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问了1000+个上海人:你听说过认知症吗?

银龄指数 阿沐养老 2021-01-28


上海地区认知症社会认知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殷志刚

银龄指数发起人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   






01/背景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为进一步增强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活动,2018年2月26日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印发《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通知》。




 通知要求,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明显增强,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认知症的全球影响:2013—2050》报告指出,全球认知症患者人数将在未来显著增长,到2030年,患者人数将由2013年的4400万上升到7600万,而到205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惊人的1.35亿。



在未来几十年里,中低收入国家将承受认知症患者带来的重大负担,2050年全球认知症患者中,将有71%的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同时警告说,目前全球仅有13个国家在实行认知症应对计划,而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没有做好应对认知症的准备。


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达到33.2%,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3.6万。按照一般公认的65岁以上老年人5%估算,上海户籍老年人中认知症患者超过15万。



上海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社会公众对于认知症的认知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下中国城市居民对认知症了解的最高水准,并对其他地区有一定借鉴作用。基于此,开展本次调查并向社会发布。


02/研究方法

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基本情况,从调查对象对认知症的概念、症状、病理、治疗机构、护理机构、社会支持等维度进行测量,形成调查问卷测试版。


采取“滚雪球”的抽样方式,样本来自上海市的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社会阶层的社会公众,匿名填写,以了解不同人群的真实看法。



正式调查共回收107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的问卷通过SPSS等软件进行单变量分析、交互分析、相关性分析、关键字提取分析等进行统计。


03/ 调查结果——八项调查结论


3.1 基本概况,认知症知晓度较高

对认知症知晓度的数据调查搜集包括:年龄范围、性别、学历、工作单位、是否知晓认知症障碍症、是否接触过认知障碍症患者、您亲人中是否有认知症患者。


根据数据显示结果可以发现,上海公众对于认知症知晓度还是比较高的,且年龄与接触几率呈正相关,35岁以上人群接触认知障碍机会增多,50岁及以上接触率过半。



3.2 病因认知,心病还从心上医

对于引起认知症的病因,社会公众认为排前三的分别为:老年抑郁症(66.73%),家族史(54.77%),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53.74%)。



可以从图8中发现,50岁以下人群倾向认为家族史是认知症的病因,50岁以上群体则选择“老年抑郁症”最多。所以纠正老年人对认知症的认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调查对象在问卷中提出,「现代社会空巢老人增加及社区邻里之间关系趋于冷漠与认知症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是避免认知症的重要方式」。他们认为应该鼓励小辈们与老人一起生活,让他们出来多交流。使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脱离孤独等。


3.3 行为认知,老小老小

中国民众素有“老小老小”的说法,社会公众则认为老年人患有认知症体现在出现孩童般“懵懂无知”的行为特征。


根据对认知症会有哪些特征和行为调查数据包括:

  • 不认识回家的路(79.35%)

  • 会多次重复相同的语言动作(73.36%)

  • 刚吃过午饭,又要求吃午饭(60.65%)

       .......



上述行为可能引起一些“歧视”,患者对此可能产生“自卑”情绪。调查中,认为“老年痴呆症”的称呼含有歧视成分的占49.81%。调查对象发出呼吁:“患者感觉与普通人一样。只是得了像高血压一样的常见慢性病。应避免自卑心理加剧病情发展。”


3.4 治疗认知,大部分积极面对、极少数“讳疾忌医”

调查数据显示62.24%的调查对象认为认知症不能被治愈。同时,83.64%的调查对象认为如果得认知症会积极治疗,大部分对象对认知症仍持有积极态度。



年龄与治疗意愿成正比,年龄越小认为需要治疗的比例越高,60岁及以上人群中认为不需要治疗或者没想过要治疗占比最高(18.09%)。


说明大家都想拥有一个好身体,但如何治疗和预防还不是很清楚。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改善认知功能的药、脑代谢复活药物、抗抑郁药等可以延缓认知障碍症的病情加重。


同时,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对此的认知几乎没有差异,说明社会公众对此普遍不甚知晓。虽然目前对认知症尚无根本治疗方法,但如能早期对症用药,对认知症的症状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能够达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的。


早发现、早干预、早就诊、早治疗是改善认知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希望老人不要讳疾忌医。


