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傲慢与偏见》的现代传播与重新塑形

2017-04-21 张素玫 浙传学报


摘 要: 古典名著《傲慢与偏见》在现代传播环境下呈现出全新的阅读和诠释方式: 影视改编令人愉快的视觉再现, 续写改写对原作故事的继续和翻新, 由小说文本衍生的当代社会文化景观。《傲慢与偏见》的现代传播使这部古典名著在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中被奇妙地重新塑形, 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就。


关键词: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现代传播; 现代塑形


作者简介: 张素玫, 女, 副教授, 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 浙江 杭州,310018)


        文学的传播环境自20 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和传播途径, 还用它们的诠释方式直接参与了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新塑形。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 Jane Austen, 1775—1817) 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已经流传于世200 年, 现代传播让这部文学经典走向范围更广的普罗大众的同时, 又以全新的阅读和诠释方式推动现代大众文化积极参与对这部小说魅力的开发, 让古典名著《傲慢与偏见》在现代传播中“大放异彩”, 出现了一个个奇妙的现代塑形, 呈现了一幅奇特而有趣的现代传播图景。


                    一、视觉诠释: 《傲慢与偏见》的影视改编

        20世纪的现代传播跨越了文学传统的出版印刷, 出现了多种媒介传播方式, 以影视改编为主的视觉化传播占据了现代传播的主导地位。《傲慢与偏见》在经过了过去两个世纪对读者的持续讲述后, 被新的视觉诠释再现出来, 在新的世纪里以新的形式再次创造了它征服世界的魔力。

      自1940 年至今,《傲慢与偏见》已被9 次改编为影视作品, 这个数字充分证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1940年, 《傲慢与偏见》首次被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改编为黑白胶片电影, 导演罗伯特·Z􀆰 伦纳德(Robert Z􀆰 Leonard), 当时两位大牌明星劳伦斯·奥利弗(Lawrence Olivier) 和葛利亚·嘉逊(Greer Garson) 出演男女主角。这部影片将小说故事处理成典型的好莱坞式荒唐喜剧, 人物动作夸张, 情节妙趣横生, 单从影片的效果看颇为精彩, 但是由于偏离了小说原著的独特风格以及特有的英国文化意蕴,使这部改编电影并不被小说读者尤其是英国读者所认可, 不过它响亮的名气还是吸引了不少观众。之后, 英国广播公司(BBC) “分别在1952、1958、1967、1979、1995年至少5次将《傲慢与偏见》改编为电视剧集播出”,[1] 其中1995年的BBC 剧集(共6 集, 导演西蒙·兰顿,        Simon Langton) 备受好评, 被认为是最具奥斯丁原著风格的版本, 至今仍一直保持着这部小说最重要的和最受欢迎的改编, 赢得了不少奖项并受到世界性欢迎。当时在英国首播时, 造成了轰动性效应, 有一千多万人通过电视观看了这部剧集。播最后一集时, 全国有40%的电视都调到这个频道收看。剧集的录像带首发两小时就售光, 有8 个国家买下了播出版权。这个剧集有很多经典之处, 如对谄媚阿谀的柯林斯先生、庸俗浅薄的班内特太太、轻浮放浪的丽迪雅·班内特等人物的精彩塑造, 对奥斯丁笔下摄政时期英国社会风情的逼真还原等等。由科林·菲斯(Colin Firth) 饰演的魅力十足的男主人公菲茨威廉·达西是其最为经典的贡献, 非常贴近小说读者对达西先生的想象, 他在彭伯里庄园的湖中游泳后身着湿衬衫的场景, 呈现了一个性感的达西形象, 令全世界的年轻女观众心动神摇, 让性感迷人的达西先生的形象牢牢刻在观众的集体记忆中, 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片段, 演员菲斯和剧中人达西都由此成为了超级明星。

      2005年《傲慢与偏见》被第二次拍成电影(导演乔·怀特,Joe Wright), 时隔65年后再次出现在大银幕上。这部阵容豪华的电影版收到了很多溢美之辞, 导演明显借助电影镜头的运用去暗示情感和营造氛围, 刻意呈现了年轻爱情的美好与浪漫, 以及长镜头下美轮美奂的英国乡村风景, 展现了宽银

