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发布

2018-02-12 智库研究中心 规划师杂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作为首创中国智库排名先河的智库评价机构,2014年起连续五年发布《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2017中国智库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新时代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题,分析中国智库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举措。


《报告》坚持以评促建、国际视野、决策导向、立足国情、易于操作的原则,紧密结合中国智库发展现状,贴近中国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对智库建设提出的实际需求。


《报告》坚持评价的原创性与独立性,在国际通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智库发展特点,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上,与《全球智库报告》形成对照。


《报告》以中国智库的“4+1”评价标准(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的成长能力),设计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轮主观评价方法,以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



《报告》坚持用户评价、同行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兼顾样本“点”上的专业性、代表性及调查“面”上的差异性、多样性;首次尝试邀请党和国家主要决策咨询成果用户单位对入围智库进行打分,“用户评价”结果按60%权重以定量方式记入决策影响力。



《报告》注重实地调研,广泛开展与各类智库从业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充分收集中国智库内部资料和评价数据,弥补主观评价法可能存在的缺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智库研究中心也在适应国家智库建设新形势、新要求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从20142017年,《中国智库报告》项目连续开展五年,积累了一定的客观数据和智库研究成果,备选池持续扩容,智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流程在保持既有原则、特色的同时,日渐完善、规范,为进一步引导中国智库健康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多个维度上的重要作用,提供科学指南。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将于春节假期之后,正式发布《2017中国智库报告》(中文版)全文,并围绕《报告》相关内容,结合“两会”等智库研究的重大议题,召开专家研讨会,敬请期待!

 



2017中国智库报告》

影响力评价与排名

 

上海社会科学院 智库研究中心 

20181



目录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类别

四、评价程序

1、第一轮调查问卷(20177-11月)

2、第二轮调查问卷(201712-20181月)

3客观数据评价(201712月)

4、用户评价(20181月)

5、专家评议(201711-20181月)

6、实地调研(2017年全年)

72017年排名需要说明事项

五、评价结果

1、综合影响力排名

2、分项影响力排名

1)决策影响力

2)学术影响力

3)社会影响力

4)国际影响力

3、系统影响力排名

1)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2)地方党校(行政学院)

3)地方政研智库

4)地方社科院

5)高校智库

6)社会(企业)智库

4、专业影响力排名

1)经济类

2)政法类

3)党建类

4)社会类

5)文化类

6)教育类

7)科技类

8)生态类

9)国际类

5、研究议题影响力排名

1)“一带一路”倡议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

4)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5)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

6、新智库提名(201471日以后成立)

六、2017年中国智库排名主要特点简析



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



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线,构成智库的价值所在。本报告围绕中国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的成长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设计客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轮主观评价方法,参考部分客观指标,就中国活跃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部的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打分和排名,归纳出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的主要特征。

 

一、评价标准

智库影响力贯穿政策过程始末,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影响力作用于政策过程的参与者。借鉴约翰·加尔通(J. Galtung)的社会结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把智库的影响力分解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四个方面。

首先,决策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影响力,也是智库直接发挥作用与功能的有效途径。智库组织专家群体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政策语言,通过与决策机构之间建立各种正式和非正式渠道,把对政策的分析、观点和主张传递给政策制定者,以专题调研报告、内部研究报告、决策咨询活动等方式使研究方案成为政策现实,在公共政策形成的不同阶段影响治策过程。

其次,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是智库影响力构成的重要方面。智库专家通过发行专著、撰写报纸文章、建立博客网站等形式,影响学界同仁、媒体与公众对公共问题的看法,牵引社会热点、引发公众热议、主导社会舆论,把潜在的公共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需求,从而间接影响决策层。



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V1.0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

决策

影响力

1.1领导批示

国家级领导批示(件/年)、人均批示量

省部级领导批示(件/年)、人均批示量

1.2建言采纳

全国政协、人大及国家部委议案采纳(件/年)、人均采纳量

地方政协、人大及委办局议案采纳(件/年)、人均采纳量

1.3规划起草

组织或参与国家级发展规划研究、起草与评估(件/年)

组织或参与省部级发展规划研究、起草与评估(件/年)

1.4咨询活动

国家级政策咨询会、听证会(人次/年)

省部级政策咨询会、听证会(人次/年)

2

学术

影响力

2.1论文著作

人均智库与学术论文发表数(篇/年)

