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F】南京都市圈孵化器多尺度空间区位模式研究

2016-10-10 规划师杂志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推进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建设对我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南京都市圈作为我国主要都市圈之一,是当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较快、发展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作者宁波市城乡规划研究中心贺志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兴平在《规划师》2016年第9期撰文,文章主要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空间角度出发,分别从区域、城镇和园区三个尺度及四个层面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尺度的空间区位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基本上揭示了南京都市圈科技企业孵化器空间区位模式及其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其多尺度空间区位模式产生的主要因素。
南京都市圈孵化器发展概况南京都市圈产业实力雄厚,商贸金融体系完整,科教文化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事业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同时,其也是我国创新空间及创新产业发展的前沿地带,其创新空间的建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基本建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规模庞大的创新空间体系,而且创新实力雄厚。从统计数据可知,孵化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京都市圈创新空间当中的优势创新空间类型。截止到2014年中旬,南京都市圈内有经过专门机构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孵化器共计200家。本次研究主要以这 200 家孵化器为对象展开。
南京都市圈孵化器空间发展的区位模式分析
1
与区域城镇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式
(1)空间高度集中,发展不均衡从整个区域看,孵化器高度集中分布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南京,南京的孵化器数量占都市圈孵化器总量的60%以上,无论是整体数量,还是按国、省、市三级划分的各级数量,南京均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镇江,总量占比达到12%,以国、省两级为主;扬州、淮安、芜湖和马鞍山四地市的孵化器总量相近,但扬州、淮安两市以国、省两级为主,组成结构要优于芜湖、马鞍山两市。滁州和宣城两地市的孵化器数量最少,各有2家,组成结构相对单一。综合来看,江苏四地市的孵化器总数是安徽四地市总数的3.6倍,江苏四地市孵化器的整体发展水平要明显高于安徽四地市,如图 1 所示。(2)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与城镇等级之间的关系紧密城镇等级直接影响着孵化器的数量和等级的分布,从孵化器的数量分布看(图2),除了宣城和滁州外,各地区的孵化器主要分布在其中心城市,并与城镇等级之间的关系密切,等级越高的城镇拥有的孵化器数量越多。特大城市的孵化器分布数量最多,大城市和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的孵化器分布数量较少,现有分布多以市县为单位,且至多拥有1~2家;小城镇当中很少有孵化器。此外还可以发现,拥有孵化器较多的城镇主要分布在长江两侧地区,并沿长江两侧地区形成了一条密集的孵化器分布带。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城市等级是影响都市圈孵化器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都市圈内城市等级越高的城市,拥有的孵化器数量就越多。都市圈的孵化器主要分布在县级及以上城市内部,各地市建成区是地区内的孵化器集聚中心,南京市拥有的孵化器数量最多,是整个都市圈孵化器的核心区域。此外,孵化器的等级分布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区域空间发展结构与城镇发展结构一致从孵化器区域分布的整体结构看,南京都市圈孵化器的区域发展结构基本上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确定的“一核、一带、一区、四片”的空间发展格局相一致,其空间布局也呈现出“一心、一带、两片区”的空间格局:“一心”是以南京为区域创新中心;“一带”是沿长江两岸分布,南北两侧纵深 30km、贯穿东西的沿江孵化器集聚发展带;“两片区”分别是以滁州、淮安和扬州北部地区为主的北部创新就业片区以及以宣城为主体的南部创新就业片区。如图2所示,沿江孵化器发展带以长江为发展轴,空间区域涵盖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和芜湖五市的中心城区,这些城市均是长江经济带东部的重要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科教文化发达,对外交通便捷,因而其孵化器的数量多、分布相对较集中;与沿江孵化器发展带相比,南北两片区内的三个地级市的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孵化器的数量稀少、分布比较零散。2
与城镇圈层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式
