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 敏:“一定会过上平凡生活”这种自大是不安的罪魁祸首

2016-02-18 纸城 纸城

纸城小报:今 敏,动画界的造梦大师,与宫崎骏一样神一般的动画导演。他以非凡的才华掌控着梦境与现实,颠覆了既定的概念,他的作品影响过诸如沃卓斯基、诺兰等好莱坞大导演,甚至推动了整个电影界的革新。


为了能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他扔掉了世俗意义上的幸福,舍弃了安定的生活,一生沉浸于挚爱的动画事业。即便是在弥留之际,他最难以割舍的还是自己未完成的造梦之旅。《千年女优》中最后一句台词“其实我真正爱的,是追寻他的我自己。”是今敏的心声,是他追寻梦想的见照。            




文/今 敏 译/焦阳


人常言“十年一昔”。


十年的长度,将社会、个人、文化和回忆打成了一个大小刚好合适的包裹。


十年前,1989年,那年我二十六岁。


那时,我时不时画短篇漫画,也打工画镜头、做漫画助手,拿着日工资,忍耐着勉强糊口的日子。存钱、吃好吃的东西都与我毫不相干,银行账本上只印着寂寞的三行字。真是比什么都羞耻。


当时泡沫期也迎来了尾声,记忆中,我一点都不清楚那时的泡沫期究竟是怎样的,应该是因为没有切身体会到吧。


今敏长片处女作 《未麻的房间》


大多数民众处于兴奋状态,享受着泡沫经济的荣华,我那时可是身处想感受都没有办法的、憧憬着的彼岸,泡沫期在电视机显像管的另一边。


所以说,不仅和那些积极参与泡沫经济并造成损失的人没有同感,反倒有一种在天上看着他们的感觉。


贷款买东西后还贷天经地义。因为还不起而上吊自杀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即便是在泡沫时期没有直接过失,但现在自杀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也不是没道理。


说真的,我觉得这令人惋惜,但蜥蜴断尾求生是世间常态。



说到“上吊自杀”,我当时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件事。“敏感、容易受伤的我不被周围任何人理解,活得有点累了”“一死了之也不错”——我想过这些。


是在我二十五岁的时候吧。我曾经被强烈的不安侵袭。


我当时住在肮脏的公寓里。离日出还有一会儿、天还没亮的时候,我突然受到了焦躁、不安与忧虑三位一体的攻击。精神城堡没有防御,城墙接连崩溃,敌人以破竹之势逼近内城。


大概那时我正处于工作不顺的时期,正备受煎熬,还要为了第二天养精蓄锐,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黑色不安突然来袭,从四面八方包围,我无处可逃。


今 敏 一分钟动画《床上的另一个自己》


房间渐渐变得明亮,我从床上起身。表面上我一直在忍耐,但内心却只有焦躁。奇妙的状态。


无论何时都无法预想未来的自己,那时恐怕处于连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状态。什么都想象不出来,期望的状态都想象不出来。


我没有抽烟,只是沉思。


那时突然有了拨云见日般的天启:


“对啊……只要上吊自杀就可以了。”


说得有点偏离主题。我那会儿简直已经下定去死的决心了。


不,我不会去死。




顺着这个思路接着思考下去。


一言以蔽之,过着这种连明天会发生什么都不知道的日子,以后会过上平凡生活吧?这是我不安的根本原因:没有新鲜感。


这种不安的想法本质上包含了自大和误解。


第一是“自己一定会过上平凡的生活”这种自大。


究竟打算怎么做呢?



“慢悠悠地生活着,不知何时过上了符合大众文化的生活”这种自作主张、坚定不移的想法非常蠢,“自己没法鹤立鸡群,但是过中游水平生活的能力还是有的”这种主张大概是毫无根据的、愚蠢的。


尤其是对按照“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生活的这种人生没有起伏的人来说,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将至今为止在集体中的位置延续到社会”这种疯狂的想法,为了确实地过上“平凡的生活”,在文部省所鼓励的范围内竞争。


至少我高中时的成绩非常好。我是学美术的人,虽然大学多上了一年,但总有一天会毕业,可能也迷迷糊糊地纠结过“以后也会过上平凡生活”吧。


真是愚昧。


今 敏 动画作品 《红辣椒》


那时我的过错是,我拒绝了依靠“上班”这棵大树而生存,选择了“自由职业者”这一本质都不明的社会角色为起点。当然不会每个月都有收入,在稳定的白领家庭成长的我也就会对无法想象的生活形态感到不安。


