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亚毕业季 | 盘点院长毕业致辞:有干货有金句,有故事也有感动

欧小亚 西安欧亚学院 2021-11-09


每年的毕业季,欧亚除了举行全校的毕业典礼外,十个二级学院也有着极具特色的毕业典礼分会场。精心布置的冷餐酒会,催人泪下的毕业短片,再听老师上最后一堂课,再给大学熟识的伙伴来个温暖的拥抱……虽然2018届毕业生们已各自启程,开始新的出发,但这些瞬间将是大学最美好的回忆。



在毕业典礼分会场,各二级学院的院长都会发表毕业致辞,有干货有金句,有故事也有感动:人文教育学院院长陈阳回忆了与一名毕业生从入学相识到毕业离别的成长故事;校长助理、物流贸易学院院长赵军镜向所有毕业生提出了“What Do You Want”的问题,在带着欧亚DNA远行的路上,别忘了时刻思考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文化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闫晋瑛则送给毕业生们12个字,在未来的路上,“灵魂以纯,思想以新,行事以时”……


今天,我们节选了部分二级学院院长的2018年毕业典礼致辞,从他们的演讲中,一起重温在欧亚发生的故事,汲取前行的力量。


人文教育学院



关于自我与恶之平庸人文教育学院院长 陈阳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


大家好!


2014年,我和你们几乎同一时期来到当年的外国语学院,也就是那年,我们分院正式更名为人文教育学院。这几年,忙着分院的质量升级、资源引进,和你们交流的次数有限,能叫上名的学生寥寥,贺金珠是其中的一个。昨天学校毕业典礼的彩排上我遇见她,她看着我流泪,我也流泪。我知道她流泪是为她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她却未必知道我的。


从你们这一级一入校开始,我和全体老师就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聚焦儿童教育,着力打造符合未来社会变革需要、具备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于是我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希望追得上你们成长的步伐,在快速迭代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我们努力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环境,让你们从从小到大被排名、被比较、被要求、被管束中解脱出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你们刚入校那年,我认识了贺金珠——我见过的学生中最热情的姑娘,无论在什么场合见到她,她总是满脸笑容,有时会看起来刻意地挥手应酬一下我们。不过我那时见她有点担心,一个太在意别人目光,活得很用力的孩子,最容易被成人世界复杂的欲求纠缠拉扯,容易失望、萎靡而找不到方向。


一次,我在老伊的戏剧课上遇见她,她似乎是后进的教室,对着各个方向的人挥手打招呼,一如既往的热情。老伊却定定地看着她,一字一句的,在我听起来语气严厉地对她讲:不要取悦别人,要做你自己……我看见这个可爱的姑娘一下子愣在那儿,眼睛里都是迷茫。我的心里却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有人点醒这个姑娘,帮助她开启了向内心寻求答案的旅程。


之后的几年,我总是从各科不同的老师口中听见她的名字,她依然热情洋溢,全身心地投入各门课程的老师们不断拔高的各种作业要求,和大多数总是戒备质疑的学生不同,她似乎大多数时候,对环境充满信任,追着老师们不断拔高的要求,一步步追求卓越。可我偶尔还是会在繁忙的间暇想起她当初的神情,这个孩子,真的想明白自己要什么了吗?


最近一次见她,是在昨天毕业典礼彩排的会场,她坐在我身边,讲述工作中的得与失,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讲自己对行业的质疑和理解,讲述自己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虽然带着毕业的伤感,但目光灼灼、带着坚毅、自信的光芒。


看着这个充满内在力量的姑娘,我止不住地流眼泪,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欧亚带给你们的远远不是生存的技术,我们包容你们有时候并无道理的猜忌和质疑,并不是因为你们交了学费,是因为我们乐于看到你们勇于质疑和表达,尝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期待看到你们摆脱对浅薄的情感和关系的依赖,从迷茫走向坚毅,从虚弱走向坚强,从批判走向理解和共荣。


世事洞明但仍然谦逊努力,人情练达却选择朴素真诚。这是我们期待的学生的样子,是我和很多老师前行的勇气。


或许仍然有人不解我的感动,觉得我从小到大都很有主见和个性,从来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这是什么需要被教育和启迪的吗?