从孵化器在城镇空间内部的空间分布格局看,以城市为单位,根据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将城镇所在空间划分为中心城(镇)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三个圈层。按照这个理论,根据孵化器在城市各个圈层中的分布状况,可将其空间分布模式分为单圈层分布、双圈层分布和三圈层分布三种方式,根据圈层位置的不同,又可将单圈层分布和双圈层分布各细分为三种子方式(图3)。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的空间布局模式主要以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式、双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远郊区式和三圈层分布为主。(1)小城市的孵化器空间分布以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式为主,并且处在圈层的边缘地区。根据上面的研究,都市圈内小城市大多只有1~2家孵化器。由于这些小城市的规模较小,加上创新发展的基础资源相对缺乏,其创新空间的建设主要依托中心城区边缘的开发区或产业园区进行。根据统计,小城市的孵化器几乎全都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开发区内。(2)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孵化器空间分布以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式为主,双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远郊区式次之。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孵化器空间分布方式的不同主要基于各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的不同。根据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的不同,可将城市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发展类型,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布局方面,集中型城市的各项用地集中连片发展,分散型城市的各项用地被分成若干组团,分散发展。据此分析,南京都市圈中的淮安、镇江、芜湖和滁州属于集中式分布,整个城市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其孵化器的城镇分布模式亦主要是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式;扬州和马鞍山属于分散式布局,其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和远郊区的副城两部分,其孵化器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以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远郊区式为主(图4)。此外,从孵化器分布的相对区位看,无论是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式,还是单圈层分布的中心城区+远郊区式,都分布在各圈层的边缘地区,尤其是与各种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的结合度最高的地区。(3) 南京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城市空间的发展表现出高度集聚化和圈层化发展的特点。根据圈层结构理论,本文重点参考《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2020)》的内容,将南京划分为中心城区(内圈层)、近郊区(中圈层)和远郊区(外圈层)三个圈层。基于划分的三个圈层对南京市的孵化器进行分析,发现南京市的孵化器的分布呈现三圈层分布的特点。如图5所示,南京孵化器的空间分布不但呈现出三圈层分布的特点,而且随着圈层分布的变化,孵化器的建设时序、空间规模、分布数量及分布密度等也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首先,从建设时序看,除了处于起步阶段的孵化器,南京孵化器的发展基本上是遵循从中心城区到近郊区和远郊区的顺序渐进式推进的;其次,从空间规模看,规模小的孵化器空间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规模大的孵化器空间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和远郊区;再次,从空间的分布数量和分布密度看,现有孵化器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内,中心城区的孵化器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近郊区次之,远郊区数量最少、密度最小;最后,从空间的类型看,南京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孵化器在空间类型、发展模式及组织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圈层式空间分布的特征还处在形成阶段。综上所述,从孵化器与城镇圈层空间之间的关系看,孵化器空间的区位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化发展特点,城市的规模越大,孵化器圈层化发展的特点就越明显。3
与城镇内部其他功能空间之间的
关系模式
在城镇内部,与孵化器相关的其他功能空间主要包括其他创新空间(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生产空间、居住和服务空间、生态和设施空间(图6)。其中,居与服务空间、生态和设施空间主要为孵化器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属于基础和配套型空间;其他创新空间和生产空间分别为孵化器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急产业化支撑,是孵化器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根据相关研究,南京都市圈内大部分孵化器都紧靠或者直接布局于其他创新空间或生产空间内。据此,笔者根据孵化器与其他创新空间或生产空间之间的空间关系,将孵化器在城镇的空间布局模式划分为三种:一是离开上述两类空间,孵化器独立成园的独立型;二是直接建立在其他创新空间或生产空间内部而形成的园中园型;三是独立型布局与园中园型布局相结合形成的混合型 ( 图 7)。根据以上划分的类型对都市圈内的孵化器进行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孵化器空间的城镇布局模式以园中园型为主,约占72%,尤其是小城市,其孵化器几乎都是园中园型;独立型的约占25%,主要分布在南京,在扬州、淮安、金湖也有少量分布;混合型仅占3%,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京,在淮安也有少量分布,如图 8 所示。从三种布局模式的园区在城市内部的分布看,独立型和混合型孵化器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而园中园型孵化器则广泛分布在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尤以中心城区边缘地区为主 ( 表 1)。4
