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艾德女孩的德国之旅,究竟改变了什么?
你身边的欧亚小明是啥样?
TA可能是爱学习拿奖拿到手软的“学霸”
也可能是校园里各个社团的“大拿”
还可能是已经毕业正在打拼的学长学姐
TA们都因为在欧亚的经历
有特多感人、有趣、满满正能量的故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小明,赶紧推荐给我们!
一起来讲述“欧亚小明的故事”
王安妮同学与其他学员课堂活动后留影
各式各样新奇的课题学习,与世界各地同学的交流碰撞,她们在经历一场难忘的旅行同时,也收获了友谊、信心和成长。
王安妮,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苏昶汐,环境设计专业大二学生。今年4月,她们在学院的能力测试中脱颖而出,于暑假期间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周的跨文化暑期成长营。
在课堂讨论中使用便利贴进行头脑风暴
健谈的学姐,腼腆的学妹,带来了不同经历却同样精彩的故事,带着对她们德国之旅的好奇,小编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遇见的每个人,都是幸运
当小编与苏昶汐谈到德国之旅时,她说,“无论是来自面包店老奶奶的拥抱,还是一起参加训练营的老师和同学,她们的微笑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015级环境设计专业苏昶汐同学
对于刚满18岁的苏昶汐而言,第一次出国交流,她的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作为整个暑期训练营年龄最小的学生,她一开始因为担心自己英语水平跟不上而有所畏惧,但事实上,她的两个星期过得充实而飞快,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她始终抱着一颗学习者的心,这次的经历带给她的是前所未见的成长。
嘻哈涂鸦下的苏昶汐
“很遗憾没有拍照片,也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欢迎你们来中国玩。”她微笑着说。同时她也表示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重要,任何事物都慢热,要多与别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
➤ 不要把自己当弱者
见到王安妮时,很容易就会被她的随性所吸引。她有着丰富的国际旅行经验,但参加国际课堂还是第一次。
在她所参与的“跨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小组,小组成员有心理学博士,有各个专业的在读本科生,还有慕名而来的社会人士。组员经历与专业的不同,使得课题讨论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她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组员一起学习交流,接触到各样不同的文化面貌。
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王安妮同学
不要把自己当弱者,面临问题的时候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她这样说道。阅读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吴安妮所一直坚持的,也许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很喜欢《独立宣言》的一句话“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她十分看重个人的时间分配和经历。
➤ 单一故事的危险性
王安妮一直强调单一故事的危险性,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要用自己的固定思维去看待,要学会运用跨文化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王安妮(左二)同学与中东同学的交流
阅读量的积累使她成为一个跳跃性很强的人,她爱美漫,爱旅行,爱打游戏。但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把游戏的起源和游戏的历史背景进行研读,再接着去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
即将前往法国斯特莱斯堡的学员们
在所做的每件事上找到切入点,这样与众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也是她在接触西方文化之后,潜移默化中改变的。
➤ 亦师亦友 课堂自由
亦师亦友,这是两个人对于德国教育的最大感受。在德国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大,上课期间学生可以自由打断老师的授课,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组以做画报的形式总结一整天的课堂内容
“我们在课堂上有时候会因为语言能力而听不懂内容,不过幸好可以与同学们在课堂之外继续讨论。”王安妮说,课后,她们通常会选择去学校的休闲厅讨论,拿一瓶啤酒坐在沙发上、地板上,随意谈论话题,这样不仅解决了白天课堂上的不解,更收获了其他知识和文化,还加深了学员之间的感情。
王安妮与朋友们在海德堡度过明媚的下午
“我们要有拥有挑战权威的思想,以及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决定力”、“不能因为表面的东西,去固定你未来的发展”,这是王安妮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
王安妮(左五)与学员们分离前的合影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用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来片面地判断一个人,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发挥自己身上的不同点,这是这次跨文化暑期成长营真正教会她们的思想。
新媒体协会 王瀚 王绘 / 文字
王瀚 王绘 符燕 / 采访
王安妮 苏昶汐 / 供图
【往期内容】
>>大学四年,我谈了一场恋爱:和Eurasia,和东仪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