我想和再你们分享两个故事:


故事一


你们大一那年,分院老师带着学生到某知名幼儿园实习,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那天省上的教育部门要来检查,要求给孩子减负,不能给幼儿园孩子卖教材,不能让幼儿园孩子背书包……


于是老师在检查前把孩子们的书包藏在柜子里,并给孩子们教授“话术”后提问:“有人问起来你们怎么说啊?”孩子齐齐回答:“我们没有书包,书是爸爸妈妈给买的……” 


可这时,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一脸疑惑指着柜子说:“说可是书包在那里啊……”老师立刻发怒,用尖酸的语气讽刺孩子说:“你好啦啊,你有自己的想法啦,你不用听老师的话了,你了不起啦啊……”让孩子边哭边罚站地站了许久……


更让我受到触动的是,当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小区的一个同样大小的小宝贝,问她怎么想时,她犹豫着略带迟疑地说:那……谁让她不听老师的话……


中国美学大师滕守尧老师告诉我,当社会主流中充斥的都是假象时,人们对常识的觉察是虚弱的。


故事二


我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帅气的军人,他热爱家庭,周末在家侍弄花草,亲吻孩子,他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曾有心理学家专门给他做过测试,结论是:真的,他可怕的和我们一样正常。


他是谁呢?他是盖世太保犹太部主管,那个著名的“最后的解决方案”正是由他监督执行,也有资料说是他提议并起草的。仅这个方案,我查找了资料,没有确切的数字,但被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杀害的人数至少有500万人,其中有近100万是儿童。可当他最后接收审判的时候,他说:“我没有罪,我是军人,我只是执行命令。”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刘瑜老师说: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普通人甲,我就是个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我只是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押送给一个隔离区的警官。丙,我就是个乘务员,领导让我负责把犹太人赶上火车。丁,他不过是个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我就负责把运来的东西倒进焚尸炉,不负责鉴定他们是否活着……


是啊,凭什么让他们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整个二战期间被德国杀死的犹太人超过600万呢,他一天杀一个,我算了一下,得杀16438年。


恶,平庸到渗透在我们生活和思想中的点点滴滴,共同汇成了今天这个充满了信任危机的社会,一个利益纠葛、众意喧哗的听不见真理的社会,一个几乎让你们很难清醒的独立思考后发出自己声音的社会。


于是我们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选择和大多数人在一起沉默,或者耻笑那个清醒的孩子的愚蠢。如果有一天你做了老师,也可能会质疑和批评某个学生:有工夫帮助他人,怎么不知道抓抓自己的考试成绩……


善恶都如此平庸,每个卑微的生命都在创造着改变世界的奇迹,但这其中清醒有力量的灵魂如此稀少和珍贵。


所以在你们临近毕业之际,比起祝福,我更希望送几句临别赠言:


希望你们坚持着做更好的自己,坚持独立思考,真正成为独立、完整并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


坚持基本的是非判断,但如果真话会让你受到伤害,但你起码不说谎言。


不管环境有多少合理的理由,都不会对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情迟疑不决。


赚心安理得的钱,也许你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力兼济天下,但你起码独善其身。


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说生命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的价值就是你的每次改变,你的每个善举,都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点。


祝福你们!


【点击阅读原文】


高职学院



定义自己的美好生活校长助理、高职学院院长 王晓华


2018年,高职学院的发展步入第六年,我们一如既往秉持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终为始,结合行业需求积极进行多层次教育领域的探索和布局。我们完成了对全校专科专业的整合,增设了体育服务系、电子商务系和数字创意系,为跨专业的培养和交流植入了新的土壤。


我们的产学合作从培育阶段转向价值升级阶段,为同学们提供校企合作定制教育、专升本学历提升教育、海外游学留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为大家的成长与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


我们与近百家优质企业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同学们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思维找寻最合适的环境。


我们通过优化双师课堂、参与技能竞赛、孵化实体项目等方式,让大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现代服务业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2018届毕业生中,有806名同学参与校企合作定制人才培养,你们不仅提升了职业技能,而且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有202位同学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另外,有4位同学取得马来西亚硕士学习的入学资格,1位同学取得日本硕士学习的入学资格;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就业的学生,例如王超同学,他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即将筹开自己的第4家西餐厅;例如顾宇同学,他和他的团队成立了木艺工作室,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高职,你们可以将学习和兴趣做到极致,更可以把大学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行走的IP”。


