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我想对你说 | 艺术团那些刻骨铭心的日子
小编有话说:
大学生艺术团是在2006年开始筹建的,一开始是为了在学校年底的教学评估活动准备一场晚会,也是因为这场晚会,让很多喜欢唱歌跳舞的学生有了去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记得那年从9月份开学开始,我们就没有过上大学生“真正”的生活。每天除了正常的上课以外,其他的生活基本上都献给了舞蹈,有在锅炉房训练的、有在清凉山下练嗓的、也有在8号楼地下室的一个仓库里练功的。
对于训练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当年一帮学生在8号楼地下室的仓库里练舞的日子了。由于我要跳一个民族舞《康定情歌》和一个拉丁舞《嘻唰唰》,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两支舞蹈串着来学习。当年的民舞老师叫娄山,之所以对他的印象很深,是因为真的“痛过”。跳民舞的男生里只有一个有过舞蹈底子,其他的人都是“赶鸭子上架”。对于拉筋、劈叉、下腰、“趴小青蛙”这样的专业功夫着实是“要了人命”。
记得第二节课老师就要我们下竖叉,没有一个男生可以直接下去,而老师则一手向下按着我们的背,一手向上抬着我们的腿,瞬间好几个同学都被他的动作疼得挤出了眼泪。然而晚上回到宿舍还得自己去拉筋。
最恐怖的是当时我们几个参加晚会的同学住得比较近,会一起在宿舍里练功,每次“趴小青蛙”的时候走廊里都会回荡着惨叫声……
段杰和陈阳(二排右二)
拉丁舞是我不能不说的,正是因为它我才有可能和大家一起聚在艺术团里。
那年晚会的演出要跳的拉丁舞是扒北舞中的一个成品舞——音乐是花儿乐队的“嘻唰唰”。当时为了能够把音乐和部分的舞蹈动作一下做出来,我和当时教拉丁舞的王老师从晚上10点一直练到第二天早上4点,那首歌把我们听得直想吐,搞得现在的我听到那首歌还会条件反射地“反胃”。
毕竟是下了功夫的,在演出结束后,有学生采访“陈妈妈”(当时的艺术团负责老师,也是她一手创建了艺术团)的时候会问是不是从外面请的人跳的,当时就在旁边的我差点没憋住得意给笑出来。
演出结束
记得评估晚会来临的那个礼拜,因为要各种彩排、走位、定灯光,学校给我们请了一个礼拜的假,那个礼拜算是很多学生大学期间最潇洒的一个礼拜了吧。白天可以不去上课(当然是要排练的节目组的成员),中午学校还会给每个人发一张饭票,就连晚上回宿舍排练完了也可以大模大样地敲楼管的门,当楼管准备训人的时候撂下一句“给学校评估晚会排节目呢”,然后头也不回地往里走,只留下一脸黑线的楼管。
那个礼拜经常排练到半夜两三点,那个时候的体育馆根本没有什么暖气,连墙和地都还是水泥的毛坯。每个人晚上都会带一件厚衣服,因为节目需要一个一个地走场,剩下候场的演员就只能把两三把椅子拼一下盖着自己的衣服睡一会。每天半夜十二点都会有人去给大家弄吃的,吃的最多的就是“里脊加馍”和“珍珠奶茶”。哪个节目组的运气不好在加餐点的时间正好在走场的话,那基本上就剩下凉的了。
胡校长也因为了解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前来慰问过好几次,每一次都让大家像打了鸡血似的活蹦乱跳。
那时候的条件可是现在的你们所想象不到、也无法去经历的。即使那样,没有一个人退缩或者放弃,大家都在为最初的那个梦想而坚持着。
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真得很感谢艺术团,感谢陈妈妈(陈阳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可能,让我这个本应该在外国语学院(现在人文教育学院)啃英语的学生有了另一种人生体验和职业方向。而我也正因为这个可能,从一个幼儿园毕业后就不再知道舞蹈为何物,到毕业后反而做起了舞蹈教学的工作,甚至还回过艺术团教过两年舞蹈课程。
最后,满满的回忆和幸福感,就以艺术团刚成立时候的一句口号来结束——为了梦想,加油!!!
作者:段杰
“欧亚,我想对你说”活动继续面向广大校友和师生征集你的欧亚记忆。
音频、视频、文字、录音,无论何种形式,我们都愿意倾听、记录、整理,只为你的故事。
活动形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留下你想说的话,我们将每周推出一期专辑,共同追忆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