幕影片与电视系列剧集的不同。凯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 出演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被认为是这部电影对原著小说“最诱人的罗曼蒂克的处理”,[2] 她的表演“光芒四射”, 传神演绎了伊丽莎白的个性气质。这部唯美而浪漫的电影改编版成绩骄人, 获得四项奥斯卡提名, 全球票房超过3.75亿英镑。影视改编的视觉诠释, “复活” 了奥斯丁笔下的人物和世界, 让伊丽莎白和达西, 还有绿草如茵的彭伯里庄园, 具有诱人的直观视象, 从视觉观感上直接唤起观众的热情, 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阅读”故事的方式。作为文学经典在学校里讲授的《傲慢与偏见》, 在许多课堂上, 它的改编电影和电视剧集被用来向学生们介绍这部作品。这种愉快的“视觉阅读” 体验并没有令印刷文化提供的原始文本受到冲击走向衰落, 反而又带来了数量巨大的小说读者。小说原著的印刷出版次数成倍增加, 新的印刷出版每年都在出现, 大概从2000年起, 小说印数开始一直稳定增长。成功的影视改编也让这个小说故事

和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影视改编对这个爱情故事浪漫动人的视觉再现, 赋予了《傲慢与偏见》更为强劲持久的魅力。除原著小说再次蓬勃兴起的出版阅读热潮为出版商持续带来经济效益外, 影视改编的DVD 等影像制品以及各种影像版权的热销也给予了制片商丰厚的经济回报。这些获益使现代传播语境开始将古典名著《傲慢与偏见》视为一种成功的文化品牌, 进行各种文化开发, 推动着它向更庞大的文化产业迈进。

                      

                              二、“ 故事新编” :《傲慢与偏见》的续写改写

        20世纪后期开始快速增长的新媒体, 加快了现代阅读习惯的变化。除电影、电视、DVD等影像媒体之外, 又出现了多功能数字媒体播放器、有声电子书(audio book) 等更多的新媒体, 这些新媒体对文学作品在当代的传播接受带来了即刻的影响。不再限于印刷文本, 人们用各种方式阅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多种媒体形式也让这部小说的传播几乎无处不在(甚至有《傲慢与偏见》的电子游戏发布), 确保了即便在这个时代, 简·奥斯丁和《傲慢与偏见》都能受到年轻一代读者喜欢。以多种媒体方式被一读再读的《傲慢与偏见》, 持续地为当代读者的幻想提供着刺激, 因特网和超文本也使每个人都有可能用文字处理器去按自己的品味改编这部古典名著。特别是1995 年BBC 剧集热播后, 读者续写《傲慢与偏见》故事的热情一路高涨, 续篇、前传、仿写、改写, 各种各类的副产品衍生物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

     据统计,《傲慢与偏见》各种现代续写本已有50多个, 它们中的很多是对小说原著情节以及人物命运“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的直截了当的续写, 尤其是备受读者牵挂的达西夫妇的婚后生活。美国女作家艾玛·坦南特(Emma Tennant) 的两部续作: 《彭伯里》(Pemberley, 1992) 和《不平等的婚姻》(An Unequal Marriage, 1994), 分别讲述了发生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后第1年和第19年的故事, 两位主人公在家庭生活中产生新的对抗冲突, 最后误解消除, 和好如初。两部续篇从人物性格、语言到情节发展等各方面都忠实于原作, 连主题也是紧紧围绕着“傲慢与偏见” 展开, 颇有奥斯丁原作的神韵, 也因此受到原作粉丝的喜爱。另一位美国女作家琳达·波多尔(Linda Berdoll) 的续作则令简·奥斯丁的忠实拥趸“大惊失色”, 她接连推出的3 部“达西与伊丽莎白(Darcy & Elizabeth) ” 系列续写本——— 《达西先生娶妻》(Mr􀆰 Darcy Takes a Wife, 1999), 《达西和伊丽莎白: 彭伯里岁月》

