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paper-city Intro Reading is killing time without guilt. 纸城小报:在我看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时,你固然要融入情景,因而有了另种人生的感受;旅行时,我们也要想尽办法纠缠地,假装另一种文化与生活的短暂化身,这也是我不爱“旅行计划”,也不喜欢"安全旅行"的缘故,如果我们没有大胆一点,我们永远只是戴着“家乡之壳”去旅行的人,没有接触异世界,也就没有短暂的另一个人生...... ---詹宏志自序《旅行的意义》 序文/詹朴 像是一个书生,看了一辈子的书,从某一天开始踏出了门就其实再也没有停下来过,透过那些旅行中遇到的经历来回想过去读到书中的源起和典故。像是一个旅人,一个一辈子渴望旅行的旅人,从内心自我探索式的追寻,到真实中背着背包抵达遥远的另一端;从书本中的旅行一路走过现实世界中的旅行。 所以什么样的人会看这本书呢?所以这本书是写给什么样的人看的呢?当然也许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人会想看;喜欢旅行的,喜欢旅行中探索美食的,也去过书中提及的那些地点而好奇不同旅者观点的;和青年一样喜欢透过故事旁支的叙述来获取知识和想象画面的。 可是比起那些人,这些文章更像是写给旅人自己的。像是对着过去年轻的自己的分享:“也许过了三十年才抵达,但最终我们还是到了当年那些看著书,想象中的地方。这里还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有多少对于世界的想象最初都是来自于这些故事或是其他人的游记;而真的抵达了,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奇特,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平凡;也许什么都没有变,但真的到达了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了。也许会失望,也许尽管失望却还是很满足。旅行是孤独的人在寻找不孤独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独的人在寻找孤独的方式。  我们已不是活在探险家的时代,所有的地方就算再偏远,也几乎都有人抵达过。大量的照片和经历被传送了出来。这是一个信息充足,旅行更加便利的时代;要去到电影中、小说中、历史中那些描述过的地方,好像没那么困难了。描述多了,可以想象的空间却好像少了,即便透过寂寞星球也很难再能碰触寂寞。 旅行方式一直在转变,也许要花更大的气力去选择避开而不是选择探索;也许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观光景点,但是生活中和风土民俗中的细节是一直在变动的;仍然可以找到一道菜,一个角落,是自己的体验。也许再也没有到不了的岛屿了,但抵达的过程和心情仍然是百分百专属的。在现代找不到的,于是透过了书,穿梭时代去想象,毕竟旅行永远是想象和真实并行的。 序文/梁文道 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对于一个书呆子而言,这从来不可能是个问题,因为读书简直就是他进入世界的方法。借着书,一位把读书精进成一门技艺的书呆子能够学到所有他想学的事情,登山、觅食、买地毯、办刊物、做唱片、拍电影,甚至开创企业。书的确会误导他;甚至就算读对了书,读得如法,也不保证这一切功课都将结出美好的果子。然而外人不能代他否认,这真是一套方法,而且还是一套使他自在的方法。 旅行与读书,一对何其古老的互照行动与观念。就算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老话,不提圣·奥古斯丁“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一页”那句西洋名谚。我们也该明白,在把世界理解为一本大书这种隐喻里头,可以开掘出多少丰富的意蕴。詹宏志读书何止万卷,走过的路更是远迈万里,他这部《旅行与读书》让我看到,也许在歌德的浪漫主义典范,和艾柯(Umberto Eco )所说的秘教式诠释传统之外,“世界作为一本大书”这个经典课题,也许还能添加多一重题解。那就是把世界看成阅读的借口,于是旅行往往因读书而起,同时又成了读得更多的理由。将全世界看成一本书,与世界因为我的阅读而存在,遂成了一体两面的事。 书摘节选 爱弥莉.怀丝.