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好珍惜,那些每天7点起床的疯子

2017-01-27 新春愉快 书单


“书米”们早,今天是农历除夕,大伙儿是不是也回到家准备过年啦?


当你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书单君应该正在贴春联。没错,书单团队已开启假期模式,所以接下来的四天,没有文章更新。如果实在想我,可以悄悄给我发个红包,O(∩_∩)O哈哈~


猴年的最后一次推送,就不给大家看烧脑的文章了,今天这篇的文体,粤语叫“倾计”,四川话叫“吹垮垮”,山东话叫“拉呱”,东北话叫“唠嗑”。


普通话:咱们来聊聊天儿吧。


大家说猴不猴哇?





1




几天前,我曾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张图片:



没错,我每天起床前就是这样的节奏。6:00的闹钟是预热,6:15是警报,6:30是正式醒来。然后,把要发的文章检查一遍。7:00,发送。


以前我可不是这样的。当记者的时候,早上7点可能是刚刚熬了一个通宵,把稿子发给编辑后上床睡觉的时间。做书单的前大半年,因为是隔日更新,我也还能时常赖个床。


因为不断有“书米”催着发文章,去年3月7日起,书单改为每日更新。没想到,我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自此之后,每早七点,我雷打不动地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好书。这事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天天如此,估计九成的人都得疯。掐指算算,除了个别特殊的节假日,我已经坚持了300多天。


我常和小伙伴们讲: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一定会有人看到你的努力。




2




其实有很多次,我是想偷个懒停下来歇几天的。可每次看到“书米”们的留言,我就把心里的懒虫又摁回去了——



书单君由此想到,其实这300多天,还有许多素未谋面的朋友在陪着我一起坚持。


如果你留意的话,应该能注意到,有几位“书米”每天都会给我们留言,俨然已成为书单评论区的网红。


比如@Sandara 


她的留言通常是这个篇幅


不仅写得长,而且引经据典,特别精彩,每次都让我想鼓掌。一度还有人怀疑,她是书单君找来的“托儿”。


大概在四个多月前,书单搬到新的办公室,没想到,@Sandara 打探到了我们的新地址,特地从武汉寄来一大箱小龙虾。现在想起,还是唇齿留香,那份感动,也让我至今铭记在心。(这样的托儿,请再多来几个)



在收到小龙虾后不久,我们又收到一箱大闸蟹(为什么寄的都是吃的呢,我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



它来自另一位“书米”@小征。


和@Sandara相反,@小征一般是晚上来留言,有时看她发出评论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但和@Sandara一样,小征的留言也常常是几百字的长文:



书单的推送时间是早晨7点,如果有人总是在十几个小时后悄悄来留下评论,只能说明,她心里真的有你。


在前几天给@小征的回复中,我说:


“小征每天都在晚上10点以后才留言,每次都超过一两百字,而且能看出来,是读过几遍文章,认真思索写下的。这个时间,大概除了我,已经没有什么人能看到了吧,当然,也肯定与沙发无缘了,能如此坚持,想必是有实在的收获吧?需要感谢有一位如此爱学习的小伙伴在天天坚持。”


@Sandara和@小征都是年轻的“书米”,书单能被她们关注也许并不意外。可有些“书米”的到来,则不得不让我感叹公众号的神奇。


比如@喜洋洋


她每天都会来留言,特别的头像和名字使她在评论区里有很高的辨识度,而且不知道是打字太快,还是有意为之,她的标点符号总是很洒脱随意,,,还经常会有错字。


起初,我以为喜洋洋是位年轻的段子姑娘,常常相互开开玩笑。


有一天,我随口问她:“喜洋洋的头像是什么含义呢?”


她回复我说:“名字是孙子帮忙改的,头像也是随便找的,管不了那么多。”


(゚Д゚≡)!!!


我这才知道,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后来一直称她为“洋洋奶奶”),孙子都已经读大学了......


为什么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会天天来读定位在中青年人群的书单呢?从洋洋奶奶的一条条留言中,我逐渐了解到了她的生活。


奶奶1946年出生,1970年结婚。老伴儿健在,但因为中风,已经卧病在床十年了。她每天早上起床,先伺候老伴儿,再张罗早饭,忙活完了,7点多就会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单的文章,给我们写留言。


她的话常常很阳光,很正能量


有些谈婚姻话题的文章

她作为过来人的留言则更值得品味


我记得在相关的研究报告中看到过,55岁以上的微信用户只占全体的1%。想必,70岁以上的用户大概不到0.01%。在奶奶身上,我有幸看到了这0.01%的世界。


曾经,洋洋奶奶的生活是这样的:照顾老伴、邻里唠嗑、打麻将、看看戏剧、跳广场舞,等待着家庭的每一次团圆。


但现在,奶奶每天7点看书单文章,学会了用手机打字,有了书单君这个“网友”;还在孙子的帮助下学会了网购,偶尔来书单小店买东西,说要“帮书单君分担一下”;还会和家里人分享在文章里看到的观点......


