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府 | 这种口头艺术,曾风靡了一代广州人

2017-04-26 文化精神生活更美 广东文网



粤语讲古

文 | 广东文网


广东文网讯 4月22日至23日,“广府潮墟”系列活动——春季专场在北京路北段举行。活动中,羊城新一代“古王”的彭嘉志,和他的弟子们也来到了现场,为市民讲古。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汉族说唱艺术,但粤语讲古只说不唱,有着与外省说书不同的特色。

粤语讲古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讲古艺人大量运用本地的汉族民间成语、谚语、谶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对书目进行加工润饰,使之成为粤方言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

讲古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长篇章回小说,还包括现代生活题材和广州民间掌故,承载着广州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成为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同时,这种娱乐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可以寓教于乐,是人们陶冶情操、增进知识的一种形式。

➊ 图片来自 百度图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夜幕降临,饭点刚过,广州各大公园讲古场尽是黑压压的人头,“古趸”(喜爱听粤语讲古的人)早早来占据最好的位置,孩子的吵闹声,大人的交谈欢笑声不绝于耳。“啪——”一声,醒木落定,窸窸窣窣,躁动的人群嘎然安静,大家屏息凝神……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台上,讲古大师一袭长衫,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粤语讲古,作为最能反映粤语语言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曾经风靡了一代广州人。那时,广州各大文化场所,公园都设有讲古坛。而街头巷尾的榕树下不少讲古爱好者毛遂自荐,到处可见讲古佬身影和里三层外三层的“打古钉”。

➊ 图片来自 荔枝网

1961年,粤语讲古经历全盛时期,在娱乐匮乏年代,作为劳苦大众劳作之后增长见识、放松身心的方式,深受喜爱。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听讲古的人越来越少,而讲古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讲古的阵地一再被取消。1996年,广州最大的古坛——文化公园取消了讲古。

粤语讲古最风光的年代已逝,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困境,但是,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一些讲古艺人苦守着那一方“讲古台”。


➊ 图片来自 百度图片

延伸阅读

雷州 | 南珠粒大质优,为珠中上品

客家 | “插田”是谷雨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

潮汕 | 一针一线下热烈的色彩,是百姓对美好的向往



本媒体因需而编辑自网络之内容,仅为传播更多资讯为目的,不对其准确性、真实性负责。文章观点亦不代表本媒体;内容版权属原作者。


▼ 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