人均智库与学术论文转载数(篇/年)

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智库报告(册/年)

2.2研究项目

国家社科/国家自科重大(重点)项目数(项/年)

中央和国家交办的研究项目(项/年)

地方政府交办的研究项目(项/年)

3

社会

影响力

3.1媒体报道

在国家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篇/年)

在地方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篇/年)

参与主流媒体的访谈类节目(次/年)

具有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次/年)

3.2网络传播

智库主页点击率(累计,次)

移动公众平台(微信)关注度(累计,人次)

4

国际

影响力

4.1国际合作

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中聘请外籍专家的人数占比(%)

在世界主要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是/否)

与国际智库合作项目数(项)

4.2国际传播

在国际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篇/年)

被国际著名智库链接(是/否)

智库英文名在主要搜索引擎上的搜索量

5

智库

成长能力

(参考

指标)

5.1智库属性

智库成立时间(年)

行政级别(部/厅局/县处/县处级以下)

研究专业领域

5.2资源禀赋

研究人员规模(领军人物、团队结构合理性等)

研究经费规模(万元/年)

研究经费来源中财政资助占比(%)

 

再者,国际影响力是智库发挥影响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关键。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一些综合性的与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在讨论某些涉及国际双边或多边利益的重大问题时,扮演着在幕后推动双边及多边关系走向“认知共同体”的“助推器”的角色,发挥“第二轨道”的独特作用,同时也逐步构建起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智库的成长能力主要着眼于智库属性、已掌握的社会资源,以及未来的成长前景等。

为此,智库影响力是其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体现,加上智库影响力实现的支撑机制,即智库的成长能力等,共同构成本报告对于中国智库影响力的评判标准与指标体系1.0版本(见表1)。


 

二、评价原则

一是以评促建。评价智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智库。通过正确引导、激浊扬清,为全面落实《意见》要求,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重要参照。

二是国际视野。在国际化视野下,积极开展智库评价的国际合作,按照国际通行的多轮主观评价方法开展智库评价,并且结合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做出适合中国智库发展的独创性改造,致力于向世界说好“中国的智库故事”。

三是决策导向。遵循中国智库发展的内在规律,重点突出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并结合学术影响力、社会(媒体/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采用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结合自评价与客观数据评价等多种方法,综合反映智库服务决策咨询的有效性,避免单一维度的评价。

四是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和“四个自信”,积极借鉴国外智库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有益经验,不简单照搬国外智库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中国智库影响决策的途径、方式与特点。

五是易于操作。即抓住少数关键性指标体系,不宜面面俱到,做到高效、简捷、易行、可操作。

 

三、评价类别

根据中国智库发展演化与研究领域特点,本报告延续了以往报告中的五类排名和一类提名,分别为综合影响力排名分项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专业影响力排名重大议题影响力排名,以及新智库提名。所有入选智库共同组成中国最具影响力智库阵营。

 第一类是综合影响力排名

 第二类是分项影响力排名

        1) 决策影响力

        2) 学术影响力

        3) 社会影响力

        4) 国际影响力

 第三类是系统影响力排名

        1) 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2) 地方党校(行政学院)

        3) 地方政研智库

        4) 地方社科院

        5) 高校智库

        6) 社会(企业)智库

 第四类是专业影响力排名

        1) 经济类

        2) 政法类

        3) 党建类

        4) 社会类

        5) 文化类

        6) 教育类

        7) 生态类

        8) 科技类

        9) 国际类

        10) 国防类

       第五类是重大议题影响力排名

        1) “一带一路”倡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

        4)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5) 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第六类是新智库提名(主要面向成立时间在20147月之后的智库)


 

四、评价程序

本项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其中,调查问卷采用主观排序法,专家评议则参考了部分智库的可公开指标。

        1、第一轮调查问卷(20177-11月)

利用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政府发展中心与决策咨询委等多种渠道与平台,向全国发放问卷,并在此基础上适度扩展样本数量与类型,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有四类: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高校党校教师、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此外,项目组还在一些全国性智库会议和党校培训班上随机向参会和培训人员发放问卷,累计发放问卷3234份,回收问卷约2400份左右,有效问卷2094份,有效率为64.8%。

第一轮问卷的样本组成,具有地域覆盖面广、各类智库从业人员、政府部门、学术界与媒体广泛参与的特点,既确保了样本“点”上的专业性、代表性,又顾及到调查“面”上的差异性、多样性,同时体现用户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问卷设计思路。