同学们,你们见证了高职学院三年的飞速发展,分院也见证了你们的蜕变与成长。我衷心希望在欧亚的学习生活经历,可以帮助你们在未来定义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一是自信


你们浸润在欧亚博雅教育的环境中,不仅借助批判性思维和设计思维等课程建立了良好的思辨能力,更在多层次的跨文化交流中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资源。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你们已经具备更多理解和欣赏世界的方式,这将使你们受益终生。


第二是专业


分院致力于拓宽产学合作的边界,不断优化和深化合作项目,经过三年的校企协同培养,你们已经在职业思维、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获得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这将帮助你们在快速迭代的工作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专业之姿,把握适当的节奏。


第三是心态


充满能量交换和价值观碰撞的校园生活,让你理解“和而不同”,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希望大家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难题时,积极找寻自己内心的正念,少一些焦虑,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沉着,多一些感恩。


好的教育是让你们在找寻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会定义自己的美好生活。


同学们,祝贺你们,也祝福你们!我们为你们的成就鼓掌,为你们完美的生活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点击阅读原文】


物流贸易学院




What Do You Want

校长助理、物流贸易学院院长 赵军镜


在这样一个既是结束更是开始的时刻,我想给2018届毕业生提出一个问题: What Do You Want?希望你们带着欧亚的DNA远行的时候,也把这个问题一起带上。这个问题同时提给我自己,提给我们物流贸易学院的每一位同事,也提给任何一位对此有所感悟或思考的人。


The Lost Dreams and Flowing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而幸运的时代,经历着国家的繁荣发展,享受着岁月静好、衣食无忧的生活,体验着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带来的极大便利,接触着前所未有的广阔时空与多彩世界。就连我九岁的儿子在电话接通的一刹那都会说: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刷抖音,请稍后再拨。他玩了一段时间王者荣耀后,嘴上天天挂着一句话:太无聊了!


是的,各位同学,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像一个九岁小男孩整天喊着这也无聊那也无聊的情形,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短平快,接收到的信息不仅新奇,而且冲击眼球,似乎不需要动脑就能得到答案。受欢迎的内容就像外卖快餐,一下单就可以马上吃到嘴里,我们周围充满了一场又一场满足当下味蕾的“饕餮盛宴”。


这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注意到,不需要什么思考就获得的快速体验逐渐占领我们的生活以后,太多的人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和内心想要的东西,甚至从不考虑自己想要什么。我观察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是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没有梦想和目标,所以就只能陷入迷茫和困惑,消磨时光混日子。大学里,逃课、追剧、玩手机、睡懒觉、打游戏、不交作业、挂科补考……成了司空见惯的行为。西交利物浦大学席酉民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介绍了一项关于大脑活动曲线的研究,发现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的大脑活动竟然还不如做梦的时候活跃。


说实话,每当看到有人在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或者爬桌子上睡觉,我都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恨。可是,我和同事们再努力听课查课,都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或不愿醒的人。同学们,现在要毕业了,那些“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日子,再也没有了;沉睡的人,也该醒过来了。


二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但是却无法真正付诸行动。


因为拖延或者自身惰性,有些人无法开始,难以快速按下启动键;因为不能面对困难或者干扰太多不能专注,有些人难以坚持,热情三天就烟消云散;因为害怕失败、重蹈覆辙或者短暂成功后追求新鲜刺激,有些人不愿重复,不肯下功夫刻意练习;因为标准不高、安于现状或不愿意接受更大挑战,有些人不求突破,呆在一个舒适区安逸享乐。


如此种种,走不出“昨夜思量千条路,今朝依旧原路行”的怪圈,心里想要的东西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想法阶段,难以实现。


人们拿着手机不断刷着微信、微博、抖音、头条,看遍朋友、红人、名人、社会上的热闹事儿,这些快反馈周期的感官体验似乎提供了轻松与快乐,可实际上非常短暂,消磨的时间过去,留下的只是失落、惆怅和自责。


同学们,请回想你们在大学期间有没有过一些刻骨铭心的难忘经历,为了完成一件事情、一项活动或一项作业而全身心沉浸其中,废寝忘食,甚至忘了自己的存在?如果有,恭喜你,这就是“心流(flowing)”的体验。


