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本期导读:
“合目的性”与“在场”——2016年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综述
文/ 刘 兵
中国独立电影,无疑是有望或者已经置身于电影史之列的,因为先锋、前卫和实验,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多少有些大而无当的话语操练,在中国独立电影场域正成为其最重要的所指,并实践为一种内在的美学潮流。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文/孙天艺
在文献展览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个更早同时也更敏感的时期或许也需要研究者们的一次回首。这并不是在低估“八五”的重要性,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段时期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它被学界普遍理解为是对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重返,我们才需要对其前后语境进行更细致的梳理,而不至于产生对历史失忆的窘况。
乌雷:自我身份的重新确认
文/冯白帆
“身份……大部分人都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似乎它是生来就有的权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它产生疑问,但它实际上更像大海中的一艘脆弱的小帆船,带着一个游轮大小的锚,咚!(沉了)。”——乌雷
去身份化是一种迷失 ——谷文达访谈
文/ 本刊
最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家要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言人,其作品是最好的反映生存环境的方式。作品好坏的检验标准只有一个——你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地代表了你生存的时代——谷文达
《红颜》, 另一种精神自画像——刘曼文绘画的两种精神面具
文/尚 辉
当下性一直是刘曼文艺术创作的主题词。这种当下性,一方面指她一直用绘画表达她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的生活与当下现实社会构成的某种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则是指她在绘画语言上对于当代图像语言的积极借鉴与运用。
马克·罗斯科的还原研究
文/艾蕾尔
罗斯科的艺术要表达什么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悲剧精神”,可是却鲜有人知道这只是罗斯科两个核心理念之一,另外一个是“艺术作为交流”的理念。这两个核心理念作为支撑罗斯科艺术风格演变的根源。
本期目录
展讯 EXHIBITIONS
国内展讯
国外展讯
影像 PHOTOGRAPHY&VIDEO
“合目的性”与“在场”——2016年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综述
大众消费文化泛滥的背后还需要严肃的当代影像——第十三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实验单元选片手记
现场 LIVE
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
光的仪式——色彩、空间与精神
乌雷:自我身份的重新确认
宣言与行动——“山水精神”在当下
人物 FIGURES
去身份化是一种迷失——谷文达访谈
访谈 INTERVIEW
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上)
绘画 PAINTING
再识方力钧(上)
《红颜》,另一种精神自画像——刘曼文绘画的两种精神面具
马克·罗斯科的还原研究
艺术史 ART HISTORY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专栏 SPECIAL COLUMN
登龙之力——科举造就的文人绘画
理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一)
艺术家作品
封二—8 蒲国昌 洪耀 王心耀 陆祖鹤 张卫 崔振宽 谢海
81 — 84 朱墨
封面为谷文达作品
微信扫码,购买《画刊》,
或关注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官方微博: @画刊杂志社ArtMonthly
官方微信号:ArtMonthly(微店)
huakan2015 (精彩内容)
邮 购 部:025-68155765 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