从被调查者所在的地域范围看,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300多家机构参与问卷填写。其中,来自上海和北京的问卷最多,分别为691份和448份,占有效问卷数的33.0%和21.4%。

从被调查者的专业技术职称看,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填写的问卷数量是233份,占比11.1%;具有副高职称的专家填写的问卷数量是608份,占比29.0%;智库管理人员填写的问卷数量是97份,占比4.6%。

从被调查者的来源看,各级决策部门工作人员填写的问卷数量是210份,占比10.0%;媒体130份,占比6.2%,其余问卷都来自于各类智库,其中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的问卷301份,占比14.4%。

        2、第二轮调查问卷(201712-20181月)

在第一轮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项目组确定了入围第二轮调查问卷的智库名单158家,并邀请了100多位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首席专家、地方政府机构领导和资深智库专家对入围智库进行打分。

        3、客观数据评价(201712月)

分别运用超星发现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查询各智库于2016年全年在学术类期刊(备索)上发表的论文数,以及同时期发表论文被核心期刊引用的情况。数据经对数化、降维和正规化处理后,按20%权重以定量方式计入学术影响力。

运用慧科数据库,查询各智库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其名称在国内报刊出现的频次,以及同时期在港澳台报纸出现的频次。数据经对数化、降维和正规化处理后,按20%权重以定量方式计入社会影响力。

        4、用户评价(20181月)

邀请党和国家主要决策咨询成果用户单位对入围智库进行打分。同时,排名还参考了智库管理部门对于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在2017年全年运行绩效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用户评价结果按60%权重以定量方式记入决策影响力。

        5、专家评议(201711-20181月)

基于调查问卷统计和实地调研情况,召开多次小规模的专家论证及研讨会,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再确认。

        6、实地调研(2017年全年)

为弥补主观评价法可能存在的缺陷,在按照国际通用的排名方法和问卷调查的同时,项目组还分批赴北京、浙江、江苏、广西、山东、四川、广东、甘肃等地开展智库调研,就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行全面访谈,交流智库实践经验,了解收集国内重要智库的内部资料和评价数据(见附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智库报告项目组先后走访与接待了北京、上海、济南、青岛、成都、南宁、广州、宁波、杭州、南京、北海、桂林、深圳、江阴等16座城市的60家智库,其中,国家高端智库12家次,与300多位智库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座谈,形成调研工作简报50余篇,累计10万余字。

        72017年排名需要说明事项

第一,本项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设计与组织,为增强评选过程的公信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及相关研究所等智库机构不参与智库影响力排名。

第二,备选池扩容带来中国活跃智库新面孔。结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实际情况,本年度智库排名的备选池做了较多增补。项目组在调研和资料收集中,不断为往年的备选池查遗补漏。新增的资料来源主要有皮书研究院编撰的《中国智库名录2016》、“中国智库网”(www.chinathinktanks.org.cn)、和“智库中国网”(www.china.com.cn)。在经过调研复核信息后,课题组将今年的备选池扩展到了464家。为此,本年度综合影响力排名扩展到了40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智库,均为首次进入备选池。

 




历年智库备选池数量变化(2013-2017年)

 

第三,新华社系国家通讯社和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参照国际惯例,不作为智库评价的研究对象,如国际上的智库评价一般也不会将路透社、美联社、俄通社等作为研究对象。然而,新华社客观上也承担着大量决策咨询服务功能,自成立之日起就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送重要内参,为此,将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瞭望智库等纳入智库备选池和评价研究范围。

第四,根据智库实际运作特点对个别智库的所在类别进行微调。比如,国防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隶属于中央军委,属于国家党政军智库,不属于高校智库;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从“社会智库”调整为“军队智库(国家党政军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从“高校智库”调整为“社会智库”。

第五,综合影响力的得分为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得分加总,决策影响力的权重为40%,其他三项影响力的得分各为20%。研究认为,智库成长能力衡量的是智库成长的潜力和拥有资源的多寡,是智库影响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最终还将体现在智库影响力之中,但为了避免重复评价,这里聚焦智库的影响力评价,智库成长能力不计分数。

第六,坚持分类评价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综合型智库不参与专业影响力评价;同样,综合型智库下属的二级研究机构(除国家高端智库外)不参与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和系统影响力评价。