园区内部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式
根据孵化器内各组成空间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内部空间分为孵化空间、服务空间、设施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五大类。其中,孵化空间是其核心功能空间,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区,具体包括办公、研发和中试等功能;服务空间主要是为内部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动及其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空间,主要包括各种创新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设施,部分规模较大的创新空间还配有专家楼、人才公寓等居住生活设施;设施空间主要包括道路、停车和市政工程等设施;生态空间主要包括创新空间内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绿地、水体等设施;其他空间主要是为了完善孵化链条而建设的空间,如创业苗圃、加速器或厂房空间等。以单个孵化器为研究单位,根据孵化器内部各功能空间在空间布局方式方面的差异,将孵化器按园区内部布局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将孵化器各项功能空间集中于一栋或几栋建筑内部、垂直分布的布局模式,称为楼宇式布局;第二种将各项功能空间按功能分区原则集聚于园区内部、水平分布的布局模式,称为园区式布局;第三种同时兼具两种布局模式的布局称为混合式布局,如表 2 所示。园区式布局是都市圈最普遍、最主要的空间布局模式,占都市圈所有园区的76%,并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边缘地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园区式布局的园区多建设时间晚、规模大,利于孵化链条的建设。此外,园区式布局的孵化器还具有建筑密度低、空间环境优异及设施配置相对齐全的特点,尤其是位于近郊区和远郊区内的孵化器。楼宇式布局模式次之,占都市圈所有园区的19%,主要分布于南京和镇江的城市中心城区内部,规模比较小,常见的如科技园内的专业型孵化器、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基础建立的孵化器。混合式布局占都市圈所有园区的5%,主要分布于南京,多是由于孵化器扩张发展,建设分园区而形成的布局模式。混合式布局多是孵化器管理部门以及早期建设的园区采用楼宇式布局,新建的园区采用园区式布局,如图9、图10所示。
多尺度空间区位模式的影响机制分析
1城市综合发展实力是影响孵化器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主导因素都市圈内综合实力越高的城市,其孵化器的发展规模越大,发展水平就越高,布局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如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南京拥有的孵化器数量最多、发展水平最高、布局方式最复杂;在大中城市当中,江苏各地市的经济实力要优于安徽,其孵化器的发展水平也相应高于安徽;在同一等级的小城市当中,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一般的县,其孵化器的发展水平也高于一般的县。
2城镇的圈层化发展特点影响着都市圈孵化器在城镇内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孵化器的空间布局与城镇圈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中小城市的城市规模小,空间发展比较集中,以中心城市为主,因而其孵化器的空间布局模式主要为中心城区式;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城市规模较大,空间发展比较分散,因此其孵化器的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圈层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各圈层空间均有孵化器分布,但是不同圈层的孵化器在建设时序、空间规模、分布数量和分布密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圈层差异,如南京。
3其他创新空间或生产空间是都市圈孵化器空间区位选择的基础其他创新空间不仅可以给孵化器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知识、技术和信息等支持,还可以向孵化器输送创新型人才,是推动孵化器发展的重要力量。孵化器与生产空间相结合既能解决孵化器空间不足的问题,又能更好地满足孵化成功后的企业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南京市内的其他创新空间和产业空间均比较丰富,其孵化器既有位于其他创新空间的,也有位于生产空间的,或者是位于两者相结合的空间内。而在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当中,其他创新空间的资源较少,因此在这些城市当中,孵化器主要与生产空间相结合。
4园区式布局模式是都市圈孵化器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根据本文的分析,园区式空间布局模式是都市圈孵化器空间布局的主要模式。这说明与其他模式相比,园区式空间布局模式才是孵化器今后的发展方向,更符合未来孵化器空间布局的方向。从其模式本身看,一方面园区式空间布局模式占地面积大,空间环境好,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开展,有利于容纳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另一方面,园区式布局的孵化器主要结合或靠近产业园区,更有利于孵化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更有利于与当地的主导产业相结合。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9期南京都市圈孵化器多尺度空间区位模式研究
 转载须知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两天后转载,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