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精英|杨雨婷:与校园新闻的双向成就

校学生新闻中心 重庆理工大学 2022-08-26

【人物简介】

杨雨婷,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专业2018级学生,曾任校团委传媒中心副主任、校学生新闻中心新媒部部长、中国大学生在线企鹅号团队联络组成员等职务。任职期间,主要负责重庆理工大学团委“青春重理工”微信公众号、“青春重理工”官方QQ和微博、重庆理工大学官方QQ、重庆理工大学表白墙等平台的运营。获得了“2019年重庆理工大学报优秀通讯员”“书评大赛三等奖”“阅读之美摄影大赛三等奖”等十余项荣誉和奖项。“喜欢可过千险万难,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回忆起三年来的校媒之路,杨雨婷这样说道。热爱,让她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幕后工作者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敏锐嗅觉,练就记者雷达

自大一加入校学生新闻中心成为一名校园记者起,杨雨婷从事校媒宣传工作已经三年了,三年间,她不断学习拍照、采访、写作、排版、活动策划,也在一次次磨练中由入门到精通,逐渐地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多边形战士”。

这一切,都源自于杨雨婷在工作中求知若渴般的不断学习。高中学习理科的杨雨婷,在写作上并不比其他人有优势。但是,在新媒部工作的日子里,每当看到好的句子,她总会在当下就记录下来。最开始是用本子抄写,渐渐的,纸质笔记本已经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文字素材了,于是她便把文案复制在手机专门的备忘录里,分门别类,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有时候看到做得好的公众号,她也会点击收藏,然后向小伙伴们推荐:“快看!我又发现了一个宝藏公众号!”到后来,她已经有了一个“职业习惯”,看到微博上的一篇博文时,她会想到:“这个话题做得真不错!我们在之后是不是可以做这种类型的?”浏览到一张有内容的图片,她也会想:“这个构图可以,如果是我的话,再改进一点明暗就好了。”日日的留心,让杨雨婷不仅有了思维、习惯上的改变,也让她时时刻刻注意着身边能报道的热点,甚至养成了条件反射一般的的“新闻嗅觉”,密切观察和寻找着可能的新闻热点。之后的工作中,她逐渐得心应手,成了一位敏锐的“新闻捕快”。

双向成就,工作给予成长

“雨婷姐是一个温柔且有力量的人,她对我们是体贴入微的。但在工作时又一丝不苟,从不对我们迁就。”和杨雨婷一起工作的小伙伴说道。在每一次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杨雨婷都会通过计划明确任务的截止时间、完成程度。这个时间规划的习惯也影响了她对于其他事情的有序安排。“学生工作在一次次地塑造、改变着我的性格,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她笑着说道。三年来,她已经成功组织策划学校大小宣传活动20余次,采访师生10余人,撰写并发布人物通讯稿10余篇,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今日头条、中国大学生在线、中青校园网等市级以上媒体平台发表稿件60余篇,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校媒人”。如《[最美逆行者]社工老师一线抗“疫”,尽职业本分赢得认可》一文,获得了党委宣传部老师的认可,并在中国大学生在线、腾讯新闻、校园网等平台发布。从最开始那个不爱说话、不断尝试的小白,到如今主动外向、思维缜密的校媒人;从没有经验,到练就“火眼金睛”,铸成“玲珑之心”,是校园宣传工作给了她完美的蜕变,也是她在这一段旅程中最宝贵的收获。

新闻情深,校媒人在路上

杨雨婷曾去到重庆南川,参加暑期的“三下乡”活动。七天时间里,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赶路,参与“暑期少年宫”的主题实践,发现亮点并记录细节,晚上再结合照片写稿、改稿到深夜。在一个小屋里,她和同组的同学或坐,或蹲,各自抱着电脑记录着白天的见闻,她们也会相互审稿,给对方提修改意见,以追求尽善尽美。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打消她的热情:“就算很累,也没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因为我在这样的过程中是开心的。”经过“三下乡”的锻炼,也让她的撰稿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增强了作为一名学生记者的专业素养。同时,身为一名校园记者、网络通讯员和“校媒人”,她也始终铭记着为学生、老师服务和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做贡献,传播重理工声音的初心。

每一个新闻事件报道,都是无数创作者在经历费心收集、整理素材后凝结的心血文字。创作的过程人们无法完全看到,这注定是一条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之路,但杨雨婷始终甘之如饴。“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后,就不会离开了。”她这样讲述着校园宣传和自己的关系。既然选择了热爱,便会不辞辛劳地将这件事情做下去,做完美。

怀着赤诚“校媒心”和满腔“新闻情”,面对接下来的逐梦生活,杨雨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如她所一直践行的那样,校媒人,永远在路上。

通讯员:陈晗

编辑:杨皓琳

校对:康玉立

审核:徐富霜 付筱竹

党委宣传部 党委网络工作部 出品


精彩推荐

叮 ,这份重理工假期穿搭杂志请查收

2022-02-07

一起向未来,小理带你迎冬奥!

2022-02-04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2022-02-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