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意志更高的山峰
个人简介
姜松作为教师代表在2022年开学典礼上发言
姜松,重庆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2014年始,于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任教,曾获得重庆理工大学第三届“青年英才”、“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担任重庆市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青年编委;《重庆日报》专家库入库专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CSSCI刊物匿名评审专家。在SSCI一区,国家自科基金委、教育部指定A类刊物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共计20项;主研国家级课题30余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
漫漫求索,虚而不淈,方致累累硕果
从西南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再因专业前十的优秀成绩保送至本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一路到博士生毕业。“读书解答了我很多困惑”,采访中姜松说道。
求知,是他的遇困法宝;勉行,是他的攻困诀窍。读书时,他也不善言辞,不敢上台,如今在众多著名期刊上发表时评或担任编委,其中下了不小功夫。研究生时期磨练口才,当时为了改善自己不佳的表达能力,“将稿子背很多遍”是他很有成效的“笨办法”。博士时期也因为深奥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而苦恼,“博士工资买了很多书,天天琢磨”成为他突破自己的门道,最终博士论文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的奖项。“没有比自己脚更长的路,没有比自己意志更高的山峰”,姜松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同时告诫学生在困境中成长。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方致教学相长
在学生的评价中,姜松是个风趣幽默的老师。课堂上,姜松善于把书本上生涩的专业名词化为生活中通俗易懂、生动切实的例子,总能博学生们大笑。“信息不对称”、“交易风险”、“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等专业书中长篇大论释义的学术名词,他往往能用一个关于卖保险的小故事让大家理解通透,“金融或许外行人听起来要深奥一些,但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就是服务我们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手段”,姜松使他的课堂轻松欢快,同时每个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教学相长,互辅互成是姜松的课堂理念。“我将课题案例分析后再讲给学生,学生能懂得更透彻,而我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解中迸发更多灵感”,他认为学生并不一定懂得比老师少,他认为,学习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使自己与时代并齐。
对待学生,姜松秉持的态度是耐心与包容,与叛逆的学生要学会“和解”,用实际行动感化对方。同时,他也奉劝每个学生要努力,他谈到:“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只学知识不努力,再拿知识改变不了命运作为借口,是大错特错。我们老师都希望学生出去后有好的发展,这大概是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在教学路上,收到学生的良好反馈是他幸福感的一大来源。
姜松西南大学毕业照片
极深研几,钩深索隐,方致左右采获
姜松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一直坚持做自身热爱的科研。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农村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与金融计量等方面的研究,深耕不辍,潜心科研,在SSCI一区,国家自科基金委、教育部指定A类刊物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等课题共计20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各类课题30余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
斐然的成果背后,是姜松紧密结合国家规划需要与远景目标。他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研究,把目光投向金融数字化改革,提出“绿色”是未来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的前瞻性看法,并看好普惠金融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同时,他也将金融更多地与民生、农业相结合作为课题,其中他所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中国经验证据实证》、《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等相关论文给当下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学术业内对姜松有极高的认可,他被聘为《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与管理》《投资研究》《中国环境管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CSSCI刊物担任匿名评审专家。磨砺笔锋,增长见解,也让他对其研究领域有了更多的见解。
★
往期推荐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