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内心燃烧着火焰,渴望与命运作战,我推荐你看看这篇文章

2016-08-22 分享智识与见解☞ 书单 书单



本期分享人:郭子威纯银V

书单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


上一期,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了

《你,还在为了钱而工作吗》

(☝点击阅读


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一篇创业观察,它来自蝉游记创始人、前网易网站产品部总监郭子威(网名“纯银V”)。


曾有“书米”问书单君:你为什么经常分享创业类的文章?


一方面,我本身就是创业者;另一方面,则是我一直认为,观察创业者的动作、处境,是嗅得变化、读懂社会脉搏的一个重要途径。


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必要了解这个世界正在被谁改变,即将如何改变。


子威的分析,值得一读。



最近有个观点从VC(风险投资)那边传过来,大意是“APP创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在微博转发这个观点,反对者说:


“VC是傻逼。”
“VR/AR/物联网/大数据创造未来。”
“映客/Keep/Faceu/快手不也挺火。”


这些话说明反对者是产品票友,而非专业人士。


比如说,你们查一查举例那几款产品的发布日期,再查一查AppStore的排名曲线,它们快速上升是在哪一年?


按我的统计:




Prsima注定是一阵风,而分答,谁也说不好它的前景如何。


市场趋势来自于数据,而不是对时髦概念的意淫,更无法焚香祈祷英雄横空出世,推动时代的车轮。


凛冬已至。


基于PC的互联网增长曾持续了12年,基于移动端的增长又持续了6年,互联网的渗透率是如此高,迎来空前的繁荣。


但在繁荣背后,新产品获取用户的成本逐年递增,而APP的盈利方式依然乏善可陈,PC时代“规模换取利润”的定律被彻底推翻


无论是多么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最终都要面对CPA(每次行动成本)与ARPU(平均每个用户贡献的业务收入)不成正比的残酷真相。


当成本高高翘起,收入保持低位,新产品就不会有任何活路。即便是对“规模换取利润”心存幻想的票友,也要直面成本高如房价的现实。


最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


部分VC全员放假,不再看项目;

部分VC开始裁员,并增加“投后”的编制;

部分2015年募集的天使基金花光了几亿资本,也拿不到新的募资;

部分专注于早期项目的FA解散。资本正在用脚投票,逃离沉船。




这个冬季其实在2015年已经到来,但那时热钱烫手,疯狂的VC用金手臂强行托起了下沉的大盘,甚至有VC一手拿钱,一手拿项目计划书,游说大公司里的精英出来创业。


现在潮水退去,露出满沙滩的裸体。


没人知道春天何时到来。





趋势归趋势,个案归个案。即便冰天雪地,也会有顽强的婴儿在恶劣环境里存活下来。


比如郭靖……
比如岳飞……


如果你希望自己是存活下来的那个人,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1 大大降低用户获取成本

比如解决了一个特别大的痛点,引发交口相传(Keep);比如吸引用户参与和分享,带来病毒传播(Faceu)。


#2 远远超出平均线的盈利能力

比如有优质的商品(正品海淘),坚挺的销售品牌(赞那度),有效的用户付费模式(分答)。



(健身APP:Keep)


两个条件满足任一个,才有可能,对,仅仅是有可能存活下来。


如果用户获取成本压不下来,而盈利方式又是“广告”或者“分销”这种大路货,那么必死无疑,不必心存侥幸。无论你在产品打磨上面花多少功夫,把用户留存率提高到怎样的地步,都必死无疑。


入口(CPA)和出口(ARPU)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打个比方,大商场一层的铺面租金之高,只有卖高毛利的奢侈品、化妆品、大牌时装才能存活。


在过去,我们并没有这么悲观。因为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阶段,CPA一度很低,低到3块钱以下;资本也没有现在这么理性,即便盈利方式是大路货,他们也愿意慷慨掏钱。


但这些好日子都成为了过去式。


现在你很难拿到投资,拿到投资后只挣回来几十百把万个用户。那些野蛮生长,简简单单刷个榜就能做出几百万激活,拿到几千万投资的往事,是存在于歌谣里的历史。







如果创业的土壤如此贫瘠,加入成功产品会不会更好呢?