(Darcy & Elizabeth: Nights and Days at Pemberley, 2003), 《达西一家: 绝对激情》(The Darcys: The Rul⁃ing Passion, 2011) ———并没有延续简·奥斯丁的风格而是大写特写两位主人公的现代式激情, 其美国浪漫小说的写法受到当代读者的追捧。3 部续作都多次再版加印,读者不断飙升,目前已销售超出百万册。

       《傲慢与偏见》中那些性格各异的次要人物, 他们的后续命运也一样牵动着读者的心。美国作家朱丽娅·巴雷特(Julia Barrett) 在其续作《专横》(Presumption,1993) 中, 叙述了达西的妹妹贵族小姐

乔治安娜最终抛弃门第偏见, 与一个人格高尚且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建筑师詹姆斯·利库琼结为理想伴侣的爱情婚姻故事, 作者抛弃了奥斯丁的金钱婚姻观, 强调了感情在婚姻中具有决定性地位的现代婚姻观。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 也撰写了一部续篇, 名为《班内特小姐的自立》(The Independence of Miss Mary Bennet, 2009), 讲述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平淡无

趣的玛丽·班内特在母亲突然离世后开始独立生活的“小人物逆袭” 故事。此外还有朱迪斯·布洛克赫斯特(Judith Brocklehurst) 叙述安妮·德·包尔小姐寻找真爱和健康独立生活的两部续篇《凯瑟琳夫人的来信》(A Letter from Lady Catherine, 2007) 与《达西和安妮》(Darcy and Anne, 2010)。

         有趣的是还有一部来自中国“简迷”① 的中文续写本《基蒂》(娇娥著, 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年出版), 讲述伊丽莎白结婚一年后, 班内特家四小姐基蒂·班内特的一段现实与浪漫的恋爱故事, 除达西夫妇外, 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夏洛蒂和柯林斯牧师等人物都再次登场, 展现他们的后续故事, 幸福圆满的故事结局也满足了所有粉丝的续读渴望。这部续写作品得到了国内《傲慢与偏见》忠实读者的热情洋溢的好评。自称《傲慢与偏见》“骨灰级粉丝” 的作者跨越语言和文化去续写奥斯丁这部200 年前的经典名著, 可谓文学传播史上不可多见的奇观, 也充分印证了奥斯丁这部经典之作的超级魅力。

        续写《傲慢与偏见》的故事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对这个故事的热爱, 围绕这部作品的形形色色的改写仿写也层出不穷, 且产生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作品。英国作家海伦·菲尔丁(Helen Fielding) 戏仿《傲慢与偏见》的小说《BJ 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 Diary, 1996) 就是一部畅销佳作。女主人公、现代单身职业女性布里吉特·琼渴望一个伴侣, 既诙谐幽默又深情款款, 面对身边两个男性, 她不知如何选择: 让她着迷的丹尼尔外表风流倜傥内心却虚伪卑劣, 向她示爱的马克·达西傲慢却真实; 当她拜访了马克·达西豪宅后对达西的偏见融化了———完全是《傲慢与偏见》里的桥段, 马克·达西就是达西先生的化身, 丹尼尔则是韦翰似的人物。作者菲尔丁将老套的情节处理得别有新意, 让它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读者产生了共鸣。菲尔丁正是受1995 版BBC 热播剧《傲慢与偏见》的启发创作了这部戏仿之作, 她尤其倾倒于科林·菲斯饰演的达西先生, 小说中马克·达西这一人物就是为科林·菲斯量身定做的角色, 同样科林·菲斯也担任了同名改编电影(2001) 里的男主角, 影片成功而卖座, 风靡一时。现在这部戏仿作品以及改编影片已出到了第三部(2015)。

