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 》 ∣ 特稿 · 艺术书展与独立出版 · 存在即合理:唐彦访谈

孟尧 唐彦 画刊杂志 2020-10-20



本文原载于《画刊》杂志2018年第7期


艺术书展与独立出版

Art Book Fair and Independent Publishing


今年6月,先是首届“UNFOLD上海艺术书展”(UNFOLD Shanghai Art Book Fair)在上海M50艺术区登场亮相,接着第三届abC艺术书展(art book in China)又在北京木木美术馆顺利开幕,两场“艺术书展”(Art Book Fair)都不约而同地吸引了艺术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共同关注,现场人头攒动,人气火爆。这也引发了我们对艺术独立出版领域的关注。


与常规意义的书展不同,“艺术书展”(Art Book Fair)并非是以商业出版社为参展主体的艺术图书展销会,它更像是某种文化创意市集,以一种自由和轻松的方式去推广、传播做艺术独立出版或者说自出版的书店、机构及作者。这类展览上呈现的大多是以纸本印刷方式创作的,以“书”为媒介的视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一般意义的艺术出版物有着不小的差别:它们通常更有一种野生的活力,视觉呈现上也更强调创造力和艺术个性。


整体来看,国内的艺术独立出版领域正变得越发开放和富有活力,已经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艺术机构和出版人。观察近年国内这类艺术书展的架构和设计中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中发生的各种良性调整,对于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生态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也具有启发价值。


在本期特稿中,我们分别采访了“书名号titlepark.com众筹平台”创办人刘子源、“abC艺术书展”发起人周玥、艺术家唐彦、“假杂志”创办人言由、台湾线上书店“SHEN SHEN BOOKS”的创办人申佩玉。其中,刘子源不仅是受访者,更是这期特稿的联合策划人。我们希望借助一种来自受访者的内部视角,接近这些不同角色和身份的实践者,向读者呈现他们对艺术独立出版小生态圈现状的观察和理解。这也是我们策划本期特稿的初衷。(孟尧)




存在即合理:唐彦访谈

Existence is Reasonable: Interview with Tang Yan 

孟尧(Meng Yao)   唐彦(Tang Yan) 



孟尧: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abC艺术书展(2017年),是你第一次参加Art Book Fair类型的活动吗?能不能介绍下当时参展的情况?


唐彦:是第一次参加abC艺术书展,之前参加过法国安古兰漫画节,独立漫画的展位,都是以自出版或小出版机构的漫画为主,形式是一样的。2017年abC艺术书展的话,最初是看见微信朋友圈里的募集信息,刚好手上也在做一些纸本的创作项目,就报名参加了。


唐彦(右)在2017年abC艺术书展



孟尧:对Art Book Fair这种展览类型,你怎么看?分别从参展艺术家和观众的两个角度都谈谈最好不过了。


唐彦:存在即合理吧。有很多创作人渴望通过作品与读者交流,但苦于出版机构对印数、开本、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自主印刷的方式更适合他们,纸本形态更多样化,数量可以不多,成本也较低。确实,身在Art Book Fair,身份既是创作者又是读者,侵浸式的交流方式和隔着屏幕去品读作品或设计很不同。线下的交流是面对面的,直接且有温度。


参展abC艺术书展的学生作品



孟尧:你现在南艺美术学院插画系做老师,从你了解的情况看,你身边这些学插画的学生,对这类展览关注得多吗?


唐彦:现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相信只要感兴趣的人都能快速获取信息。插画系的学生平时会专注在校园内的学习和创作,展览或艺术项目当然也鼓励他们参加。比如,就有学生投稿,参加过“香蕉鱼豆本世界游牧展”,是香蕉鱼书店策划的mini zine出版项目,全部由Risograph印刷[1]。2017年abC艺术书展上也碰到了往届的毕业生孟子茹、祁菲儿参展,确实有一些学生是投入了高度积极性的,应该说是创作人身份。


孟尧:2015年你创立了“少年脑科学实验室”,介绍下相关的情况吧。


唐彦:之前一直在画漫画,确实,随着认知的拓展,对创作的理解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能用少年心态记录分分秒秒,守住人生时空的惊喜——是这个小组的创作初衷。至于“科学”一词,吸引我的是那些应用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理性、严谨、缜密和数据化。设计其实是数据化的,甚至绘画和任何艺术行为都有共通之处。此刻,我明确自己要做的不是区分科学和艺术的界限,而是将它们联结起来,最好不分彼此。而印刷品是一种手段。


《日々少年新闻》


《日々少年新闻》第一期内页



孟尧:之前提到的《日々少年新闻》,也算是一种自出版的类型,印量多少?


