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8届体博会开幕,众官员学者支招后疫情时代中国体育智造之路

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 2021-10-02


体育大生意第2307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付政浩

体育大生意记者发自上海


  • 疫情期间,受访者持续保持健身的参与率达到93%,体育用品消费率达到65%,平均消费金额1972元。有超过86%的受访者预期将在未来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加大健身行为参与度,超过80%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健身活动相关消费,预计将达到人均5435元。


  • 疫情期间,家庭健身正在成为典型运动场景,比例达37%。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家庭健身的参与度、主动意识和运动习惯得以全面提升。


  • 疫情期间,家用健身器械呈明显增长趋势。购买小型健身器械、大型健身器械、瑜伽舞蹈用品的人数明显增多。16%的体育锻炼者购买过小型健身器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疫情期间购买的。用户对家用健身器材的诉求是:易安装、轻巧不占地、时尚、智能化。


  • 参与运动意愿及健身活动消费意愿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调研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将投入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同时也可以发现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年轻人群体对于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的显著提升,运动健身成为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作用凸显。


  • “全民健身+科技”成为市场增长点与突破口。运动类APP使用已成为常态,使用率达到75%,在运动行为记录、健身内容供给等方面具有普遍需求。


       ………………………………………………


上述这些数据摘录自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尼尔森联合发布的《2020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精准揭示了疫情期间广大群众居家健身的用户画像和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正所谓福祸相依、危中有机,2020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固然让格外依赖线下场景的体育产业遭遇沉重打击,但与此同时也深度影响甚至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疫情迫使传统体育行业加速向线上模式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将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助推我国体育产品制造业在后疫情时代尽快向智慧体育方向变革升级。而想要全面了解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复工复产风貌、深入掌握揭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智慧体育转型的趋势,首选的平台自然是被誉为“体育产业风向标”和“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行业综合性展览品牌”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9月28日,以 “科技融合·流动赋能”为主题的2020(第3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幕。展览面积多达15万平米,逾1200家体育用品行业知名企业参展,预计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这是疫情在得到全面控制后,我国举办的首场综合性体育用品展会,旨在向世人展示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最新思考和复苏决心。


作为体博会开幕日最受瞩目的常设活动和体育产业的标杆性智库产品,2020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继续保持高规格的嘉宾阵容,以“拓新,逆风蝶变”为主题,围绕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十四五”规划、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5G技术的影响以及区域体育产业特色板块发展成果等多项议题展开,旨在帮助体育用品行业找寻后疫情时代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之路。在这其中,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推出了《2020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通过直观权威的数据,不仅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最准确的决策和运营参考依据,而且也全面揭示了我国智慧体育、体育创新的发展新趋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正值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间节点,2020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的智慧碰撞不仅可以推动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智能体育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界全体同仁凝聚共识、汇集智慧、谋划举措,精准编制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早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纵观开幕式首日,本届体博会参与各方热情热情丝毫不逊于往届,展会在会场设置、创新评优等方面也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本届体博会注定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伟大时代注脚。





疫情加速传统体育向线上转型,嘉宾一致强调重点发展智能体育


2020年适逢“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制定之年,面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GDP规模增速喜人的体育产业注定将在“十四五”时期扮演起更为重要的角色。体育产业在近期也非常密集地成为高规格会议和重要文件聚焦的领域之一。


近期,在9月22日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和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体育产业均被列为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此外,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出台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大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这两份重要文件也均将体育列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其中,《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体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体育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增长极。而国办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则倡导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延伸阅读:《重磅!体育被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办、四部委发文要求加速发展》)



显然,在上述会议和文件中,加快体育智能化、推动体育向线上模式转型已成为各方的共识。而在2020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登台发言嘉宾们同样不约而同均谈到,体育产业要抓住5G等科技革命的机遇,谋求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动体育智能化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此番在2020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发言时也用一组数据指出,体育产业已成为带动就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2015至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体育用品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的总产出达1.73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65.1%,年均增长5.5%。即便在疫情期间,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用品业仍呈现出了逆势增长的新亮点。据有关机构统计,今年1-5月,家用健身器材行业的总利润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50%。


尽管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体育产业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但李颖川承诺,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高度重视并没有变,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并没有变。他重点指出,下一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不断激活新动能,抓住新科技革命、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发展机遇,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提升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在题为《创新发展 转型升级 拓展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主旨演讲中同样也明确明确强调,体育产业必须坚持创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其中重点是构建以智能体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增长点。


刘扶民透露,当前,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根据今年年初的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更是成功实现了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这两个关键指标。2015-2018年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 6.8%的增长速度,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2015至2018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到2018年达到64.8%,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此外,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数量从2015年的11.6万个,增长到2018年的24万个,从业人员从363万人增加到464.9万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民营体育企业迅速崛起。


刘扶民指出,今年虽然遭逢疫情,但在后疫情时代,伴随着被疫情暂时压抑的体育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以及疫情影响下居民健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在复苏发展中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新亮点。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调查,诸如跑步机、划船器、瑜伽垫、弹力绳、哑铃等家用健身器材的销售呈爆发式增长。跑步机、哑铃甚至一度全国缺货,企业的订单交货期普遍超过3个月。苏宁易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家用健身器材销量同比增长269%,哑铃、呼啦圈、瑜伽垫销量增长更是高达500%、391%、332%。我国自行车制造业逆势增长,仅5月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45%,国内市场各类型自行车全线售罄。