米勒的《佛罗伦萨贪吃鬼指南》一书中还有许多餐厅或熟食店等着我去“探险”,譬如说,你看看她怎么样描述另一家有意思的餐厅:“每当有人问我哪一家是佛罗伦萨我最喜欢的餐厅,我马上想到马力欧,跟着就饿起来了……”(…When people ask me what’s my favorite restaurant in Florence, I think of Mario, then I get hungry.)这样的开场文字当然令人感到悬疑好奇,忍不住想要进一步读下去。 《佛罗伦萨贪吃鬼指南》 作者谈到的餐厅是一家位于中央市场对街的小餐馆Trattoria Mario,每天只营业中午到下午三点半,星期天还休息,“装潢介乎简单到不存在,服务是直截了当,菜单上的菜色则和佛罗伦萨其他小餐馆大致相似”,侍者要你坐哪里你就坐那里,通常你得和一大堆陌生人摩肩接踵坐在一起…… 餐厅Trattoria Mario 米勒小姐又说,尽管这家小餐馆已被“发现”,而且出现在若干“旅游指南”或“餐馆指南”书上,但它每天仍然挤满在地人(通常是好的征兆),包括在地的生意人和附近大学的教职员,有些人甚至是每天中午都向它报到。 我们开车抵达佛罗伦萨时,已经过午了,好不容易还了租车,办好旅馆的住房手续,一行人赶到马力欧餐厅的门口已经快三点,门口却还排了长长的队伍。我挤到前头去向女侍者报姓名人数时,生怕她会拒绝我的排队(如果他们想准时下班的话)。忙得不可开交的侍者小姐倒是仁慈大方,回头指着一张大桌子,说:“他们差不多要吃完了,等一下我就给你这张桌子。”大桌子上看来不只一组人马,大部分已经杯空盘空,抱着双臂在聊天了,几个人听到女侍者的话,纷纷站起来结账;不多久,只剩一对深情对望的恋人,不但没有要走的意思,还继续叫了一杯甜酒和饼干,颇有天长地久恋恋不想散席的样子。 座无虚席的Trattoria Mario 眼看着时间一分分过去,我心里暗暗焦急,那位女侍者回头对我挤挤眼,面露神秘微笑,只见她走过去把两位情人请去另外一张小桌,把整张大桌空出来,挥手要我们过去。我们大概是当天最后一批被接受的客人了,周围的食客鼓起掌来,庆贺我们得到座位。我们正要挤过狭窄通道,一路“依思巧思米”,一位食客拉拉我的衣服,正色说:“不要错过tagliatelle al ragu。”另一位则插话说:“vitello arrosto。”其他人也听到了,纷纷出起主意,但我可就听不懂那些七嘴八舌的意大利发音了。 坐定之后,女侍者走过来,指着我身后写满字的白纸,用力在几道菜名上划了叉叉,说:“这几样没了,其他都还有,你们想吃点什么?” “我们什么都想吃,我可以点一大堆东西,不管它前菜主菜,全部都一起分享吗?”我说。 “当然,我们意大利人也是这样吃饭的,何况,你们爱怎么吃全看你们高兴,谁也管不着。” “好极了。那我先要一份tagliatelle al ragu(肉酱宽面),一份牛肝蕈面,一份培根蕃茄面,再要一份煮白豆,一份烤小牛肉(vitello arrosto),一份烤兔子,一份炖鸡,我还要来一份你们最有名的bistecca alla fiorentina(佛罗伦萨牛排)……” bistecca alla fiorentina tagliatelle al ragu “要喝点什么吗?” “你们的house wine是Chianti吗?” “当然,你现在就在佛罗伦萨呀!我要提醒你,我们的house wine,一壶是半公升。” “那我们就先来两壶吧。” 过了一会儿,一位帅哥厨师抱来一块巨大的牛肉,问我们所要的牛排份量要如何,我们在托斯卡尼地区旅游时已经知道此地的牛排习惯以“宽度”为单位,我把手指头一指,指在约一吋多厚的位置,一位老先生,应该就是马力欧本人,负责操刀,在肉案上用斧头一砍,砍下一吋半厚度的大块带骨牛肉,放在枰上,大叫一声:“1.36 Kilo。”这样,我们就知道牛排的份量,连带价格也知道了,因为墙上就有牛排每百公克的单价。帅哥厨师把切下来的牛肉抱进开放式的烧烤厨房,放在炭火上的铁架上,高温的炭火立刻把牛肉炙得滋滋作响,脂肪也随着流在铁架上,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气。 很快的,酒来了,各种菜肴也以惊人的速度上菜了。真的如指南书作者所说,无一不好吃。当然,这也可能是美好的气氛作祟;刚才要我必点tagliatelle al ragu的中年男子站起来,走到我们桌前低头检视:“你点了tagliatelle al ragu吗?” “咕噜咕噜……”我的嘴巴里塞满了食物,发出无法辨识的声音,只好用手指着桌上,让他看见那盘他强力推荐的肉酱面。邻桌的客人也跟着笑了起来,七嘴八舌来搭讪问候:“菜怎么样?”“你们从哪里来?”“这里的白豆是最好的。”“你们来早了,松露的季节下星期或下下星期才会开始,这里的松露面,那才叫做人间美味……” 侍者也没闲着,隔一会儿就来跟我说两句话,先是问我怎么知道他们餐厅,我把书本拿出来,女侍者笑了,也回身去拿一本出来;又看我们频频拍照,还问我们要不要进厨房试试烤那块牛排,奥斯婷就被我们推派到厨房,由几位帅哥厨师的围绕下,戴上厨师白帽,手持巨叉,在炉火前摆出各种拍照的姿势。 