第七,系统影响力排名根据综合影响力排名结果按不同系统析出。根据各地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反馈意见,在系统影响力中,将地方党政智库拆分为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地方政研智库两个类别(均不含中央、国务院和军委直属机构)。



五、评价结果

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到被访者对中国现有智库的主观评价信息,并运用问卷信息处理程序,计算加权得分获得中国智库综合排名与各类别排名结果。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1、综合影响力排名

2 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第1-4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2

中国科学院

4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4

中共中央党校

3

5

中国工程院

6

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1

7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5

8

中国军事科学院

13

9

国防大学

17

1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8

1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4

1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7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21

14

国家行政学院

10

15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1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3

17

国家信息中心

19

18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2

1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30

20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24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2

22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28

23

中共中央编译局

18

24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6

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7

2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27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20

28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5

29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30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31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32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33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34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35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


36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37

中国农业科学院


38

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

25

39

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


40

盘古智库




        2、分项影响力排名

        (1)决策影响力

3 中国智库决策影响力第1-2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

3

中国科学院

4

4

中共中央党校

3

5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5

6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2

7

中国工程院

7

8

中国军事科学院

11

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6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11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12

国防大学

15

1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8

1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1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3

16

国家信息中心

19

17

国家行政学院

6

18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

19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学术影响力

4 中国智库学术影响力第1-2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2

中国科学院

2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4

4

中国工程院

5

5

中国军事科学院

16

6

中共中央党校

6

7

国防大学

18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9

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3

1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11

国家行政学院

11

1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8

1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4

14

中国农业科学院


1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1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7

17

中共中央编译局

12

18

国家信息中心


19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20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9




3)社会影响力

5 中国智库社会影响力第1-2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2

中国科学院

4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4

中共中央党校

3

5

中国工程院

7

6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5

7

国家行政学院

9

8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13

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6

1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2

11

国防大学

17

12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1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1

1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0

15

中国军事科学院

19

16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17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1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19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2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4)国际影响力

6 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第1-2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1

2

中国科学院

3

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7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4

6

中国工程院

6

7

中共中央党校

5

8

中国军事科学院

15

9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10

11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8

1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18

1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14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11

1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4

16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13

17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1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9

19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2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7


        3、系统影响力排名

1)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7 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3

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1

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2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6

5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5

6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7

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9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9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8


 

2)地方党校(行政学院)

8 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4

2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5

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10

4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5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6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7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8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9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1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注:2016年排名为地方党政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名



3)地方政研智库

9 地方政研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1

2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

3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3

4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7

5

浙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6

6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7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8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

9

9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10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注:2016年排名为地方党政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名


 

4)地方社科院

10 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4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3

3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5

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

5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7

6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10

7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9

8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6

9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5)高校智库

11 高校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

2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4

3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2

4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5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并列10

6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7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5

8

复旦大学复旦发展研究院

并列10

9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10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6


 

6)社会(企业)智库

12 社会(企业)智库系统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

2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4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4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在大学智库

5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5

6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7

7

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

3

8

盘古智库


9

察哈尔学会


10

瞭望智库

8

福卡智库





        4、专业影响力排名

1)经济类

13 经济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2

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3

3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5

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4

7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9

8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9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11

10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7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2


 

2)政法类

14 政法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9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治研究中心

3

2

中央纪委监察室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4

3

预防犯罪研究所(司法部)


4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5

5

国家知识产权局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7

6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7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


8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9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法治研究中心





3)党建类

15 党建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7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2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4

中央纪委监察室廉政理论研究中心

5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6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

7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


 

4)社会类

16 社会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1

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

3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6

4

新华社舆情研究中心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6

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9

7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5

8

零点有数


9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8

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5)文化类

17 文化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艺术研究院

1

2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4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3

5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

并列6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5

7

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8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4

9

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10

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6)教育类

18 教育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1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2

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4

4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3

5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


6

上海教育科学院


7

长江教育研究院


8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9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10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7)科技类

19 科技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3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3

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

4

4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5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


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6

7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7

8

国网能源研究院

8

9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0

阿里研究院


腾讯研究院



 

8)生态类

20 生态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规划院)

1

2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

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3

6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4

7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8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5

9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


10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9)国际类

21 国际类智库专业影响力第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2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4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6

6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3

7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8

8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7

9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10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10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9




