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中超落户广州,到詹姆斯离开克城,看体育IP和GDP的玄妙关系

曾潇 体育大生意 2021-10-02


体育大生意第2466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曾潇
体育大生意记者


风雨飘摇之中,新赛季的中超终于确定了开始时间和主办城市。


但是,其在广州的落地过程并不顺利。《足球报》曾报道,相关部门对于是否要在经济上支持中超落地有一些疑虑。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超公司高管在与媒体的交流中,曾说过这么一段很有意思的话:“酒店、交通、宣传等方面(中超)都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保守估计将带动10亿GDP。”


而在3月2日的《足球报》上,重提了这一说法:”有体育产业专家表示,2021赛季中超联赛有望为广州和苏州带来10亿元GDP。”


虽然体育产业一直被认为是对国民经济非常有力的助推器,但像这样,在一项非常具体的赛事上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的GDP数字,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将举办新赛季中超


而之所以相关人士把GDP数字定在10亿,很可能是因为这一次中超赛会制比赛的总花费就在10亿元上下。因为有报道显示,职业联盟计划在广州和苏州两个赛区投入总计3亿元的运营经费用于赛事组织,再算上各支球队的花销以及当地的投入,10亿的数字是一个合理的推测。


那么,假设在一项赛事上直接投入了10个亿,是否就意味着产生了10亿元的GDP呢?


GDP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理论上,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应相等,只不过是分别从价值创造、收入形成和使用去向角度,反映GDP的形成过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支出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一项赛事在某地支出了10亿元,就认为在该地产生了10亿元的GDP,问题不大。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定期发布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体育产业产值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现实情况的干扰,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字也经常不一样,甚至误差很大。





体育IP与GDP之间的玄妙关系


当然,这里无意把一个产业问题搞成统计学问题,相关人士无非想表达的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体育赛事的举办是很有好处的。只不过这次用了一个更吸引眼球的表达方法,但确实让人听着有点别扭。


至少目前来看,非要把某项体育IP和GDP强行建立因果关系,还缺乏很有说服力的依据。这里举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美国克利夫兰是一座很小的城市,其都会区的人口规模仅30万,GDP则在1200亿美元左右。在“克村”面前,勒布朗-詹姆斯这个IP算是庞然大物了。


美国克利夫兰


一位叫丹尼尔肖格的哈佛教授,曾经做过一份研究,称在克利夫兰骑士队主场附近一英里的范围内,勒布朗-詹姆斯的存在能使这些地方的餐饮业的业务量提高13%、就业提高24%。按说,这样的影响力,显然对克利夫兰的GDP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尤其是在其经济规模不大,也就是分母不大的情况下。


詹姆斯带骑士夺冠让全城疯狂


不过,把克利夫兰的GDP走势图拿过来比对,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2010年勒布朗-詹姆斯远走迈阿密,克利夫兰的GDP反倒来了一波跳增,而2016年勒布朗-詹姆斯率队历史性夺冠,克利夫兰的GDP仅仅保持平稳。


克利夫兰近年GDP走势图


至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找到十分信服的方法,能够把某项体育赛事或者体育IP,直接换算成GDP。





如何阐述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


到这里不要误会了,尽管看上去体育头部IP和某地GDP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也并不是要唱衰中超的意思。只是想提醒一句,如果往后再有机会谈到体育赛事的意义,最好不要直接与GDP建立绑定关系。毕竟GDP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概念。


要如何具体叙述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呢?这方面,中国田协就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示范。


中国田协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报告》中显示,2018年,中国马拉松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


另外有消息称,2018年的厦门马拉松为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带动经济效益1.75亿。比赛当天参观比赛的游客超过2万人,仅来参赛的外籍和外地运动员,就为厦门住宿、餐饮等贡献了约2700万元的收入。


同样是广州,在谈到另一项知名赛事的意义时,也使用了差不多的概念。


2015年,在谈到广州马拉松时,时任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李志强就说到:“广州市政府出资500万元,剩下的大约1500万元则由广马赛事运营商承担。这样的投入都是值得的,体育局曾经做过一个调研,一场马拉松赛给广州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约8000万元,投资收益比是1:4。它带动的产业有旅游、购物等。去年,参加广马的外地选手占比15.6%,而今年,这一数字翻了一倍,上升至38%。”


广州马拉松


这些案例,运用的是“消费”、“经济效益”、“收入”这样的术语,既能比较充分地说明办赛的意义,又不至于让读者感到别扭。毕竟当我们说到一个具体数字的时候,还是严谨为妙。





体育消费关系着国内经济大循环


坦率地说,中超相关人士之所以要这么表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中超如今困难重重,2021年的赛事能正常举办实属不易,而且在防疫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前期的空场办赛对于各方面都不是很划算。既然算小账算不过来,那就试着算大账。


但即便10亿元的GDP计算准确,这个数字也有点尴尬。以广州为例,10亿元的GDP只占全广州25000亿GDP的0.04%。即便把分母缩小到广州的体育产业产值,10亿元也只占0.5%左右(广州曾公布2017年体育产业产值为1928亿元)。


这么算,难道办大赛就没有意义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体育赛事对消费的拉动效应是毋庸置疑的。在上海市体育局发布的《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估报告》中,对体育赛事的意义,尤其是头部赛事,有着非常全面、具体的阐述:


“2019年上海举办的12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赛事与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特别突出,共吸引国内外超50万人汇聚上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拉动效应达40.60亿元。”


梅德韦杰夫在上海作赛


“除了经济效益,这些赛事也让上海‘市会客厅’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期间,多位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及高管专程从世界各地来上海观赛。”


“全年总共163项赛事共产生35万篇次媒体报道,其中,对‘上海’城市的媒体报道高达33万篇次。这说明重大赛事不仅代表体育本身,更成为向世界推介上海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么,包括中超在内的各种体育赛事,同样适用于以上逻辑。


尤其是,当中国经济走入国内大循环的时代,消费将首次成为最重要的前进动力。如何刺激消费也是中国社会要回答的问题。这关系着中国经济在这个新时代是否能继续高速、高质量的保持前进势头。


而全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都显示,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就会越来越重视体育消费。


随着中国的人均GDP连续两年突破一万美元大关,并向两万美元进发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更多地映射在代表了幸福、健康、快乐的体育上。


当人们能够重新走进体育赛场,赛事的魅力也将重新为城市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饮料红蓝大战彪马出师不利
对话澳网首席营收官B站财报解读
体育综合体足球版权寒冬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