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明文人画,告诉你不知道的艺术史

人文教育学院 西安欧亚学院 2021-11-09

好的课程设计“以终为始”,为学生的有效学习体验提供多样方针和路线。


人文教育学院视觉艺术教育实践班的《美学与艺术评论》课程在特聘专家苏中秋教授带领下,用视觉化思维探索艺术教育新视角。其中对中国艺术的理解与评论部分,课程组于2018年12月20日下午,特邀我校文化委员会主任,谙熟中国艺术史、艺术评论的党晟教授为学生开设了主题讲座《中国艺术—元明文人画


嘉宾简介

党晟

欧亚学院文化委员会主任,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馆长,欧亚艾德艺术设计学院首席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设计教育,近年致力于艺术史研究和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著作和译著有:《艺术的历程》、《字体·符号·版面设计》、《万物--中国艺术中的规模化与模件化生产》、《牧歌》等。设计作品获第八届国际设计大赛铜奖。


在古代中国,画画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爱好?元代前后中国绘画风格的变革里藏着什么秘密?明代绘画真如传统评论里所说的泥古不化吗?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时间里,党晟教授贯通中西,对话古今,从元明文人画切入,寻找中西艺术的交汇点,配合浓浓关中语,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讲座现场



是职业还是爱好?


由对西方学者布罗姆(G.Brom)的“作画是一种职业,写诗是一种爱好”的质疑开始,党晟指出:在中国,画画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爱好。中国画家可大致分为三类:宫廷画家、职业画家、文人画家。


党晟用生动的性格画像表现了不同类型画家的风格,用图画位置的不同视觉呈现了宫廷画中的君臣关系;职业画家的买主与卖主的雇佣关系,以及以倪瓒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的独立自主地位。由于画家社会地位、生存状态的不同,画家在主题、题材、风格、画法,甚至绘画的媒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在没有摄影术的时代里,宫廷画家充当了为皇家“照相”的功能。


都说中国绘画写意,西方绘画写实。中国画家写实能力真的不如西方吗?事实并非如此。以五代十国的黄筌为例,画家写实功底之深,达到了专业鸟类研究者的水平,已远远超越同时期的西方。


五代十国  黄筌 《写生珍禽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写生珍禽图》中部分鸟类对照图



元代绘画变革里有什么秘密?


1830年以来,照相术的发明使欧洲肖像画家失业,1900年以来印刷术的发明使画家失业。由此,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绘画进入巨大理念到风格的改变。党晟以此后的人物画、风景画为例,展现了从逼真的照片式肖像画到平面的图示化肖像画,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绘画变革举例图


党晟教授还提出“十四世纪前后中国绘画风格的变革不存在技术因素,这种变革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这一议题。


他认为,这和异族入侵、汉族知识分子面临的境遇的改变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蒙古入主中原以后,把人按人种和生活的地域划分为四等。第一等是作为统治者的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北方)汉人,最低等的是南方汉人即南人。这种等级压迫使文人画家迫切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元代废除科举制,阻断了文人士大夫跻身仕途的可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得不到满足,大多数文人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加之,元代没有画院,没能形成像宋代一样稳定的、有活力的宫廷画派;而文人大量作画,形成主流,职业画家被边缘化。正是以上种种艺术社会史的原因造成了元明文人画的变革。


元代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南唐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相较于此前画派特点,元代绘画有许多重要的审美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自觉的朴拙画风。朴拙就是古朴、稚拙。不仅不写实,还与儿童画相似,这是元明文人画家们刻意、自觉的追求。


通过对《鹊华秋色图》与《夏景山口待渡图》的林木细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元代画家从用笔草草到完全图式化的变化。画家们有意避开再绘画的再现性,把画当画,创建自己的风格的特点,由此形成自觉的朴拙画风。党晟又对即兴性、隐喻与象征、极简主义、再现到表现等特点做了一一解读,精彩还原了元代绘画的审美特征全貌。


《鹊华秋色图》局部


《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明代绘画是泥古还是有所指涉?


过去中国学界,尤其1949年以后接受前苏联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应接触生活,去画市井百姓。而从前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就是陈陈相因、泥古不化。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学界主流评论依然坚持明代绘画是返古、泥古,对其评价相对较低。这种态度是中正的吗?


借用罗樾的观点,自明代开始,中国绘画出现了又一个转变,“以往的风格开始起绘画主题的作用”从而使明代绘画变成了一种基于理性而非感性的“人文学科”,亦即“关于绘画的绘画”。如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借鉴了南宋马远的《观瀑图》,但没有一笔是临摹,而是把图式融会贯通以后再创造的过程。党晟强调,明清画家对宋、元画风的借用并非忠实的模仿,而多为间接、含蓄的“指涉”。

 

主讲嘉宾 党晟教授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建莹 现场提问

 

讲座现场,大家对元明文人画的探讨愈发深入,吴建莹老师问到绘画题跋、题诗绘画的文学性的意义。党晟回答,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本重视图的传统是逐渐形成的,随即还幽默吐槽了乾隆题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党晟认为,元代画家题跋,是对图文并重传统的回归,同时是对画风改变后的补充,就如同今日海报、广告上的导语。元代绘画的图式化为大量题跋提供了更具宽容度的空间。至于明代绘画,明代绘画把元代绘画更往前推进了。元代有表现主义倾向,明代画家漫游长廊,从中撷取自己偏爱的画法。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及造诣取决于艺术家对艺术史的谙熟程度,艺术能不能从艺术史随手拿出风格,再变成自己的风格。正如唐寅推崇李唐,他关照的对象不再是真实的山,而是李唐笔下的山。绘画不是画得逼真,变成了关于绘画的绘画。


讲座现场


艺术无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是世界艺术史的浓墨之笔。中西艺术自成一体,各有其美。



欧亚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文字 | 人文教育学院 魏菊芳 周俊

图片 | 儿童视觉艺术教育研究室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