其他桌的客人大概都用完餐了,迟迟不肯离去,人人手持一杯酒,大声说笑着,还有一位客人正大声唱着歌。其他客人喧闹着,和着歌,取笑他,好像彼此都是相识一样。也许他们真的彼此相识,如果他们就是书上说的每日来吃饭的常连客,吃饭吃到彼此相识也并不稀奇,何况他们每个人都叫着老板:“嘿,马力欧,我的酒没了……” 突然间,那位唱歌的客人生气了,对着另外的客人咆哮起来,满脸通红,音量惊人,另外一位客人也大声回击,拍桌助势,两人似乎都喝醉了,虽说是午餐,但这时候已经四点半了,在我的家乡,晚餐已经不远了呢。 午餐已近尾声,邻桌有人满脸通红开始唱歌,也有几桌客人跟着唱和起来。餐厅服务生一面偷笑,一面跟着轻声哼唱,手上也没停,动作敏捷地开始清洁吧台、收拾桌椅。突然间,那位满脸通红、率先唱歌的客人不知何故生气了,对着另外一位客人大声咆哮,音量非常惊人,另外一位客人也不甘示弱,站起来大声回应,还击桌壮势,发出巨大声响,两人似乎都喝醉了。“卡洛,卡洛,别激动……”其他客人好像都认得这两位吵架的客人,有人出言相劝。除了我们这一桌,其他人似乎都完成了食事,桌上已经空了,多半只是一杯在手,聊天闲坐而已。一位年纪稍大的厨娘站出来劝架,一手扯住站立客人的衣袖说:“卡洛,卡洛,”她用一种像母亲的口吻:“回家吧,回家去。”几个客人笑起来,戏谑地和声说:“卡洛,卡洛,回家去吧。” 我才注意到这位劝架的中年厨娘可能就是老板娘,这时候,她突然改用比较严厉的斥喝口气,声音提高了:“卡洛,回去,你喝太多了,下次我不倒酒给你。”挨骂的客人变得泄了气一般,低头慢慢转过身,老板娘一路扶着他往门外走去,一面低声不知和他说些什么;一直服务我们的女侍者,笑嘻嘻跳出来说:“你们还要来点什么吗,我们的厨房要关了。” 我摇摇头,她说:“那你们还要多来点酒吗?” 我说:“不,我们都够了。” “那我给你拿账单来。”她转身蹦跳离去,轻快得像一只麻雀。 我回头看门外,那位吵架的客人还在门外和老板娘拉拉扯扯,不肯离去,老板马力欧也已经靠过去,对他好言相劝。再看室内那位领头唱歌、率先吵架的酒醉客人,则已经颓然醉倒在桌前,吵架对象一走,他的力气也彷佛放尽,现在,他的头垂到胸前,红通通巨大的酒糟鼻发出呼噜噜的声响,旁边的人也不理他,继续开心地聊天,餐厅一半的灯已经熄了,客人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倒是帅哥厨师和美女侍者一个个换上T裇、牛仔裤,低声匆忙地交换告别:“Ciao, Ciao。” 结完帐,我们也依依不舍起身走人了。多年后重返佛罗伦萨的第一餐,的确让人难忘,不仅食物的滋味饱满丰富,连在地人的生活风情也让人觉得真实亲切。这不是人工的、观光的、虚构的,彷佛是不小心走进别人的生活里,彷佛不小心窥见人家后院晾挂的衣物…,走出门口,门外白花花的阳光洒了我们一脸,但市场前的广场却有点冷清了,看看时间,已经下午五点了。   我是怎样得到这样闯进他人生活的能力或者运气?如果这时候我敲敲我因为喝酒而有点晕陶陶的头,我会记起来,那是因为一本书的缘故,作者分享她的奇缘,我只是一个受到诱引的读者。我没有什么了解“他者”的能力,那不过是来自作者一两句起“化学作用”的叙述语句。对于我来说,那些试图说服我等凡众的文字里,充满了令人惊喜称奇的“新知识”。 本文内容有出版社授权刊载,节选自《读书与旅行》一书 《读书与旅行》 詹宏志/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 点击标题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莫奈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不必活的像巴黎,但要活的像自己 厌倦高楼大厦和奢侈品,是理想生活的开始 电影一直是我的一剂猛药 鸡汤应该是这么玩儿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合作及转载联系后台。 投稿邮箱:chenliping@eeo.com.cn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塔可夫斯基 |  石川啄木  |  小说开头 |时尚反叛者  | 蒂姆·波顿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香奈儿 | 铃木敏夫 | 石黑一雄 | 塞尔努达 | 村上春树 |帕斯捷尔纳克 | 鲍勃·迪伦 | 里尔克 |爵士乐| 乔治·奥威尔|帕蒂·史密斯| 今敏 | 阿列克谢维奇 | 斯通纳 |闲逛台北|独居生活|查看以往内容。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