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SCIE收录期刊编辑这样说
《智能技术学报》(英文刊)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期刊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重庆理工大学
创刊时间
2016年
期刊收录
SCIE、EI Compendex、Scopus、DOAJ
2021年11月13日,该刊正式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简称SCIE)收录,实现了学校期刊发展的重大突破。
此次收录,标志该刊已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跻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方阵。
期刊收录入选“重庆理工大学2021年度十件大事”。
编辑声音”
CAAI TRIT是如何创办的?
办刊途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我们来听听编辑们怎么说
彭熙丨期刊社社长
信息时代,在地方高校办好一本期刊已非易事,想要办一本高水平期刊更是难上加难。从创刊筹备到寻找专家、邀约稿件到宣传推广,每一次的尝试和突破,都蕴含着无数的困难和付出的心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期刊社干净明亮的文化长廊和办公室里,工作时间总是静悄悄的,只有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才短暂拨乱这份安静。编辑部平时的工作内容很多,联系编委、邀约高质量稿件、解答作者疑问以及对外宣传期刊。有工作要汇报的时候,大家总是小跑着,希望趁着领导开会的空隙,汇报亟待处理的工作。这忙碌小跑的步调,是整个期刊社发展的基调。“天道酬勤”是我们的社训,勤劳之人终有天助,我们始终坚守着,也不断实践着。贺柳丨编辑部主任
2017年,在创刊的第2年,由于诸多因素,我们停止了与Elsevier的合作。一颗幼苗还未成长起来,就面临更换出版商的风波,办刊一度陷入瓶颈之中,如何走出桎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成为了那段时间编辑部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IET中国区出版经理发来的邮件
在彭熙社长的带领下,编辑部全体成员决定奔赴北京。在京短短3天时间,我们穿梭于各个海外出版商的北京办公室。可无奈地方高校和影响力不足的期刊,想要得到知名出版商的认可,实属太难。就在准备回渝的前一天,我们临时收到了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中国区出版经理的一封邮件,表示他们对学报有兴趣,邀请编辑部去北京办公室聊一聊,一行人立即在酒店开始做功课,了解IET的办刊实力,从紧凑的行程中挤出1小时,奔赴IET北京办公室洽谈合作。
彭熙社长一行赴IET北京办公室调研
在洽谈中,不出所料,IET如我们见过的大多数出版商一样,也委婉地询问了同样的问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为什么会选择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办刊?地方高校在没有强势学科的依托下真的可以办出高水平的世界一流期刊吗?
彭熙社长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重庆理工大学的渊源娓娓道来:曾经有一位学校的教授在学会担任副理事长,由他牵线搭桥,才促成了学校与学会的合作。
IET期刊出版人Kruna Vukmirovic到访期刊社
但地方高校的平台和寂寂无名的期刊,很难让学会领导认可我们的办刊实力。在一次学会理事会讨论间隙,其中一位学会领导说:“如果你想介绍CAAI这本期刊和你们的办刊思路,你就自己上台,但你只有5分钟时间。”彭社长抓上话筒就上了台,用这来之不易的5分钟,向专家传达了我们对期刊发展的信心和不惧前路艰辛的勇气,也是这5分钟,感染了台下诸多学会领导们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
IET期刊出版人Kruna Vukmirovic到访期刊社
这一次北京办公室会谈后,IET初步认可了我们的办刊实力,IET期刊出版人Kruna Vukmirovic从英国亲赴重庆考察,自2018年开启合作办刊。
徐佳忆丨编辑部副主任
2019年4月9日,期刊被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正式收录。但我们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乘胜追击。
CAAI TRIT在DOAJ上的主页
2019夏天,恰逢人工智能领域顶会IJCAI在澳门召开,我们决定前去宣传期刊。由于办刊经费有限,我们只能在澳门停留3天,为提高效率,向更多的专家介绍期刊,在出发之前,对3天会期中的所有Session Chair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与分析,并提前通过邮件联系他们,约定见面交流的时间。
IJCAI 2019现场摆放期刊宣传单页向与会者宣传期刊
三天的会期里,在每天近30000步的努力下,我们与近30位海外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邀请他们加入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团队,最终有6名海外专家初步确认了加入的意向。
英国卡迪夫大学Martin Caminada教授同意加入期刊编委团队
英国罗伯特高登大学Nirmalie Wiratunga教授同意加入期刊编委团队
葡萄牙马德拉大学Eduardo Ferme教授同意加入期刊编委团队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CAAI TRIT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从一本不知名的期刊,逐渐走出了地方高校、走向了全国乃至全球。
2021年11月13日凌晨,贺柳在她的朋友圈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被SCIE收录了!
短短5年时间里,在编委团队、专家学者、作者以及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各方共同努力下,我们,做到了!
2022年的夏天,我们将迎来创刊后的首个影响因子!
次日一早,收到消息的彭熙社长,在她的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多年耕耘与付出,虽短短数句。但字里行间,无数过往皆历历在目。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一本地方高校主办的期刊,在5年时间里,风雨兼程,走过了无数坎坷,经历了无数次瓶颈期,更在无数次被人质疑和不信任后,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一次次证明了,我们可以!期刊社彭熙社长常说我们是“命比纸薄、心比天高”,但我们一直坚信:“期刊也有星辰大海,期刊就是星辰大海。”也唯有这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在普通的平台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又是一年春,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年当中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夜晚8点,期刊社办公室却仍然灯火通明,或许是那份把期刊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的爱和永远燃烧着的办刊激情,让我们坚持着,不断拼搏着。
精彩推荐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