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冬阳:坚持学习 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能力
编者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系统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和推进新重庆建设,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高校作为人才的汇聚地与培养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职责。重庆理工大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位置。2022年,学校党委人才工作会吹响了“建设全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的号角,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更是擘画了“要强力推进重庆市重要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新图景,把学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安心之地。
“重理工师说”系列报道,深度展现一代代重理工教师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的“重理工力量”。
【人物简介】
邱冬阳,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博士,教授,英国卡的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UK)、日本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JP)访问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3-2017、2018-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会委员、重庆市应用经济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级协同创新团队——重庆智能金融研究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社科联常委、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
邱冬阳并不是一个高调的人,认识他的人,对他更多的印象是儒雅谦逊,但他确实又是一个“发声率”很高的人。
作为一位经济学博士,他除了在重庆理工大学担任经济学、金融学的教学工作外,同时从事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性、预警机制、金融风险、经济增长与创新创业投资、管理力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在《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6本,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他还是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的负责人,培养了硕士研究生60余名。经济学早已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邱冬阳教授
“做好分内之事,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及预警机制研究”“2020重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的措施研究”“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十四五’时期重庆市有效投资需求预测及优化路径研究”“2019年重庆国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金融服务重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与策略研究”“基于激励相容原则的重庆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财政支持策略”......纵观邱冬阳近年来的研究课题,既有中国经济金融普遍性问题的探究,更有针对重庆市经济发展问题做出的专项研究。
“好好学习,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句口号,但对于邱冬阳来说不是。
本科毕业后,他获得留校资格,在母校重庆理工大学任教一段时间后,成为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访问学者,2004年又成为了英国加的夫大学商学院(Cardiff Business School,Cardiff University,UK)访问学者。
“2005年,从伦敦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到重庆,再对比重庆和我的家乡潼南,不管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我深刻而明晰地感受到这一级一级的落差,当时的我非常不平静,失落、不甘,但同时也有点热血沸腾,我觉得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在邱冬阳看来,他能做的,也应该做的,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重庆经济建设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为建设家乡、服务“新重庆”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及预警机制研究”这个课题,邱冬阳就从金融市场随机波动性特征入手,基于大数据做出实证结论后,提出了熨平中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及联动性的对策建议,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供科学依据。
“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研究”这一课题,邱冬阳对比国内外已有的科技创新中心,梳理总结了其发展历程和经验,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为重庆市科创中心的建设奠定了研究基础,提供了有力借鉴。
多年来,邱冬阳所做的一系列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和资政建议,部分已经转化为现行政策,真正助力了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
邱冬阳与指导的硕士毕业生合影留念
“我的求学之路很艰辛,但苦中有乐、收获满满!”
“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幸福,他们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包括交通条件等等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望尘莫及的。”时任经济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他,在看到工作之后再次踏入校园学习的学生时,他总能回想起自己曾经那段“艰辛”的求学路。
“我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交通还不发达,当时家住南坪,每天都要去位于沙坪坝的重庆大学上学,中午又急匆匆赶回重庆理工大学杨家坪校区给学生上课,放学又转几路公交回到南坪。”
上午当学生、下午当老师的经历,邱冬阳至今记忆犹新。“我现在都还记得那时坐的是428路公交,每天把重庆主城跑一圈,很辛苦,但不可否认,那段经历让我成长很快,可以说收获满满!”
邱冬阳与学生们一起
“我不学习,坑自己就算了,但不能坑学生啊!”
硕士毕业后,邱冬阳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得到了去英国访问学习的机会,在英国学习期间,他又同时攻读了博士,并在读博期间获得了教授资格。他的学习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
在他看来,保持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拓展视野,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那个时候学经济学,学的是‘计划经济’,拿到现在来肯定不适用啊,所以我必须一直不断学习。我不学习,坑自己就算了,但不能坑学生啊!”
直到现在,邱冬阳的日程安排依然会让人感叹“这就是我们与学霸的差距呀!”他把一天的工作分为三个时段,白天重点处理学校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晚上7点至8点,则是他跟学生或同行交流的“专属时段”;8点到11点,他才真正迎来一天中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个时段,更容易让自己静下来,将白天的内容进行梳理消化,并记录下所思所想,让繁忙的一天有所‘沉淀’。”
曾有很多人问过他“工作后到底有没有必要再学习”,邱冬阳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在实践中学习也好,在学校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也好,不学不行,否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邱冬阳看来,学习,也是一件更容易获得幸福感的事情。“我最大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研究的课题,提出的观点能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一些影响。即便暂时没有得到所有人认可,但是参与研究、不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这是一位经济学专家对“幸福感”朴素又纯粹的定义。经济学研究早已不仅是邱冬阳的工作,也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一直在追寻的人生价值。“我不能预测明天,但我向往憧憬明天。”
编辑:付筱竹
审核:罗鉴益 徐富霜
往期推荐
今日视频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