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山西经济新活力:“标准”能否助刀削面突围

2016-10-27 郭靖 王星玮 山西市场导报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无论何时何地,经常出差的大同人王鑫,在异乡解决餐食的首选一定是山西刀削面。10月9日,国庆假期刚刚结束,王鑫又踏上了去南京出差的旅程。“南京是我出差最不想去城市,当地口味偏甜,就连自称是山西师傅做出来的西红柿鸡蛋刀削面也被南京本土化了,浇头也是甜口儿的。”王鑫回想起数次去南京出差的经历说,在外吃一碗地道的刀削面真难。


不少山西人与王先生有同感,不同地点、饭店的刀削面,能做出不同的形状、薄厚、口感。外地人更是一头雾水,标准不一成了刀削面走出山西的瓶颈。今年8月30日,省商务厅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共同制订了《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尝试对山西刀削面标准化,以扭转山西刀削面的尴尬局面。





2014年中国(太原)面食文化节开幕现场,削面师傅们正在一口直径为4.8米的大锅前表演飞刀削面绝技。



困局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成就了山西人对面食的钟爱。


     山西面食,经过千百年蒸、煮、煎、炸、烙、烧、烤,智慧的山西人将其“揉搓”成了山西面食文化,仅“煮面”一项就演绎出削、剔、拨、擦、抿、压、拉、搓等20多种技法。山西人对面食文化的情有独钟,不仅融入了面本身的可塑性,而且注入了山西人的睿智,山西面食从获得饱腹感,到花样推陈出新;从吃食本身,再到吃出厚重的文化,它已演变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


     2006年12月,山西捧回了“中国面食之乡”的桂冠。当时,与山西竞争这份殊荣的还有陕西和甘肃。将“中国面食之乡”这块“金招牌”扛回来之后,山西面食骨子里的优越感并没有让自己做出优势———没有品牌意识,营销落后,市场份额微小,小、弱、散、乱成为山西面食的困局。


     资料显示,2014年,山西省餐饮企业达到52030个,却无一入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2014年,山西规模以上餐饮和食品工业企业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后,山西食品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远远落后于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出口交货值仅占到全国的0.1%,山西食品工业产品约50%由省外调入,其中谷物磨制类产品、方便面食品90%以上由外省调入。


     与此同时,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兰州拉面在全国有两万多家,就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300多亿元;味千拉面全国有699家,年产值26.6亿元。


     “七寸长,柳叶形,三棱状,两头尖,无毛边”王鑫说,小的时候,在老一辈的口中常听到这句话。他以为大家所吃到的刀削面就应该都是这样的。没想到,随着他慢慢长大才发现,原来刀削面有很多种类。市面上常见的大概有四种:平刀削面、大同勾刀削面、晋南菜刀削面、机器压的刀削面。不仅如此,刀削面的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番茄雪菜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


     不难看出,单说刀削面的样式与卤料就可谓风格迥异,更别说制作过程了。正因如此,从民间小吃走向快餐企业,从作坊加工走向工业化生产,兰州拉面走在了前列,山西面食却依旧走在突围路上。


尝试

     2003年,借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契机,太原市举办了第一届面食节,为了扩大影响,产生太原市的品牌效应,面食节被太原市政府冠名为“2003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那一年的迎泽公园人山人海。毕竟,这种国际性的面食产业展览交易盛会在山西,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


     2004年,第二届国际面食节成为一大亮点,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加文化体验,全面展示了当代山西面食文化的精髓和海内外特色面食风味。然而,山西在连续举办3届面食节后,2006年,面食节在悄无声息中戛然而止。


