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记谈 | 让“七种能力”成为基层年轻干部的“标配”

党员生活 2022-04-26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日前,武汉市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在《党员生活》刊发文章《 让“七种能力”成为基层年轻干部的“标配”》,详细探讨了年轻干部该如何培养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为民服务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并勉励他们要十分珍惜层干事创业的环境和土壤,既仰望星空保持清醒,又埋头苦干练好本领,脚踏实地服务人民,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干部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非能力莫属!


对年轻干部而言,年轻不是最大的资本,在黄金期练就过硬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资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为年轻干部提高哪些能力、如何提高能力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路径。年轻干部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要十分珍惜基层干事创业的环境和土壤,既仰望星空保持清醒,又埋头苦干练好本领,脚踏实地服务人民,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守牢政治品质“第一关”,要学“向日葵”,不当“墙头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


当下有些年轻干部对修炼政治能力存在认识误区,觉得政治离基层很远,离年轻干部很远,觉得讲政治是“空对空”,干工作才是“实打实”,忽略了政治标准的对照纠偏,忽略了政治红线的刚性约束。


干部越是年纪轻、越是身在基层,越要守好首关,从一开始就要学做“向日葵”,不当“墙头草”。


忠诚不渝是“向日葵”的花语,也是党员干部的底色,年轻干部要如葵花一般,将忠诚二字融入血液、浸入骨髓,始终一心向党、一心向民,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就坚决去做;对党和人民没有利的事,就坚决不做。


见风使舵是“墙头草”本性,年轻干部不能风吹两边倒,更不能干有利就“上”、无利就“让”的事情,要有政治主见和政治担当,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决不做明哲保身之人、两面三刀之人。


练就调查研究“掘地功”,要沉得下去,不浮在面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这是科学决策的前置条件,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但有些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还是浮在面上,有的坐在办公室搞调研,通知发一发、材料看一看、网上搜一搜,调研结果就“横空出世”;有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喜欢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到的是“样板点”、听的是“表演剧”。


年轻干部要沉下去,多走基层一线、多找关联主体、多看原装原貌、多听原汁原味,要解剖麻雀挖原因、比较分析提对策、转化成果促运用、跟踪评估问效果,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科学决策的“敲门砖”、成为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的“炼丹炉”。


握稳科学决策“方向盘”,要勤练“三观”,不随意“三拍”。年轻干部精力充沛、脑子灵活、干事热情高,但有少数干部思路不清决心大、方法不明胆子大、论证不搞动作大,成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


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年轻干部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要做到“三观”:“上观天”,关注大局大势,紧跟时代,弄清“国之大者”在哪里;“中观事”,精研业务,研究规律,弄清思路方法在哪里;“下观地”,熟悉基层情况,掌握基层需求,弄清落脚点在哪里。


既要闭门研策,又要开门问策;既要全面权衡,又要深度分析;既要算大账,又要算小账;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让作出的决策经得起现实考验、历史检验。


抡起改革攻坚“开山斧”,要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做“温水里的青蛙”。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年轻干部如果没有改革攻坚的“开山斧”,就难以踏过创新发展的“火焰山”。


然而有些年轻干部改革攻坚劲头不足,不注重学习,不善于创新,工作缺乏泼辣和狠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甘做“温水里的青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义乌从“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小县城发展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世界超市,得益于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宁可不要“乌纱帽”,也要为“地摊经济”松绑,成功开启了“兴商建市”的发展模式。


年轻干部要以“改革先锋”为楷模,面对发展阻点、工作难点、民生痛点,就要像“热锅上的蚂蚁”,等不得、坐不住、睡不安,哪怕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硬骨头”啃下来,在敢冲敢闯、克难攻坚中彰显青春热血、责任担当。


下好应急处突“先手棋”,要打好“主动仗”,不当“马后炮”。应急处突能力是对年轻干部在没有心理准备情况下反应和化解能力的综合检验,需要随时随地对猝不及防的风险挑战进行准确研判和稳妥应对。


有的年轻干部在风险降临的时候吓破了胆,躲在家里不敢出来,错过了最佳应对时间,等到风险化解了,反而当起“事后诸葛亮”;有的仓促上阵,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吃的尽是“后悔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轻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关键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要注重平时的训练备战,又要注重战时的临场发挥,保持一失万无的“敬畏心”、练就见微知著的“千里眼”、谋好防患未然的“锦囊计”、使出闯关夺隘的“杀手锏”,如此就能身经百战,无往而不胜。


增进为民服务“鱼水情”,要“同坐一条凳”,不能“隔着一条沟”。党群干群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


现在大多数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书生气较重,泥土气较少,不大会说群众语言,不大会走乡间小路,总感觉与群众“隔着一条沟”,淡化了“鱼水”关系,这是十分危险的。


“时代楷模”黄文秀是北师大的研究生,她放弃车水马龙的大都市,到山路崎岖的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年纪轻轻但心里装满了195名贫困户的脱贫梦想,最终把青春定格在山乡记忆,把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


年轻干部要把“群众情怀”视为最大的情怀,多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当亲人,多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说家常话、说宽慰话、说知心话;把群众事当天大的事,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群众企盼当作自己的最大追求,帮助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服务人民群众、增进鱼水情谊中实现价值追求。


苦练狠抓落实“铁脚板”,要做“实干家”,不当“空谈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好的思路、好的政策确定以后,关键在于抓落实。


一个干部擅长于讲,这不是坏事,但如果只会讲而不抓落实,那就是坏事了。有的只当“谈将”、不当“干将”,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敷衍应付,有的前热后冷、虎头蛇尾等等。能否抓落实,是衡量一个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六次点赞右玉精神,就是赞扬山西右玉县面对“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70多年来换班子不换方向、抓落实不抓虚浮,硬是把贫瘠荒芜的“不毛之地”建设成绿树成荫的“塞上江南”。


年轻干部要发扬右玉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争当“实干家”,磨炼“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铁脚板”,鼓足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件一件落实、一年一年见效,年轻干部亦从中一点一点受益、一步一步成长。


近期重磅


END


来源 | 《党员生活》2021年第01期·上,有删改


长按封面阅读本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