          《BJ 单身日记》的小说与电影改编都延存了奥斯丁式的浓郁的英伦文化范儿, 而对《傲慢与偏见》的跨文化改写更证明了它在不同文化中也能适应自如。保拉·莫兰茨·科恩(Paula Marantz Cohen) 的诙谐闹剧《简·奥斯丁在博卡》(Jane Austen in Boca, 2003), 将《傲慢与偏见》的故事重置于佛罗里达一个犹太人退休社区, 在这个犹太母亲的逆转笑话里, 科恩熟练灵活地再现了班内特姐妹作为一群上了年纪的寡妇, 与一个爱管闲事的儿媳, 从那些退休的符合条件的鳏夫们中间绝望地去寻找她们的丈夫的故事。另一部颇受欢迎的宝莱坞电影《新娘与偏见》(Bride and Prejudice, 2004) 中, 把班内特一家变成印度阿姆利则的巴克希斯一家, 这部用英语拍摄、有大量宝莱坞式庸俗夸张风格的影片讲述了拉莉塔·巴克希(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原型) 和美国人威尔·达西的恋情。美国作家塞思·格拉汉姆·史密斯(Seth Graham Smith) 戏仿《傲慢与偏见》的恐怖小说《傲慢与偏见与僵尸》(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在2009 年《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的畅销书单上停留了好几个月。小说沿用奥斯丁的故事设定和语言风格, 讲述了伊丽莎白·班内特姐妹在所居住的英格兰小镇与僵尸作战的故事, 伊丽莎白立志要把因为瘟疫出现的很多僵尸全部消灭掉, 然而傲慢无礼的达西先生的到来, 打乱了她的计划, 经过一番斗嘴后两人和好, 开始携手对付僵尸, 最终拯救了小镇。这部谐拟之作被网友称为是“简·奥斯丁浪漫爱情经典与时尚幻想元素的完美结合”, 对当代年轻读者有着独特吸引力。小说开篇对《傲慢与偏见》经典篇首句的戏仿之语“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一个拥有脑子的僵尸必须要有更多的脑子”[3] 赋予小说开卷即得的恶搞风格,在保留《傲慢与偏见》原著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下, 小说巧思创意, 大胆融入僵尸元素, 翻新并再创了原著作品风趣幽默的叙事风格, 堪称经典与时尚的完美混搭, 这部作品据说创造了1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为读者企盼的电影改编版也即将上映。

       《死亡降临彭伯里》(Death Comes to Pemberley, 2011) 是英国当代著名推理小说女作家詹姆斯(P.D.James)、一位铁杆“简迷” 的“向经典致敬” 之作, 作者重温《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和场景,

撰写了一个在伊丽莎白与达西婚后第6 年发生在彭伯里庄园的探案故事, 在层层悬念设置中, 讲述坚守责任的达西先生竭力摒除内心偏见, 替成为杀人嫌凶的韦翰辩护并努力找出真凶。作者用诡谲离奇的谋杀和推理情节为这部经典爱情小说续篇, 令人耳目一新。尽管这部续作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都与奥斯丁原作大相径庭, 但是在叙事语言中不时透露出的反讽, 又隐约再现着奥斯丁的风范。这部续作已经由BBC 改编为3 集电视剧集在2013 年12 月播出, 依旧吸引来一大批“简迷” 的围观和评论。

         “来自大众的续写或改写, 作为一种独立、离散的艺术形式, 构成了最近25年来的(奥斯丁小说)接受的特点, 尤其是因特网的存在, 它本质上的全球化领域, 刺激了精力充沛的小说迷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形式, 产生了一些专门的网站, 专心致力于奥斯丁的作品, 她的生活和她的社会环境”。[4] 这些

“简迷” 网站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彭伯里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Pemberley)①, 它的名称就来自于《傲慢与偏见》里达西的地产, 那个让伊丽莎白·班内特倾慕不已、对达西也由恨生爱的美丽庄园, 也是这部小说最动人的内容组成和标志之一。以此命名的这个粉丝网站, 在致力于列举和评论由相对专业的作者出版的奥斯丁小说续篇外, 还鼓励“简迷” 们去生产他们自己的续写本, 并用电子方式传播它们。“彭伯里共和国” 包括有聊天室、布告栏、奥斯丁作品讨论区, 以及完全由大众读者自己创作的奥斯丁小说续篇的超文本链接, 还有不断附加的关于这些续篇的讨论, 读者们不仅能够在奥斯丁作品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关联再创作, 还可以通过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再创作。这些续篇和讨论基本都是关于《傲慢与偏见》这部奥斯丁最流行的小说。            现在, 《傲慢与偏见》的续篇的主导形式已基本一致———戏仿、混搭、各种超文本拼贴。这些特立独行的奥斯丁小说衍生产品, 实际上构成一种现代传播语境下阅读《傲慢与偏见》的有趣方式, 读者不再仅仅是作品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对作品积极进行富有时代特色和个性化特征的重新塑形。《傲慢与偏见》这部充满魅力的小说被当代阅读文化所包围, 成为供给大众读者改编之用的理所当然的猎物, “清晰地展露出它作为一个梦幻的储藏库和梦幻的刺激物的功效”,[5] 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屏幕上, 无论何种形式, 都印证了这一点: 奥斯丁这部经典小说经历了漫长岁月, 仍然如此有力地推动着它的读者从事富于想象的行动。