     沉寂多年后的2014年8月,面食节在太原市食品街再次开幕,除了那口被世界纪录协会现场认证为“世界最大削面锅”的“顺溜祥和锅”,面食节再难激起人们的涟漪。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五大面条”之一的兰州拉面和武汉热干面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2000 年为了保持兰州牛肉拉面的原汁原味,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兰州牛肉拉面》甘肃省地方标准;2015 年,湖北省根据《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经湖北省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武汉热干面(方便型)》等4 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在美食遍布的背景下,不难发现仍有一些虽不是连锁,但却有着像连锁店一样的统一店面形象,例如沙县小吃、成都小吃、兰州拉面等等。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在福建沙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有5.2万多人,约占沙县人口的22%和农村劳动力的63%,开了1.8万多家 “沙县小吃”店;在周边地区城乡经营“沙县小吃”的还有近万人。“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超过36亿元,年纯收入达6亿元以上,农村居民60%以上的收入来自小吃业。


契机

     2015 年9 月1 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在全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会上指出,山西是中国的面食之乡,山西面食文化得天独厚。全省餐饮从业人员107 万人,与煤炭从业人员110 万人旗鼓相当。冲着这一点,也要高度重视这个产业。他强调,既要重视煤炭这块“黑金”,也要重视面食这块“白银”。要求全省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制定行业标准,优化工业流程,打造标杆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市场开发等方面积极支持,让山西的“白银”赶上“黑金”。


     在2015 年12 月,省政府专门有针对性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以联盟形式联合制定共同遵守的企业标准。随后,2016年8月30日,省商务厅联合中国烹饪协会共同制订了《山西刀削面制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力图对山西刀削面制定出一个规范标准。


     目前山西刀削面的发展小而散,就目前初具规模的企业来讲各有特点,却又大同小异。近几年,大街小巷遍布各式刀削面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山西国际面食学校面点大师,也是本次参与标准制定的起草人员之一的芦峰说,山西面食没有相关标准化,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芦峰告诉记者,《规范》中主要规定了刀削面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设备和工具、原料、感观与制作工艺。定义山西刀削面是以小麦粉为主要食材制作面团,刀削面成柳叶形或半圆形,经煮熟后加入面臊、调料而制成的面食品。经过和面、揉面、削制、煮制、装碗等工序制作完成,色泽自然,质地口感筋滑,长短宽窄一致,厚薄均匀;面卤色泽丰富,味道咸鲜、香浓,这就是一碗合格且正宗的山西刀削面。


探索

     “顺溜已实现部分机械化操作,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我们在太原市有33家直营店,每天太原至少1万人在我家吃面,如果天气好的话能卖12000碗面。”2015年8月,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召集山西部分餐饮界人士,座谈山西面食发展的会上,山西顺溜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宇这样说道。


     2015年,“晋面印象”“面前一亮”“面乡情”“面对面”“银河飞渡”“顺溜”……各种品牌的山西面食快餐连锁相继涌现。据业内人士估计,全省面食大大小小的连锁品牌不下100家。


     山西如何提振面食经济,以面食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走出“一煤独大”的资源困局?“省里应该成立一个集团公司,下设研发中心、策划中心、面食人才培养中心,需要对面食产品制定标准化流程。宣传要集中,选一个时间,在全国统一开门店,统一装修,要一下子让山西面食叫响全国。”山西国际面食学校校长刘志娟说,这些店不仅仅是面食店,定位应该是以山西刀削面为龙头打造名优特色产品体验店。把那些列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类传统名吃,比如晋中太谷饼、闻喜煮饼、太原头脑、老鼠窟元宵、壶关羊汤等等,一起进行品牌提升、进店销售。这些山西面食店要开在大城市,开在旅游景点,要有面食表演,要有山西文化旅游宣传,让顾客吃了喝了看了,走时再带上我们山西的土特产品。


     “连锁经营的特点,不仅要装修风格统一,核心是所售商品种类统一、口味统一。”芦峰说,刀削面有了《规范》,今后就能让消费者在进店以前,看到山西刀削面的招牌,就能预计自己会吃到怎样的东西。


     其实,想实现《规范》的统一并不难,但是,要想彻底突围并且在面食林立的今天争得头筹,的确也是一件挺难的事儿了。


记者 郭靖 见习记者 王星玮


推荐阅读


《山西市场导报》改版啦!精彩内容抢先看


寻找山西经济新活力:百圆裤业改玩电商了


寻找山西经济新活力:文化助力贾家庄升级


长子县住建局:合同未解  何来又一家招标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