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游学记 | 12天,14人,环一个岛
GITsP × 文创#2
台湾环岛旅行成长计划
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秉持对当今艺术设计发展前沿的探索精神,力行国际化视野教育,于2017年11月24日-12月4日推出 GITsP × 文创#2 台湾环岛旅行成长计划。
旅行成长计划(Grow in Trips Program, GITsP)是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推出的以学习为本的教学计划。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向,缺一不可。传统垂直式的教学方式总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成为单向式的知识传授。GITsP 计划设立的目的即在于鼓励学生们走出教室,行万里路,发现世界的同时也发现自己。
GITsP 计划带领学生走到艺术与文化的最前线去学习,而 GITsP × 文创#2 台湾环岛旅行成长计划带领学员走到属于相同文化圈而现代化进程彼此相异的宝岛台湾,透过自己亲身的探索去认识这块土地。旅行归来的同学们有哪些收获?以下分享的是旅行成员黄俊的游学心得。
许多年前 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
奔跑起来 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
想看遍这世界 去最遥远的远方
感觉有双翅膀 能飞越高山和海洋
——SHE 《你曾是少年》
愿我们可以遇到只看一眼便可铭记一生的风景
愿每一次旅行成长计划都能带我们找回年少时的梦想
2017年旅行成长计划再一次去到台湾,并第二次以文创为主题继续探索,有了过去一年的经验以及两年来对于台湾文创的实地观察,这一次,关于文创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对话……
第一次到台湾的人,都有太多的目的地可以选择:台北、高雄、垦丁、花莲……都是曾经无数次在书中、歌词中或者影视剧中看到过的熟悉名字,而我们十四个人,此行的目的却是:环岛旅行。
十二天的行程排的满满当当,台北进台北出,逆时针环岛一圈,从台北一路向南途经阿里山,深入历史古城台南,再至台湾最南端海角垦丁,又开始沿着东部海岸线一路北上,经过最美苏花公路清水断崖,最终回到台北。
▌得益于行程的安排,我们有了太多的体验
跟随邹族阿公深入阿里山深处探索部落文化,深夜与台北人一起夜读诚品书店,听郑成功的后人简述一个原汁原味的台南古城,光着脚像一个海边晒盐人似的踏入历史悠久的盐场,夜宿海洋馆与白鲸一起入睡与小丑鱼一同起床,在能吞噬掉一切的海风暴雨中搭帐篷露营,迎着太平洋的海风走过被海浪冲刷成千奇百怪的礁石,又在乌云密布的凌晨四点去茶园看日出采摘茶叶……
我们不仅要亲自去感受台湾的小清新风景,更想走进每一个角角落落与当地人说“哩贺”(你好)。旅途中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最触动人心的就是那些深耕于自己文化,并致力于发扬、保护文化的那些人: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这首《阿里山的姑娘》真实写照地就是位于阿里山乡乐野村的阿里山邹族文化部落,这里有海拔1300公尺左右的高山茶园,也有致力于有机农业的部落族人。有精通邹族历史与文化的汤进贤会长,为我们讲解了邹族的神话、文化、语言,并且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馆的一系列鞣皮体验活动,完整地向一行人展示了整个邹族部落。
感触至深的是,年近七旬的老者带着一行人爬山涉水地讲解部落的风貌,他所传递的是整个邹族的精神。虽深居于阿里山深处,但是身体力行地保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扎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并且努力发展着创新,构建原住民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文化部落。也许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不为别的,做这些的时候想的只是未来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干净的水和土壤。
“我会用心感受海水、土地、季风与阳光,将土地公的智慧放心中”
每一个走进洲南盐场的参观者都需要念这样一段誓言,每一处用心的体验环节都是盐场的新盐工蔡炅樵亲自设计。而1824年设立的布袋州南盐场,曾在数百年为台湾人提供地道的料理滋味,2001年,随着台湾公司民营化政策而废晒。原本已走入历史的盐田,却因一班子盐田子弟的执拗而焕发生机。让废弃的盐田重新“复晒”,并不是重新将海水引入盐田、让老盐工下田劳动这么简单。废弃七年后,盐池因日晒雨淋而淡化、龟裂,无法蓄积海水,而依赖老盐工的经验他们决定购买数吨进口盐,撒回田地,化作卤水,将土地重新淹了两年,才重建了洲南盐场。
好的盐,必须要有好水、土地、阳光、风吹以及专业的盐工,才能大功告成。而以蔡炅樵为代表的新一代盐工用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于文化的保护传承思维,在目前的条件下,思考着如何保证盐的产量,如何稳健地发展复晒计划,如何做好一名全台湾最认真的盐工。
“总有人要当傻瓜,我就是那个傻瓜”
行程即将结束的期间,在一个被海风吹的很凌乱的下午,我们接受了上述这样一句话的洗礼。来自于富山复渔区陈玉霖教练的一句平淡无奇的话语,是对自己这过往二十多年在东海岸潮间带护鱼的一句随口总结。
富山复渔区位于台东杉原海边,早期鱼类资源丰富,十余年前因过度渔捞,海域生态破坏殆尽,不仅渔民无法生存,周边旅游价值也降低。至今我也没搞懂,陈教练的这种执着是因何而起,带着被周围所有人不理解的韧劲来到这片海域,圈起海成立了护鱼区,肩负起责任教化周围的渔民,坚持每日捡着垃圾,每个夜晚不畏风雨走完1.8公里海岸查看偷捕者。
后来政府在这里专门划定了禁渔区域,至今成为东海岸潮间带生态丰富的海岸景点,不管是鱼群或者是珊瑚礁岩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吸引了大量台湾本土的游客,也让日本、加拿大、韩国等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为当地社区吸引了观光人潮。
我问陈教练是什么能让他坚持这么久,四十岁不仅没有结婚,甚至错过合适的商业契机来做更赚钱的事业。他没有告诉我答案,只对我说:“每当我走在海岸边,有那么一次,能发现自己以前没见到过的物种,那种喜悦是最大的!”
▌我的故事讲完了,旅程也结束了,归来,我们带走的是什么呢?
旅途中,与这些志工、文化工作者、部落传承人、新盐工、护鱼者、基金会成员、返乡青年、社会企业工作者深入接触,无一例外,未有任何一个人向我们兜售文创商品,但是它们却受到大力追捧,众人感叹商品鲜有重复,并且富有当地特色。
一件简单的商品带着文创的概念出生也许并不是难事,但是我们深知,文创产业并不仅仅只为做这一个商品而来。
台湾此行中,邹族人引以为傲的玛纳有机文化生活促进会、新盐工的布袋嘴文化协会以及复渔区的海洋社区都向我们展示着文创产业的成熟发展:当地特色环境、生态、社区居民,三者紧密的互动,将所拥有的主体文化依靠个人或者团体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并且进行着友善的营销,向我们展示出美丽的一幅幅画卷。文创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生活美学的展示。
欧亚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供稿 | 台湾环岛旅行成员 黄俊
图片 | 台湾环岛旅行成员 王普 曾浩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