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保“一刀切”再引话题,政协发言人如此回应!

中国印刷 2022-10-29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最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整顿环境污染的力度,雾霾天数减少了,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好转。但是也有两种反映:一个反映是在一些地方,为了完成环保指标采取“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在另外一些地方为了确保经济发展,悄悄地放松了对环境治理的力度。对此,全国政协怎么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这两年大家普遍感受到了环境治理带来的成效。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蓝天明显增多了,北京市民感受比较强烈。


郭卫民列举了一组数字: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是每立方米39微克,同比下降了9.3%,比2015年下降22%。此外,在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应该说,取得这些重要的进展是很不容易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效。”郭卫民说。


对于环保“一刀切”问题,郭卫民表示,主要是一些地方环境有一些问题,或者还不完全达标,为了应付督察,简单化地采取“一刀切”,一关了之。


他说,主管部门态度鲜明,专门制订了禁止“一刀切”的文件及配套督察方案,要求坚持严格监管与优化服务并重;在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时,既查不作为,也查乱作为。同时,还正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大幅简政放权,对重大工程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对接,对企业需求及时给予指导。


在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也痛斥环保“一刀切”行为。李干杰说,“个别地区、领域和行业的‘一刀切’行为影响恶劣。”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虚假整改”等简单粗暴行为和敷衍应对做法。


生态环境部去年制定的《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明确,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


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对于督察进驻期间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既要推进问题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在整改工作中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生态环境部表示,加强对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来源:新华网)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