                                 

                              三、文化景观: 《傲慢与偏见》的文化衍生

       《傲慢与偏见》在现代媒介环境下的广为传播, 让这部作品产生了强大的文化辐射力, 从流行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多种文化符号到一系列文化活动的盛行,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魅力早已超越了小说文本, 衍生出各形各类的文化景观, 构建丰富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内容。

        简·奥斯丁笔下的男主人公达西先生, 是拥有半个德比郡的世袭贵族, 彭伯里庄园的主人, 每年有一万镑的年收入, 且“身材魁伟, 眉清目秀, 举止高贵”[6] , 本就是个“万人迷”。影视版本中达西先生的形象被更加浪漫化激情化性感化, 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于是, “达西式的人物” 俨然成为一种非凡魅力的代称。在美国总统选举运动期间, 专栏时评家莫琳·多德(Maureen Dowd) 在《纽约时报》上滔滔不绝地详尽述说奥巴马是一个达西似的人物, 设想她的读者将会轻易地理解她希望去暗示的魅力和性感。[5](6)

小说标题短语“傲慢与偏见”, 长期以来被用于对公众事务的评论中, 为写作者提供了最易被接受的标题: 钢铁工人罢工中的僵局, 一篇反伊斯兰报纸文章的后果, 或者是批评美国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1990年《纽约时报》登载了一封关于英国在布尔战争中的局面的信, 标题使用了“傲慢与偏见” 这个短语, 作者在文中这样说道, “傲慢使他们相信他们是完美的; 对外国军队的偏见使他们的军队孤立, 这种偏见在乔治三世时期是有价值的而现在是过时的。”[7] 在2007年, 这个短语出现在一篇因一个孩子的出生写给美国副总统的同性恋女儿玛丽的文章标题中: “傲慢与偏见: 迪克·切尼的家庭价值观”。[7](3)

        这部小说著名的开场白是在语言中最经常被引用的句式之一, 数学公式般的简洁句式使这个语句一再被挪用于各种文化语境中: “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真理: 一个拥有××的××, 必定需要××。(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blank] must be in want of a [blank] ) ”。据统计, 这一句式在语言

中的引用率仅次于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 ”, 在多种主题中频繁出现, 如葡萄过敏症者, 戏剧明星和饭馆服务项目, 以及关于奥斯丁的片段和《傲慢与偏见》的各种续作, 例如那部《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的戏仿, 以致于玛乔丽·嘉伯(Marjorie Garber) 称它是一个“文化的陈词滥调”。[7](3)