毕竟他们有巨大的流量,能解决一部分用户获取成本的问题。


这得分好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成功产品大多数已经形态固定,很难靠打磨或创新推动其成长主体部分需要的是维护、优化、观察与等待机会,小心翼翼地增加功能,不去打搅和伤害老用户。


如果老板不满足于这些小动作,他多半想要拓展分支场景,复制“微信IM→微信朋友圈”的辉煌成功,但结果多半是“支付宝→支付宝社交”这样的笑柄。


专业人士都知道产品形态固化后,拓展分支场景比重新做一款新产品更难得多,但老板未必是专业人士,更未必听专业人士的,他有着一颗熊熊燃烧的“突破天花板”的野心。


那么成功产品直接做新产品呢?廉价的流量导入新APP。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除非是实现路径清晰的主流市场需求,比如电影票,比如送餐,比如音乐,直接用资源碾压竞争者可以获胜;此外的个性化领域,成功产品鲜有分裂繁殖的成功案例。




微信这种解开魔咒的个案什么也说明不了,产品票友很难理解个案与规则之间的差异,他们只爱看英雄战胜宿命的神话。


所以成功产品并不是桃花源,冒失的进击大多以失败告终。


上位者趋于保守,整个产品市场趋于紧缩,缺少资本与流量的支持,新产品数量锐减,产品相关的职位也锐减,失业的黑雾弥漫开来,高企的薪资水平随着潮水退去而回落。


我希望自己的预测是错的。





今年我说过一句极其残忍的话:




每年成百上千的新产品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冒出来,但我看不见几个脸上有皮有肉的,齐刷刷都是骷髅。那些我喜欢的新锐产品也不例外。


既然凛冬已至,创业还有什么意义呢?


从2011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已经冷却。我觉得,如果你还愿意选择创业,加入创业,可能出于以下的三个理由


#1

在感兴趣的产品方向上,和一群喜欢的人去冒险,对产品有着足够的话语权与控制力,作为参与者而不是执行者,将自己的血脉融入其中


#2

小规模的创业团队分工模糊,行动敏捷,通常比大团队的成长速度更快数倍。以我自己为例,创业一年的个人能力成长抵得上在网易的三年。


#3

2016年的创业氛围早已不再像2012年那样,拿着低薪过996的苦日子。创业团队的薪资通常在行业平均线以上,加班甚至比大公司更少。相比起来大公司更稳定,创业团队则有更好的工作氛围。


选择哪一边取决于你喜欢循规蹈矩的安定日子,还是自由散漫的任性人生。或许交错着来?两个都体验一下,才不会枉费青春。


如果以上三点都适合你,可以多看看创业市场的机会。


如果一心想赢,想成为赢家或是跟随赢家,就别去创业,别让自己从失望到绝望。


人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浪漫的事,大多数人也并不是浪漫的人,他们为生活所迫,为房贷和子女所迫,为养家糊口所迫。


那么创业与你们无关。


它属于

桀骜不驯的人

与命运作战的人

内心燃烧着火焰的人

不甘于遵守规则的人


他们是

傲慢的游侠

冒险者与海盗


对我自己来说,经历过这样的日子,才是完整的人生。


书 单 君 说

或许子威提到的互联网创业,离很多“书米”有些距离,但书单君很欣赏他在这篇文章中展现的清醒承担


大家别看他现在对惊涛骇浪的互联网市场侃侃而谈,事实上他的公司也曾面临严重的资金难题,几近倒闭,九死一生。


正如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的:“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这句话提到的——清醒的头脑和强健的承受能力,至今依然是评判一个人心灵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不顾形势凭着热血往前冲只是匹夫之勇,但清醒洞悉环境后,毅然决然冷静前行,才是真正的勇者无畏,也正是互联网或者其它创业市场需要的精神。


p.s. 昨天的女排决赛,“书米”们都看了吗?书单君可是激动了一整天。


可能是心情太好,所以给大家发货的速度都快了起来。哈哈哈,第一批“容月“已经全部发出,前100位下单的“书米”估计1-2天内就能尝到手工月饼的美味了,想起来就很开心:)


尝过后有什么感受和评价,都可以在书单留言告诉我,希望你们和家人都能够喜欢。


还想提前订购的“书米”

可点击下图,进入专属购买链接




本文首发简书,作者纯银V(郭子威),书单获授权编辑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gulimedia@126.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