3.5  照护认知,“不堪重负”的“家累”

■  家庭照护是认知症照护的首选,选择亲自照料占、请看护在家照顾分别占32.15%、19.91%。



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认知症患者是家庭的负担,主要表现为时间精力负担和精神压力负担。同时,激越行为是常见认知症患者行为,对家庭关系造成很大影响,也增加了家庭照护的难度,部分调查对象甚至表达了“不堪重负”的想法。


3.6  预防认知,倡导健康生活

9.81%的调查对象认为“人老了后都会得认知障碍症”,但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生活中怎么做有利于认知症患者延缓认知症加重”。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是预防认知症的有效途径。


被问及“哪些行为会降低患认知障碍症的几率”时,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平时多聊聊天、参加娱乐活动、多吃鱼、蔬菜水果、坚果类,少吃肉、每天多运动、练字、画画、多看书报、戒烟戒酒等」。


部分调查对象反映了诸如“多建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听乐、预防认知障碍症”等诉求。其中,研究生学历最倾向于选择从「社交、运动、饮食和文化学习方面」降低患认知障碍症的几率。


3.7  病果认知,缺乏足够认识

认知症成为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程度加重,自理能力逐渐下降,最终可导致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四肢强直,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长期照护。

「超过20%的调查对象不清楚大脑老化和得认知症的区别,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或不清楚年轻人也可能会得认知症,有33.74%的调查对象认为认知症会致死,对认知症的严重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



3.8 对政府的期待

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政府部门在预防或治疗认知症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为开放式选答题,对答案进行关键字分析,排在前几位的是:宣传、知识、机构、普及、治疗。



调查显示希望加大对「老年人健康宣教,建立定期普查制度,建立更多的专业护理机构」等等, 具体而言:

  • 加大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健康宣教,建立定期普查制度。

  • 加大认知症知识的普及力度,营造全社会关爱认知症群体的氛围;建立更多专业护理机构,加大专业护理人员培养力度。

  • 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救助基金,在家庭照顾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加入。

  • 加快认知症临床治疗研究步伐。


04/  对策建议

4.1 普及知识,提升公众对认知症的认知能力

上海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非常有必要对各地区全面普及认知症的科学知识,以加大社会公众的重视程度。大力开展健康宣讲,普及认知症相关知识,纠正公众对认知症的错误认知与偏见。加强对认知症知识的全民普及,通过社区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认知症的了解。


4.2 消除偏见,倡导全社会关爱认知症患者

长期以来,公众对认知症往往习惯于俗称“痴呆”。而“认知症”更简单、明了、准确地表达出“痴呆症”的核心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社区健康知识普及中,可以编印认知症相关的单片,发送居民信箱。


政府应当在维护老年人权益过程中,倡导全社会关爱认知症患者,尤其对于调查中对认知症称谓认知情况不甚理想的18-34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他(私营、个体户等)人群加大宣传力度,纠正公众对认知症的错误认知与偏见。


4.3 加大支持,提升对照护者对认知症的认知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有非正式的团体在线上、线下进行交流,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加强监督,搭建医患交流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促进认知症知识普及。上海现有的《银龄宝典》电视栏目,要增加认知症照护专业知识普及的比重。


4.4 加强合作,提升专业机构的服务能级

专业服务机构是连接多方位照护体系的关键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认知症的治疗、尤其是照护机构知晓度不高。相关机构亟待在提升认知症治疗水平、扩大照护范围的同时,积极向社会公众普及宣传认知症专业知识,发挥更大作用。


最后,强烈呼吁:将每年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定为“认知症关爱日”。



关于"银龄指数”


银龄指数”,是一个旨在研究中国老龄问题、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发布相关信息和数据的非盈利项目品牌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上海沐恒实业有限公司艾社康(上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以阿沐养老摩登乐龄为主要发布平台。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对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放开和政策支持,一大批优秀的养老服务企业及相关产业正快速成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龄指数”的诞生正当其时。


“银龄指数”的研究方向将聚焦老龄问题,关注养老服务业,发布宏观、微观的各类研究报告和数据。希望借由“银龄指数”的研究,为从业者、企业、政府提供参考指引,为老龄化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银龄指数”是个开放的平台,发起方力量微小,我们欢迎志同道合者共同参与合作,共同助力中国老龄产业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