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十:如何理解“三个第一”?

吴晔 学习有理 2023-08-28

编者按

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



徐明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深刻理解其理论逻辑进而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和创新工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徐明华。



人才成为第一资源是通过

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的

Q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是如何逐步凸显出来的?

徐明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这些环境和条件就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而随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人类自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简单地说,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人的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两部分构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替代,而人通过智力设计并操控的机器工具却可以做到远超出人类自身体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使那些原本无法利用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这样,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就逐渐凸显出来。


人才之所以成为第一资源,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表明,一国经济的增长表面上表现为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本质上则表现为包括劳动生产率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在生产要素投入之外,通过技术进步、体制创新、管理变革等无形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



人才和创新的成就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Q

能否举一些具体事例,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我们党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论逻辑?

徐明华比如,从微观上讲,企业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或开发了新产品、开拓了新市场等,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上讲,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如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也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通常有两个来源:成本性优势和独特性优势,显然,两者主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获得。因此,无论是从整体的经济增长看,还是从产业的竞争优势看,科技创新都是第一驱动力。这就是我们党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论逻辑。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在科技、人才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同样生动地注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和创新是分不开的。科技进步夯实创新基础、引领创新,科技进步本身也需要创新,科技进步本身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创新本身也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和创新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技、人才和教育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

Q

请您简要阐明一下,如何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

徐明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更好发挥科技、人才和创新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的高度,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并对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等作了部署。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创新工作的重要遵循。



制作:章忻| 监制:肖国强

编辑:吴晔


扫码关注我们

洞察识大势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众号 | 学习有理




往期更多精彩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九: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浙江十一市“耍大牌”!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八:共同富裕,浙江如何示范先行?

疫情面面观① | 邓伟志:怎样从灾害社会学维度观察疫情?

滑动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