实验证明,人处于“心流”状态时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能够自如进入“心流”状态的人,他们的注意力专注而且极具弹性。


在心流状态完成之后,甚至整个人是神采奕奕的,非常轻松而且自我感觉良好,反倒是精神涣散地刷朋友圈或者看电视等看似休闲的活动,结束后反而更累。所以,请在未来的日子里多给自己一些“心流”体验吧,你的梦想将实现得更快。


Know What You Want


这里的Want有着多重含义:


“Want”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独立思考,遵从内心,奋不顾身,不顾一切都要达到的人生目标与期待。


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Want”是一个过程,想要的美好从来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要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需要去接触、去适应、去改变,慢慢的我们才能有一点点收获,也许这样的收获与自己预想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但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经历过风雨,终会见彩虹。


“Want”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模型,其中人生最高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把自己的特点与能力发挥到极致。“Want”就是以终为始,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开端。


所以,这里的Want,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你愿意为它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心血,必须求得的东西。它是你人生的一个阶段或终其一生都愿意不断为之奋斗的一个方向或目标。在你付出所有的努力后,如果还是没有实现,你能很坦然的放下并对自己说:是的,我已经努力过了,这个努力的过程同样美妙。


我相信,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人生的发展就是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不同的生命阶段我们都有不同的使命。一个人的一辈子就是为一件大事而来的,那件大事的完成需要你心灵的完善和现实的全部努力,每个人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你这一生、这一辈子的那件大事到底是什么。


前面说了那么多你们在大学期间的“劣迹”,但我一点都不担心你们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和维持一个良好品质的生活。这是母校能给你们的应有自信和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我唯一担心的是,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你们是否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陷入这样的迷茫和困境,我们也很容易被琐碎的日常生活而沉迷和麻木。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若干年后,你会怎么看待自己?你敢不敢给自己一个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要一生去实现的梦想?当你八十岁的时候,回首人生,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What’s My Story?


Do What You Want


我送给大家三件“武器”,去帮助我们追求和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一,自我负责,独立思考。


当我们想知道“我该干点什么”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随大流,看看别人在干什么,因为这样做不用为自己的思考、决定和未来可能的风险负责任。所以问自己要答案,从来都是困难的。但是从来没有人能保证你跟着别人走就一定会拥有很好的未来,毕竟谁都无法完全复制别人的人生。


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有没有好好地为自己的人生思考过,有没有和自己的心灵进行过一次对话,问问你心里的感受,它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当你问自己,我是考研还是找工作时,先别环顾四周,忘掉那些关于就业严峻或者考研没意义的论断。


请你问问自己,考研的话,你会额外拥有两三年的学习时间,那么你真正想学习的是什么?你未来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吗?就业的话,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你有工作的激情吗?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你觉得有激情,有憧憬,而这种憧憬足以抵消你可能薪资微薄并且辛苦的工作?


进行这种内心对话,你的答案的重要性,远超大多数人的选择、别人的道理。毕业后身处社会大潮当中,你同样不必按照世俗的眼光和标准去定义自己,去定义成功。愿你们自信而独立!


第二,勇敢探索,大胆尝试。


年轻人就是应该拼、应该闯的人。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华,你们就应该有勇敢无畏,砥砺前行的样子。你们要带着欧亚的DNA远行,什么是欧亚的DNA?我理解就是保持着对教育的天真,为了一个教育的梦想,创新拼搏,坚持不懈,长期奋斗。我们物流贸易学院有不少这样自带欧亚DNA的优秀学生。


去年毕业的物流管理专业杜松松同学,四年间经历过班干部、社团负责人、社会实践、奖学金得主等多种角色,获得大小荣誉三十余项,造就了他自己非常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今年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王埴同学,活跃于各种专业实践学习和国际交流活动,结识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朋友,学习多种外语,最后就职于腾讯北京总部,收获了非常不一般的人生体验。作为欧亚人,你们都应该骄傲、自信、大胆地去尝试,去体验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工作。


第三,极致自律,克服惰性。


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有太多消遣时间的方式和工具威胁着我们的专注和投入,但根本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性是否能够克服这些能让我们表面轻松的诱惑。只有自律并克服惰性,我们才能进入到身心合一的“心流”状态。