         《傲慢与偏见》在当代文化中的流行, 也催生了一系列与奥斯丁相关的文化活动的繁盛。奥斯丁生活过5 年的英国古城巴斯设立了“简·奥斯丁中心”, 每年秋季举行为期10天的“奥斯丁艺术节”, 有成百上千的人参加, 穿着奥斯丁笔下摄政王时期的服饰游行漫步和表演传统舞蹈, 2012年参加的人数多达1200余人, 这已经成为巴斯标志性的、最受欢迎的活动。“简·奥斯丁中心” 每年的参观者近六万人, 中心茶室的卖点是“与达西先生共饮下午茶”, 还有各种相关纪念品销售和奥斯丁小说人物装扮展示。奥斯丁最后定居的汉普郡乔顿旧居, 被改造为简·奥斯丁故居博物馆, 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简迷” 前来膜拜, 体验与奥斯丁的亲密接触。英格兰德文郡公爵世袭的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是《傲慢与偏见》2005 版电影的拍摄地, 这个英国最美的庄园之一由此得名“达西庄园” 而名声大噪, 被视为小说中气派迷人的彭伯里庄园原型为小说迷们倍加崇拜, 来探访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2013年全球各地开展了各种庆祝活动纪念《傲慢与偏见》诞生200 周年。英国巴斯的“简·奥斯丁中心” 在1月28 日( 《傲慢与偏见》首版出版日) 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马拉松”, 来自全球的140位知名人士聚集一起, 每人身着200年前的服饰, 选择小说中的一段章节, 经过12个小时的接力朗读, 来纪念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乔顿的简·奥斯丁博物馆展出了奥斯丁当年和姐姐卡桑德拉讨论《傲慢与偏见》的书信, 还有持续全年的纪念活动上演, 包括展览、写作工作坊、电影欣赏、阅读接力、角色扮演阅读等形式丰富的活动。拥有北美最大的简·奥斯丁作品馆藏的美国巴尔的摩的格切尔学院(Goucher College), 在1月28日至7月26 日举办了“傲慢与偏见: 一场200 年的爱情故事”展览, 向公众展示了《傲慢与偏见》的出版历程, 展品包括1813年的首版作品、几十种语言的译本、罕见版本、绘画作品、DVD、剪贴簿, 甚至一份来自上世纪40年代的CBS 电台剧本。[8]

        英国皇家邮政在2013年2月发行了一套6枚简·奥斯丁作品纪念邮票, 以纪念《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 画面分别是简·奥斯丁6部长篇小说中的场景。其中取材于《傲慢与偏见》的是伊丽莎白参观彭伯里庄园时站在达西的画像前心潮起伏的经典场景。这是皇家邮政署第二次发行简·奥斯丁纪念邮票, 他们曾经在1975年10月简·奥斯丁诞辰200周年之际发行了一套4枚的奥斯丁小说人物纪念邮票。英国皇家邮政表示, 如果在汉普郡的乔顿和斯蒂文顿镇两地(斯蒂文顿是简·奥斯丁出生地,乔顿是最后定居地) 寄出贴有这套纪念邮票的信, 将会盖上纪念邮戳,纪念邮戳上有《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句话, “干什么都行, 没有爱情去结婚可不行。”[9]

        从畅销图书到热播剧集、卖座电影, 从浪漫爱情故事到“梦幻刺激物”, 从文化怀旧到旅游观光,现代传播语境下的《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一个品牌, 由这部小说而来的衍生产品超过有史以来的任何书籍, 而且膨胀成一项价值上亿英镑的被称为“奥斯丁工业” (Austen industry) 的庞大文化产业。

      《傲慢与偏见》的现代传播, 不仅让简·奥斯丁这部古典名著在与现代文化的统一中被奇妙地重新塑形, 也创造了它诞生传播至今谁也预想不到的惊人成就。


参考文献:

[1] Gina Macdonald & Andrew F. Macdonald􀆰 Jane Austen on Scree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60.

[2] Janet Tod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RIDE AND PREJUDICE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168.

[3] Seth Grahame-Smith􀆰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M] 􀆰 Philadelphia: Quirk Books,2009:1.

[4] Judy Simons􀆰 “Jane Austen and Popular Cultures” [A].In Claudia L. Johnson and Clara Tuite􀆰 A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M].Chichester: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9: 471.

[5] Patricia Meyer Spacks􀆰 Pride and Prejudice, an Annotated Edition [ M].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0:5.

[6][英]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7.

[7] Claire Harman􀆰 Jane’s Fame: How Jane Austen Conquered the World [M].Edinburgh: Canongate Books,2009:2.

[8] 廖露蕾􀆰 《傲慢与偏见》二百年: 不可复制的魅力[N] 􀆰 深圳特区报, 2013-01-24 (B01).

[9] 敦伦􀆰 英国发行简·奥斯丁作品邮票[EB/ OL] 􀆰 http: / / collection􀆰 sina􀆰 com􀆰 cn/ cpsc/20130330/1203108875􀆰 shtml, 2013-03-30.

                                                                                 

                                                                          [ 责任编辑: 华晓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