唐彦:《日々少年新闻》是我们小团体进行中的一个项目,主编是王玄之,我负责美术的部分。第一期主题是“日々少年博览大会”,第二期主题是“魂断威尼斯”,各印了100份。在2017年abC艺术书展中,又推出了迷你尺寸的刊物,主题是“20世纪少年”,算是上世纪的少年风格图鉴,采用单色印刷,再手工折页,粘贴上彩色贴纸,工序烦琐,只做了50套。


《少年爱科学》



孟尧:谈谈你做的“少年脑科学实验室”主题的小册子,这个是不是又不太一样?


唐彦:这本小册子是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的“零食”项目,每一位艺术家完成一本作品集,辅助展览项目存在。这本手册有三个关键词“少年、爱、科学”,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一句话。“少年”的部分收录了“少年脑科学实验室”近一两年做过的艺术项目,以图文方式回放。“爱”的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调动起视觉、触觉、味觉的纸面游戏,作出独特的对爱的读解。例如:爱是一种疾患!因为通过心电图,我们可以看到恋爱中的人偶有窦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或是爱是什么口感呢?请用填色完成……“科学”的部分没那么科学,倒有点科幻。我翻译了一篇稻垣足穗的文章,作品中描绘了宇宙的形态,其中把天体运动和人的知觉联系在一起的想法非常有趣。


“移动图书馆”



孟尧:你做的“移动图书馆”是个一次性的展览计划还是长期的艺术项目?


唐彦:“移动图书馆”是一个通过和参与者互动,甚至由参与者主导完成的行为展示。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就在自己的脑中,要想领略mini图书馆的风采,未必需要去到美国纽约的阿瑟霍顿图书馆,只要将自己喜欢的书穿在身上,即刻变身书架。在LLANO品牌的支援下,我们完成了风衣书架,同时网络上征集到许多乐意分享阅读的“图书管理员”,他们在PSA场馆完成图书的租借。事实上这个想法来自在数字媒体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你我享受着数字阅读的便捷,却流失掉纸本阅读的浪漫。实施下来也有反思,阅读中纸本或电子之间的纠葛真的无法剥离清晰,而社交网络也是电子时代更高效的一种分享。目前没有再展开的构想。


《sc》第3期


《诺亚》   甘木   (《SC》第5期)



孟尧:你和张迅合作的《SC》(special comic)也属于自出版的艺术杂志类型吧?


唐彦:最早的一本《SC》是在2004年成型,当时对“独立”“地下”“自出版”这些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实验的状态吧,而且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机会做下一本。与其说杂志,形态上更像是书,实验书。十几个图像创作人将作品集结成册,当时也没有什么艺术书展,正规的书店更无法销售,与现在交流环境无法匹敌。《SC》一晃10多年下来,第七本的主题是“散步”,由张迅主编,还邀请了一些欧洲的漫画创作人一同参与。而我已经在上一期发刊后退出了。


唐彦在2018unfold艺术书展上的购书收获



孟尧: Zines这种形式的创作,现在越来越流行,在今年的UNFOLD艺术书展上也有不少。你自己做的纸本创作就属于这种吧?


唐彦:因为形态上简易,也便于手工操作,又轻薄、易携带。但说白了,纸本的形态和构成目的肯定有割舍不断的关联,就好像那些厚重的写真集和漫画年鉴,因为厚重才有采集的成就感,而Zines的轻薄,也让它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孟尧:基本上这种小型的自出版物都是数码印刷吗?有哪些常见的印刷方式?


唐彦:不一定,印刷的方式和创作者的意图、印刷品的印数都有直接的关系。例如这次unfold艺术书展上,王烁就用自己购买的黑白打印机印制了新的作品集,数量不多,手工装订,很素朴的。也有用Risograph这种方式印制的作品集,Risograph其实是孔版印刷,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等油墨干后才能套印第二色,有点像是用机器来印制版画的感觉。因为是专色印刷,油墨皆是专门调制出来的大豆油墨,在印刷质感上与激光打印或四色印刷还是有很大区别。也有用手工版画方式制作的作品,写真集则多会用传统印刷的方式,除了CMYK四色,还有六色和八色的印刷机……总之,印刷真的是技术活,在自出版中,印刷、工艺可以说是创作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注释:

[1]Risograph印刷:这是日本理想科学工业(Riso Kagaku Corporation)开发的一种快速数字印刷技术,以单色叠印的方式来完成。其效果接近丝网印刷,很受平面设计师、插画家、独立创作者们的欢迎。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