是我自作主张选择了“不安”。觉悟实在是太不够了。


说到我为什么讨厌“上班”这两个字,是因为害怕“能够具体地看到十年后的自己”。读大学时,我经常目击白领们在居酒屋用讲上司的坏话当下酒菜而觥筹交错这一能画成画的场景。


就在那时,我突然这么觉得:他们自己在多少年之后,也会变成自己所品头论足的无能上司那样——而且还需要某种程度的运气和能力。


今 敏 动画作品 《东京教父》


我感到恐怖:如果作为白领生活下去的话,在同样的工作场所,每天都可以看到几年后的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会坐上自己现在所咒骂的人的位置,在暗地里被部下用同样的话议论,自己还会说更上层的上司的坏话。


这样不断循环,感觉不到爱和希望,能感受到无法忍受的厌恶吧。


反而言之,这也是在贩卖一种“安定感”。


此时贩卖的“安定感”这只股票,现在能看到世间的家家户户都在买,有点赚到了的感觉。骗你的,不是他们有点赚到了,而是我看到他们的失败有点痛快。


过着“自由职业者”这虽然有时快活但实际上不安定的生活,就离“平凡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今 敏 动画作品《千年女优》


其中当然有年纪轻轻就取得成功、过上非凡生活的人,但我不过是在果实很少的贫瘠土壤上耕种罢了,没办法结出平凡生活的果实。


之前提及的本质上的误解就是这样。“平凡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啊?“正经地过着普通日子”这种事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特殊之处。


虽然这么说,但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却覆盖了世间。正因如此,可以感到相对的“不如‘那样’”和“已经超过‘那样’了”这些嫉妒感和优越感,可谓有喜有忧。




世间所认为的“平凡地过日子”具体是什么啊?


“顺利地从大学毕业,在不用担心会破产的公司工作,然后找到一生的伴侣,共同敲响幸福之钟。周末开自家的车兜风或者旅行,几年后有了孩子,存了足够的钱后了却买房这一心愿,虽然还贷有点痛苦,但是拥有了被宠物和孩子所包围的、快乐的一家。老年时,家庭也安心幸福。”


虽然会有异见,但大体如此。人们所谓的“幸福”看上去应该就是这样吧。电视广告里不断播放着这些具体化的“幸福”,这是政府应该奖励、日本人应当追求的道路。只要不偏离这条道路,就会听到一个声音对你说:“没问题,继续吧。”有能够经常确认自己位置的指针,也有值得追求的样本,这样就可以安心了吧?


日本没有国民普遍信仰的宗教与意识形态,我认为这些“幸福”可能正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形成的“习惯被驯养的方法”。


国民齐心协力将其作为目标,形成安定的社会秩序,这就是“被驯养的方法”所强加的价值观。


《千年女优》剧图


这是信息造成的印随现象。我当时并不认为那是绝对的幸福,大脑理解了“只要做着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这又一仿佛借来的价值观,但是毫无疑问,内心深处被这政府推荐的幸福的价值观——偏离这道路即为不幸——划下了刻痕。


为幸福的模糊印象与现实中的自我之间的沟壑感到不安是自然的心理状态。反过来说,正因被它们所束缚,我的大脑才意识到自己被多余的焦躁与不安所困扰。但我不会善罢甘休。


扔掉吧。


这么想的一刹那,我的心情放松了些。


美满的婚姻、安定的生活、美食的满足、孩子们的可爱笑靥、梦想的住宅……我全部扔掉了。




我不由得意识到,这些模糊的规划不过是虚无。并非厌恶,也不是想超越这些“幸福”,如果人能真正拥有的至多一两样,那就只能选最重要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作。


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无上的幸福。


虽然这么说,但不可能如此简单。舍弃,伴随着苦涩的结果。我将它鲜活地记录在了这里。



本文节选自《我的造梦之路》-<泡沫十年>一章


新星出版社

《我的造梦之路》今敏 著 焦阳 译



-end-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纸城君编辑,图片来自网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商务合作,请微信后台(paper-city),与纸城君洽谈。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paper-city


回复关键词:海蒂·拉玛 |  伍迪·艾伦  |  约翰·巴里 | 安迪·沃霍尔  |  李•米勒 | 梵高 | 草间弥生  |  菲茨杰拉德 | 王尔德 | 乌托邦节日 | 香奈儿的情敌 | 英国首相夫人 | 村上春树 | 小飞侠 | 鲍勃·迪伦 | 花花公子 | 伍尔夫 | 女性写作 | 秋天的诗 | 聂隐娘 | 奈保尔 | 被偷名画 | 作家笔迹 | 查看以往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