        5、研究议题影响力排名

1)“一带一路”倡议

22 “‘一带一路’倡议”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1-15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3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2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4

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6

8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5

10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1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12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13

全球化智库(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9

14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10

15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1-9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2016年排名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3

4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5

5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五十人论坛)


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7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

9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3)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

24 “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4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5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原反贫困研究中心)

6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7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原中国扶贫研究中心)

8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9

云南宏观经济研究院

10

广西区委党校(行政学院)



4)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

25 “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1-7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2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3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4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5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6

第一财经研究院

7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5)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

26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1-10

2017年排名

智库名称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3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4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6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7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8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9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10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6、新智库提名(2014年7月1日以后成立)

27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智库提名(按成立时间先后排序)

成立年月

智库名称

智库类型

2014.07

南方舆情研究院(南方报业集团)

媒体智库

2015.01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高校智库

2015.05

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

媒体智库

2015.05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社会智库

2015.06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分院)

高校智库

2015.10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

社会智库

2015.11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社会智库

2015.12

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隶属于江苏省社科院

2016.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协同发展智库

隶属于中国社科院

2016.03

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经济日报)

媒体智库

2016.05

中央企业智库联盟

智库联盟

2016.07

统一战线高端智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党政智库

2016.07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大学智库

2017.01

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三晋智库联盟)

智库联盟

2017.03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7.04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

社会智库

2017.07

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安发展研究智库

隶属于中国社科院

2017.09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地方政研智库

2017.12

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

社会智库


 

六、2017年中国智库排名主要特点简析


凡入选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议题影响力排名的智库,共同组成中国2017年最具影响力智库阵营。剔除重复智库后,共计158家。2017年的智库影响力排名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从综合影响力排名看,国家党政军/科研院所智库、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最具影响力,排名相对靠前。从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位的智库类型分布看,国家党政军/科研院所智库有16家、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有30家、地方党政智库和地方社科院各7家、高校智库有19家、社会(企业)智库有21家。与去年相比,国家党政军/科研院所智库、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进入综合影响力前100位的数量在增加,地方社科院进入综合影响力前100位的数量在减少,地方社科院空缺出来的位次被新进入的前两类智库所取代。同时,地方党政智库、高校智库,以及社会(企业)智库的数量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此外,从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位的智库发展相对质量看,社会(企业)智库和地方党政智库的影响力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平均排名比去年有所前进。

 



28 入选综合影响力前100位的智库类型分布(2016-2017年)

系统类别

数量

平均排名

(数字越小说明影响力越大)

2017年

2016年

2017年

2016年

国家党政军/科研院所智库

16

10

29.1

8.6

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

30

26

48.9

40.7

地方党政智库

7

9

68.3

72.4

地方社科院

7

14

83.4

78.4

高校智库

19

21

50.3

48.9

社会(企业)智库

21

20

52.4

56.7

注:地方党政智库含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和地方政研智库。

 

第二,从分项影响力看,各类智库发挥的影响力各有侧重。比如,国家和地方党政军智库的影响力主要是决策影响力,科研院所和高校智库以学术影响力见长,社会(企业)智库则在社会影响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经常在国际上发声的智库其国际影响力也相对更高一些。尽管近年来社会(企业)智库和高校智库发展势头迅猛,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仍主要分布在国家党政军及各部委附属的研究部门和科研院所,智库体系的分布结构相对稳定,主要是围绕决策影响力发挥智库的资政功能。这一结论也同样符合中国智库发展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

第三,从系统影响力排名看,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地方政研智库、地方社科院的影响力排名比较稳定,而社会(企业)智库的影响力排名变化比较剧烈。简而言之,与体制内智库相比,体制外智库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企业)智库发展质量提升的原因所在。

第四,从专业影响力排名看,经济发展与国际关系仍然是中国智库研究的两大重点领域,但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逐步变化,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比如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和生态等。一批新的专业型智库也正在崛起,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阿里研究院、腾讯研究院等,正在以不同于传统智库的方式,发挥着智库的专业影响力。

第五,从议题影响力排名看,体制内智库和体制外智库共同发声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就“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小康与精准扶贫、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区域协调发展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而言,排名上榜的既有国家和地方的党政军智库、社科院智库,也有高校智库和社会(企业)智库,在这些重大议题上,各类智库都有独特的发声通道,共同发挥着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多个维度上的重要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