刘扶民指出,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要着重发力新兴业态,重点构建以智能体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增长点,系统推进体育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大力培育空间大、潜力广的新模式、新场景。他重点除了几个方向:鼓励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研发新产品、创新供给模式,大力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加强体育场馆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此外,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功民做了题为《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 积极打造服务业新引擎》的主旨演讲,分享了湖北省体育产业在疫情重压之下的创新发展途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带来题为《5G时代的智慧体育》的演讲,介绍5G与万物智联的数字社会的特点,并详细讲述体育在5G中的应用途径,例如智慧体育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裕雄则重点介绍体育用品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路径和方向,并详细分析技术进步之后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2020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发布:人均体育消费超4000元


为精准掌握我国大众健身行为与健身消费的相关数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全球知名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合作,从2019年底开始在全国26个主要城市进行数据调研,最终发布了《2020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



该《报告》除获取大众健身运动项目参与、运动习惯及相关消费情况等方面的第一手数据外,还重点就新冠疫情做出了针对性的调研,全面揭示了我国健身消费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在本届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分享报告的一些主要看点和研究成果:


在大众健身的运动项目中,一些运动技能门槛低、受场地设施限制小的运动项目受到群众欢迎,像羽毛球、健步走、跑步、游泳的参与度都超过40%;其中年轻群体更加热衷于跑步、骑行、篮球、瑜伽、操课、健身、滑雪等运动,随着年轻群体的成长,未来潜力巨大。



针对运动参与场景,报告显示,体育场馆仍不是经常性锻炼人群的高频使用场景,体育综合体在体育锻炼功能上的使用率仅为19%。希望相关方面需要主动探索新科技应用、精细化运营,提升场馆吸引力。


大众健身消费调研发现,过往一年在体育及相关方面进行消费的比例达到96%,人均超过4000元。其中,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的年轻群体是其中的主力消费人群,消费比例高、金额大、消费项目覆盖面广。


在所有体育消费类型中,体育实物类消费比例最高,达到95%,其中运动鞋服类购买率为74%、运动装备类购买率为44%。体育服务类消费显现消费升级“风向标”特性,总体比例为63%,在一线城市、具有高收入水平的年轻群体中消费比例较高,其中购买健身卡及其相关消费项目较为常见。有过体育活动类消费比例为38%,目前仍属于有待重点开发的未来潜力板块。


同时,体育健身器材的消费情况也是重点调研内容。首先,针对参与健身与力量训练人群,男性、16岁至30岁组别中占比较高,并体现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典型高净值人群特征。他们更愿意在体育锻炼上投入时间与精力,且具有规律的锻炼计划和一定的专业健身知识。统计显示,健身与力量训练平均每周训练2.68次,每次训练时长48分钟,较为规律的运动也更有助于达到增肌减脂、健身塑形的目的。


而选择健身房/健身俱乐部的锻炼者比例为22%,具有显著的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特点。健身房选择决策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离家近和健身器械种类齐全上。在锻炼方式上,跑步成为最高频项目,达到69%,其他较为典型的项目包括力量或肌肉锻炼、动感单车、瑜伽等,选择比例均超过四成,其中瑜伽、操课、普拉提深受女性偏爱


对于健身器材具有的智能健身功能的态度,当前需求尚不强烈,同时在具体使用场景方面,也主要集中在终端数据和相关功能打通,例如移动端同步数据的需求为60%、手机自助服务的需求为52%、智能健康管理的需求为51%等。

本次调研也显示出,家庭健身正在成为典型运动场景,比例达到37%。而且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家庭健身的参与度、主动意识和运动习惯得以全面提升,并在健身器材消费方面呈现较大增幅,16%的体育锻炼者购买过小型健身器材,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疫情期间购买的。

针对家用健身器材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访者普遍希望未来的家用健身器材可以“易安装”、“轻巧不占地”、“时尚”、并且“智能化”。


室外健身器材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参与体育的重要基础条件,调研显示,认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存在具有必要性达到51%,使用过的人群比例高达91%,并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能够较好满足健身需求和提供必要帮助;整体满意度达到85%。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器材种类太少和功能不齐全、安全举措不够等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家长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及体育培训的需求也逐步增大。调研发现,大中城市青少年体育参与程度较高,能够每周参与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为85.4%;日常参与体育项目分布较为分散,其中热度最高的游泳,参与比例仅为37%,其他参与比例较高的还有篮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等。


而对于体育培训的参与度,整体达到74.1%,项目排在前两位的是球类和游泳,分别达到43%和35%。在体育培训课程消费决策方面,家长决定让孩子参与体育培训的主要原因为强身健体、激发体育兴趣、丰富课余时间、塑造良好性格等;而影响家长选择培训机构的最主要因素是离家近,同健身办卡决策较为类似,其他主要影响因素还有培训体系完备、课程质量高、教练水平和口碑等。


针对女性群体在健身参行为与意愿的快速增长上,本次调研中也设定相关问题,并获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值得从业各方关注。


首先,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部分运动项目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其中羽毛球、瑜伽、操课、广场舞、普拉提,女性参与率较高,由此也会影响项目运动参与场景和消费行为特征,例如女性选择在家中/宿舍、健身房锻炼的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以及在健身卡、健身课程、运动类APP会员购买等消费行为方面,女性群体的选择比例更高。


而在运动鞋服品牌偏好上,同样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性对于李宁、安踏等本土品牌的热衷度低与男性,相对更加青睐新百伦、彪马、斐乐等偏运动时尚的品牌;而在户外品牌方面则有更高的品牌集中度,更加聚焦在骆驼、哥伦比亚、迪卡侬等。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2020(第3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官方

点击、长按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球迷重返德甲詹俊"电台"首秀

宜家X电竞足球操被禁止

英超花落腾讯体育营销TOP10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