她说,感谢书单带给她的改变


想到创立书单之初,我并非志存高远,改变潮水的方向?做读书的理想国?从不敢夸下如此海口,只是希望通过文字养家糊口做点不一样的事罢。


如今每天看到像洋洋奶奶这样的留言,我慢慢觉得,书单的存在,有了一点点让我欣慰和骄傲的意义。




3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华书局出版的《康熙字典》销量非常稳定,总是保持在年销6000册的水平。对一本并不那么大众的工具书来说,这个现象多少有点特别。


中华书局的领导很困惑,就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南方省份销得最好,每月都有固定的群体购买。具体一打听才知道,买书的客户都是做博彩业的。因为《康熙字典》的文字排版稳定,不会轻易变更,且无差错,是最好的博彩业密码工具书。


除了博彩业,还有取名和篆刻从业者也是主要买家。


对于一本通常以为是给语言学、文字学研究者使用的辞书,这样的购买群体显然是编辑在做书时没有想到的。


所以,你永远不知道,花开之后有谁闻到了香气,并且为之沉迷。


除了上面提到的@Sandara、@小征、@喜洋洋,还有很多“书米”每天陪着书单一路走来。


比如

头像是容嬷嬷、各种葛优躺的

@ChenCheng 姑娘


比如

新婚大喜也不忘一早来留言的@元気少女


再比如

经历牛逼闪闪、让我涨了不少知识的“大梦”

@BigDream_萌滚滚


当然还有

戏称我为“师傅”、每天互相问好的“徒儿”

@江孝华


还有太多太多温暖的名字,我无法一一列举。创业很苦,但与你们的相遇,让书单君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4




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名叫菲迪亚斯。大约在公元前440年左右,他接受委托,开始雕塑雅典帕台农神庙顶上的神像。


经过数年的辛劳,神像终于完成了,而且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但是,当菲迪亚斯去索要工钱时,却遭到了雅典城司库的拒绝——


“这些神像,”司库狡辩:“矗立在神庙顶上,而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除了神像的正面外,其他几面没人能够看到。而你却雕刻了神像的全身,连没人能看到的背面也雕刻了,浪费了我们不少的钱财。”


“您错了,”菲迪亚斯反驳:“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


“上帝看得见”,这句话后来也成了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座右铭。而菲迪亚斯雕塑的神像,2400年后的今天依然矗立在帕台农神庙顶上。



书单君不敢比附先贤和大师,但做公众号这件事,有时候和菲迪亚斯雕塑神像很类似。


这一年多来,只有书单君和小伙伴们知道,有多少稿子因为反复修改仍不满意,最后只好无奈放弃,又有多少书单商城的产品因为试用时有细节问题,反馈给合作方改进而一再推迟上新。


“书米”们就像注视着菲迪亚斯工作的雅典神明,书单哪里用心了,哪里懈怠了,哪里马虎了,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到。


所以,我常和小伙伴们讲,“我们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日如此,天天如此”。


在书单君最近的招聘文章下,“书米”@王宁说:


“我想作为一个公众号,无论是很小的个体还是那种企业订阅号,要想吸引读者,不在于把每句话说的多漂亮,而是要真正地去考虑读者的需求。

譬如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非常柔软非常干净的角落,一篇好的文章,是会对这些东西有所触动的。

再就是,我觉得笔者应该不忘初心,为了推送一篇好文章,改稿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情吧,很多人大概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本着负责的态度吧。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很可笑的是热爱文学的医学生,近两个月刚有了自己的微信公共号,就33个关注的,我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能把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在我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对书单君来说,我的坚持就是读书、写作,为大家分享知识、与“书米”们一起实现更好的生活。



吉恩·福勒曾说:“写作非常容易,只不过是用两眼瞪着空白稿纸,直到把你的前额瞪出血罢了。”


2017年,书单君注定还要经常面对这样的痛苦,但还好,你们一直都在,陪我聊天,给我鼓励。


那天,我看到了一条微博:


跟一个人说了很多话,就是把生命分给了他。


顿时特别感慨:这样说来,我和“书米”们也算是“生死之交”


据说,“我想和你一起睡觉”是耍流氓,而“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就是情话。


所以,啥也不说了,新的一年,我们这些每天7点一起醒来的人彼此好好珍惜吧。


再次祝大家新春愉快,鸡年吉祥!

我们2月1日再会!


对啦,还有个事:前两天,书单君发起了一个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邀请大家在春节假期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你眼中的故乡,以及故乡的故人故事。大家过年吃好玩好的同时,别忘了拍拍照哦。


点击下图,就可以参与征集活动了

👇👇


另:书单招聘还在继续,如果你年后打算换工作,可戳此查看岗位详情书单招聘|和谁一起工作,到底有多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