最近足球世界杯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进行,葡萄牙球星C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今的我虽然33岁了,但是我有着23岁的身体。这一切成就的背后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苦练与自律。” 极度自律是通向成功的助推器,越是站在世界之巅的人,越懂得自律的意义。而克服惰性就是要从自己的内心升起一种力量,让我们奋发前进。


同学们,希望你们记着我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导你们把毕业真正当成一个新的人生起点,也希望这个带有哲学和思辨意味的问题,能把你们的视角扩展到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后,从那里回溯,来思考和选择你们的职业与人生。


【点击阅读原文】


休闲管理学院



建造自己的方舟

休闲管理学院院长 王鹏飞


2014年,也就是你们进入大学的那一年,慕课在全球大热,短短1-2年时间,达到顶峰状态。


它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学生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学生因为慕课而受益。


只要有一台上网设备和网络就能博览群“校”,将世界名校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等各类顶级课程“一网打尽”,通过在线考试后,还可以得到大学认可的学分。


直到今天,慕课热潮已经渐渐退去,实践证明极少有人能面对电脑长期坚持学习。而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慕课会代替教师吗?大学会消失吗?如果那样,我们的老师岂不面临失业?于是,在你们这一届同学身上,我们的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根据行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建构主义”等方法和理念,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与设计。


在课程内容方面,加大了真实的工作情境项目,引入行业最新的资讯、最优秀的企业高管,使得我们的课程具有更高的性价比,更多干货;在课程形式方面,项目学习、情境教学、小组学习、工作室项目等,每个人都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能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而获得的,而建构需要真实的人与人互动的环境,在互动中学会辨识、找到真知,在互动中学会表达,学会聆听,学会共感,学会选择,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你们更收获了软实力,比如:人际沟通、同理心、鉴赏力、团队合作、批判思维。


所以说,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慕课无法替代的。在与你们的教学互动中,我们的老师也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参悟了大学的真谛。


大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它更多的是提供给你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经历。这些不同可能来源与你遇到的教师、也可能是你社会实践的伙伴,你的室友,也可能是此时坐在你身边的人。


你们的四年,也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四年,它们正在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在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们在讨论人工智能时,阿尔法狗已经大败李世石,银行和酒店的智能机器人已经上岗,京东配送机器人已经走向街头,正所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不由想起两百多年前德国的教育宣言: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学院所做出的有意义的选择就是:从新业态、新经济的角度,打造我们的专业特色,培养你们具有开放的视野,开拓的心态,多元化的思维。我们不是告诉你们唯一的答案,因为管理面向的对象是人,人的事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要想理解和解决人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能够学会同理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才能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


所以,管理需要智慧。当你具备了这个智慧,你才能将管理变成一门艺术。


更何况,当今的社会和组织形态变得更加多元,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和关系变得多样,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所以,我和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要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中充分考虑这一点,希望大家在大学四年学会选择,学会应对多元和变化。


我们的愿景是每一家休闲相关的著名企业都有我们的毕业生。而当你们具备了我上面谈到那些能力和智慧时,你们就给了那些著名企业选择你们的更多理由。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预测是否下雨不重要,建造方舟才重要”,这也是著名的诺亚法则。


无论是你们入学时的管理学院、还是现在的休闲管理学院,我们始终坚持培养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核心定位没有改变。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在实际情境中不断思考,当你们成为一个领导者时,你们面对的更多是互联网经济下松散式、扁平化、社群化的组织和团队,希望你们能够洞见本质,直击人性,清醒决策,终身学习,持续探索领导和管理的真谛,感悟管理的精髓,我相信,你们会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点击阅读原文】


文化传媒学院



灵魂以纯,思想以新,行事以时

文化传媒学院执行院长 闫晋瑛


今天,有一种颜色特别适合你们,穿着粉领的学士服变成粉色的“小猪佩琦”,明天开始所面对的是“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未来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传媒环境甚至更广泛的社会生态,你们做好准备了吗?我把几句话熬成了老火靓汤,送给前行的你们,到底是浓浓鸡汤还是淡淡茶汤,甚或者是白白如水,各取所需,各自服下。


