上学也很方便,镇子上正在搞旅游开发,平时也有活干,做小工一天也有二百多元的收入。”

刘文琴

赵小平说:“现在我家50亩地里种着核桃,虽然还是树苗,没有收入,但每年我们也有不低于五万的收入。团场引进的大企业,在我们的地里种伽师瓜,每年可以给我们7000元的地租,同时我们帮他们管理瓜果,还能有19000元的管理费,这样我们也不用发愁地里的核桃树什么时候才能结果了。”

赵小平和妻子赵玉儿

每一个在团场安家落户的武都人,都带着一种对美好生活执着追求的乐观精神,带着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不断追寻着新的生活。勤劳让生活越来越好,贫困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有家有业的武都籍“新兵团人”扎根在这里,未来的日子也会更加幸福。


图文/张虎伟


监    制:刘炳红   责任编辑:李腊梅

编    辑:王  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