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客家 | 新剧种:创作已到爆发之时
客家山歌剧
文 | 广东文网
广东文网讯 1月6日下午,闽粤赣边客家戏剧联盟成立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举行。大会当晚,闽粤赣边客家戏剧联盟联演在武平县客家演艺中心隆重上演,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
“客家戏”又称“客家山歌剧”,流行于广东的南雄、和平、龙川、五华、兴宁、梅县一带。“客家戏”渊源于客家山歌,吸收了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地区的民间音乐,解放后才搬上舞台,发展为一个正式的地方戏曲剧种。
从1949年至1953年,兴梅地区一些演出团体,用客家话演出了一批具有山歌特色的小歌剧和小演唱。后来,有一些小戏套用原腔山歌填词或以山歌为素材编曲演出,群众觉得亲切易懂,称之为客家戏、山歌剧。
➊ 图片来自 客家在线
随后,文化部门举办山歌写作、演唱能手训练班,推动新的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的创作。与此同时,于1956年成立梅县民间艺术团,专门从事山歌剧的创作演出。该艺术团编演的《一把酒壶》《争宝》《花果山前》和移植演出的《柳湖村》《丹河曲》《望江亭》《龙凤锁》等剧目,深受观众欢迎,1958年正式创立客家山歌剧。
客家山歌剧自建国初期诞生以来,走过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不断创新发展,日渐成熟,虽然在技术上、艺术上还有待探索,但从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上说,客家山歌剧的创作已经到了要爆发的时候。
➊ 图片来自 梅州信息港
延伸阅读
本媒体因需而编辑自网络之内容,仅为传播更多资讯为目的,不对其准确性、真实性负责。文章观点亦不代表本媒体;内容版权属原作者。
▼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