第一句话,灵魂以纯。


在欧亚的几年,学校和师长们一直守护的是“和而不同”,是“按你本来的样子生长”,是“开放心态,满目美好”。最动人的故事就是经历几年的学习生活后,每一位从文化传媒学院走出的毕业生,都能获得确定的、安全的、健康的价值观,它现在不是也希望今后不是由金钱、地位、荣宠、帽子与光环来衡量的,它与内心有关,是最执着的追求,是保持心怀梦想,是守护纯真善良,是个人担当和社会责任,是你们依旧亮亮的眼睛中充满的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对自身的可能性。成为优秀的普通人的素养,愿你们,一直拥有。


第二句话,思想以新。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从而不断做出改变。我们的毕业生们,你们今后或许是“新北京人” “新广州人” “新西安人”的一份子,努力追赶日益上涨的房价,或许奋斗在传媒一线和日益庞大的AI竞争博弈,或许回到家乡挽起袖笼创出一份天地,或许还在为更好的生活苦苦打拼,这些都是经历和过程。最重要的是无论顺逆,不要放弃对新鲜的渴望,不要被安稳拉住了脚步,不要只有输出断了输入的给养,身可以退但心不行。这种持续学习的习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提醒,愿你们,一直拥有。


第三句话,行事以时。


有人说现在的青年一代对世界格局无所不知,对如何成长突破侃侃而谈,对各种社会理论如数家珍,但是一到现实层面,切实改变自己的处境就疲软乏力,想法非常努力行动却异常艰辛。在我看来,有了这种广阔的“关注圈”是你们这代人的优势,再配合烟火气中的“有为”和“行动力”,才会打造属于你们自己的“影响圈”。既要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这种俯身做事的认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功业可就的动力,愿你们,一直拥有。


灵魂以纯,思想以新,行事以时。这就是今天我为大家送上的毕业祝福!


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多年以后,我们带着这份约定再回首,也许老师不能一口叫出你的名字,也许看着你微胖的身材陷入沉思,也许你的长发已为孩子盘起,也许大学变成入梦的影子,但欧亚会一直在这里,文化传媒学院也会一直在这里,做你们发展的加油站和幸福的见证者!


【点击阅读原文】


信息工程学院



青春不散场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刘丽丽


在欧亚四年的大学时光中,你们留下的记忆是独特的、难忘的、与青春有关。在这里,你们有的人经历过了分分合合感情的苦恼、享受在各类竞赛获奖的喜悦,获得了做教研助理的成长,享受第一个在校期间申报专利的激动,在这里,你们还经历了学校的20年校庆,看到了欧亚的社会影响力逐年攀升,体验了学生管理的社区化改革,赶上了分院搬入新改造的教学楼,宿舍安装了空调,校园卡使用越来越便捷等等。而今,一切的一切,过去的过去,都在公元2018年6月24日定格。


临近毕业,虽然我和你们一样,也不喜欢唠叨,但是临别时,还是情不自禁地想代表所有的师长,有几句叮咛希望你们谨记:


One


同学们,希望你们为梦想努力时,铭记自己的责任。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你们要尽到对自己的责任,努力奋斗,不负刻苦求学,不负青春梦想;要尽到对家庭的责任,懂得感恩,守护亲情;要尽到对国家的责任,造福社会,做合格公民。


Two


同学们,希望你们为梦想努力时,脚踏实地地奋斗。你们即将离开母校,面对的可能不是光鲜和亮丽,而是找房租房的辛酸和无奈,挤公交地铁的大汗淋漓,跑腿打杂的疲惫和失落。身边耳提面命的人少了,人生的岔路口多了。希望你们能从平凡处开始,在实干中起步,坚持自己的选择,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练,成就自己的事业,正如今天在主会场的主题语,带着欧亚的DNA远行。


Three


同学们,希望你们为梦想努力时,记住合作分享。过去的几年中,你们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本领;走出校门,你们将面对更多新的挑战,学会合作,学会宽容,与人为善,结伴同行,你们的人生将更加多彩。


青春不散场,梦想正远航。毕业虽易,人生不易,请你们一定“相互成就”、“且行且珍惜”。希望大家以敢想敢做不怕输的勇气,去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不忘初心,不负此生。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请记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心灵驿站和精神家园!我和在座的老师们都在守护和守望,守护我们的师生情谊,守望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回归!


【点击阅读原文】


▌值得再读一遍的文章



欧亚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综合自各二级学院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