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 》 ∣ 曾曦:“埃利亚松式”的启示

曾曦 画刊杂志 2020-10-20




七种“偏见”:艺术家画艺术家

Seven Kinds of “Prejudice”: Artists Painting Artists


这期的《画刊》特稿,我们以“艺术家画艺术家”为命题,策划了一次“纸上展览”。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呈现艺术家思考艺术问题的视觉逻辑,并彰显艺术“偏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


因为无论是在艺术家本人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在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一种因素在影响和推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概括为某种混合了理性、感性和创作经验等多重动机影响下的、异常复杂的“艺术选择”(Artistical Selection)。而能够对艺术家的“艺术选择”做出影响的,则是某种更深层次的,非常不客观,但却合理、中正的艺术“偏见”。这种“偏见”不仅会伴随着艺术家成长的整个历程,进而决定了个体艺术家迥然不同的风格走向,同时也会在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时决定具体作品的视觉样貌。


为了让艺术家更好地介入命题,我们对参与者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只能选择一位对自己有过深刻影响的艺术家作为创作对象;第二,必须以绘画的方式做直接表达。给出这两个限定条件,实际上是为了让所谓“艺术选择”的过程体现的更加清晰明确,让艺术家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偏好和创作能力。


特稿共计呈现了7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是:马文婷的《罗斯科》肖像、申大鹏的荒诞之《塔》、冯且的《徐冰》、张云垚的《你》、徐跋骋的《爱拯救生命》、韩娅娟的《这不是马格利特》和曾曦的《无题》。这些作品作为一种被“偏见”主导的“艺术选择”的结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艺术家对待技术、观念、趣味、形式的态度和立场,体现出7种迥异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诉求。这些价值诉求在艺术家的随笔中,体现得更直接、更深入。希望通过这次“纸上展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家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埃利亚松式”的启示

An Eliassonesque Inspiration 

曾曦(Zeng Xi)


埃利亚松(Olafour Eliasson)的作品是围绕自然、生命、物质等几个关键词来展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的,作品涵盖了光、水、镜面、金属、土等物质,其实说到底,就是道家所说的五行。埃利亚松的作品做得非常酷炫,这也是他的艺术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但相比较而言,“埃利亚松式”的视觉景观远没有“埃利亚松式”的工作方式对我的影响和启发大。


记得两年前,我曾看过一个埃利亚松的访谈,采访的内容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东西,但视频里拍摄的场景让我现在都记忆深刻,那个视频记录了埃利亚松是如何工作的。埃利亚松做艺术不仅仅停留在作品层面,他更在意的是想办法去挖掘作品的公共属性。所以埃利亚松的艺术并不在意他自己的个人性。他集结了各个前沿学科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团队做项目。换句话说,埃利亚松只是“埃利亚松团队”的发言人。

《光即所需》是埃利亚松在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展示的项目。“小太阳”是埃利亚松和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奥特森共同设计的一款太阳能灯具,它是为这世界上16亿居住在没有电网覆盖的区域的人们设计的。按照埃利亚松的说法,“小太阳”关注的是处于金字塔底层且没有办法获得清洁能源的人群。“小太阳”同时也会让电网内的世界去学习与可持续能源建立关系。这才是真正让艺术介入到了社会,介入到了环境和自然,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


《无题》,曾曦,纸上彩铅,39cm×55cm,2019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艺术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也仅仅只是一面镜子;它只能作为一个呈现的工具;只能发现和展现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这是艺术的局限性。但“埃利亚松式”的工作方式,让我看到了艺术解决问题的可能,让我看到,艺术家通过艺术改变世界和社会的可能性。

纸刊内页





[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