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集就可以演完的《人民的名义》,非拖成55集,全怪这三个字

2017-04-08 推荐好书的 书单

上一期,书单君和大家分享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忍不住想讨好别人?》(☜点击阅读)


这几天,“书米”们的朋友圈,一定都被那部《人民的名义》刷屏了吧?


本来我没太当回事(毕竟对国产剧失望太久),后来被达康书记的各种表情包轰炸后,我一口气恶补了10集(捂脸)……



我一边看一边在想:这剧怎么就火成了现象级呢?


因为老戏骨表演给力?也许。可是陆毅拖后腿也很严重啊。


因为剧本写得好?说实话从第3集开始就有点拖沓,让人想不停按快进了。


最多的说法,是内容尺度大。可是私藏几亿现金这种事,新闻早就报了,并不新鲜吶。


所以我倒是觉得,与其说大家因尺度而狂欢,不如说是被真实所打动。


这种真实性,其实是通过藏于剧中、像幽灵一般无处不在的三个字展现的,那就是——


潜规则。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书:《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因为,“潜规则”这个传神概括了政治圈、商业圈、文娱圈那些隐秘通行做法的概念,正是脱胎于此。


今天,书单君也想提升一下尺度,和大家聊聊这本书,以及《人民的名义》中,那些你未必会注意到的官场潜规则。


到底啥是潜规则?


说到这个流行概念的内涵,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发明者,也是《潜规则》这本书的作者——《炎黄春秋》前总编辑,历史学者吴思



吴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农民报》(现《农民日报》)当记者时,接到了一封群众写来的爆料信。


信中说,河南省开封地区农业部门的领导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


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


这就是后来人们见怪不怪的,利用“双轨制”牟取私利的问题(所谓“双轨制”,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虽然违反国家规定,但仍屡禁不止。


吴思当时刚刚大学毕业,想象着自己可以曝光丑恶交易、成为除暴安良的英雄,可没想到的是,当他前去采访调查时,那些他本以为会被掩藏起来的类似贼赃的条子,居然都保存完好,像公文档案一般,内部人更是毫无避忌。


事实上,在他的报道发出、有关部委重申制度几个月后,条子依然在批,和报道前毫无区别。



吴思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外,在种种文明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成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他把这种东西,命名为“潜规则”。当他带着这一视角去读《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明史》时,发现曾经的满目混沌忽然变得眉目清楚。


原来,历朝历代,在新官赴任、征收赋税、选贤任能、社会公平等问题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成文的潜规则支撑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而在《人民的名义》中,更是将诸多当代官场的潜规则,展现得淋漓尽致。



潜规则一:同僚犯事,是“拘”是“规”?


《人民的名义》开篇就是一场争夺办案权的好戏。


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有腐败嫌疑,最高检反贪总局要求汉东省检察院协助办案,立马把人控制起来。


然而,当汉东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刚出门准备行动,就被检察长季昌明把车拦下了:


干嘛?你要动厅局级干部,招呼都不跟省委打一声?行动暂停,跟我到省委进行汇报!



秘密行动,分秒必争,陈海很无奈,但还是跟着季检察长到了省委。


这次汇报,现场落座的共有5个人:


1.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

2.汉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

3.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

4.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

5.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



会议争论的焦点,就是该协助最高检直接把丁义珍“拘起来”,还是本省里先“规起来”


所谓“规”就是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这是由纪检部门所做的行为,是党组织对党员是否违反党的纪律的调查。而“拘”则是指走司法程序。前者的“操作空间”明显大于后者。


此时,5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利害计算”此处官场潜规则,实为利益博弈,电视剧表现得恰到好处。


首先,官职最小的陈海意欲遵循“明规则”,协助最高检直接“拘起来”。他的逻辑是,地方检察院受最高检垂直领导,这样做理所当然。



但陈海的领导,检察长季昌明,在来的路上就道出了玄机:地方检察院接受双重领导,除了要听上级机关的,还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及党委的领导。两边都得罪不起,尤其得照顾后者的感受。


所以,季昌明寻思,拘起来还是规起来,得先等省委表态。他的利害计算,是平衡术。


而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倾向于“规起来”。他担心查自己的副手会引起投资商恐慌,也怕被冠以用人不当的帽子,影响了他竞争省长的分量。


所以,他的利害计算,是出于仕途考量。



第四个人,公安厅长祁同伟,则附和李达康意见“规起来”。他的利害计算在于讨好李达康,替他临时站台,另外还有不便剧透的其他目的。


剩下级别最高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他一方面要听取各方意见摆平衡术,还要考虑最高检的“明规则”。同时,也许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让他故意拖延时间一度把皮球踢给新到的省委书记沙瑞金。这种处理这件事的原则,同样来自利害计算。



所谓的潜规则,正是这种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5个人从各自利害出发争论不休,丁义珍就得以在接到通风报信后钻了空子,潜逃美国。


所以说,反腐难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潜规则带来的恶果。


否则,按照明规则的话,丁义珍果断被抓,那《人民的名义》只需拍2集就好了。



潜规则二:要办事先送礼


在《潜规则》中,吴思发现,官场的送礼行为,可谓“历久弥新”。


帝王时代,由送礼演变成“行贿”,仅隔着一层纸。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政治高压政策和宣教思想的加强,官场送礼和行贿受贿鲜有发生。


但是,到了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却出现了“红包”现象,红包大小与官员级别成正比,甚至被当成权利运作的润滑剂。


名义上是联络感情,实则败坏人心,还易导致买官卖官。它是政治廉洁的一大敌人,也是历朝历代屡禁不止的潜规则。


《人民的名义》里

有两幕戏对此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一幕,大风服饰厂老板蔡成功,跟山水集团起了股权纠纷,求告无门的他找到了发小、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


他先抱着茅台酒、中华烟上门,用发小情做引线,结果被无情拒绝。接着,他又准备送上特别订做的西服,还是被拒。



识相的蔡成功,出门后隔了一段时间又返回,对侯亮平的孩子发起“进攻”。


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通过送礼,即所谓的联络感情,利用侯亮平的职权影响力为他摆平烦恼。


送礼潜规则,打的是感情牌,实则是一种利益交换。



第二幕,则是汉东省官僚给退休的老检察长陈岩石送礼。


作为老干部,陈岩石本来门前冷落。结果,被人发现了他和新来的省委书记不同寻常的关系后,他就成了“围猎”目标,送名贵花鸟和盆景的人,一批批络绎不绝。



而算计精明的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也立马屁颠屁颠提着礼物去看望。


觉得送礼物不起眼,还把袖子一撸,跑到院子里卖力锄地,大献殷勤。



无论锄地还是送礼,祁同伟的目的也只有一个:


换取被上级注意乃至晋升的机会。


吴思在《潜规则》一书中说,送礼现象是中国官场潜规则的一种心传(无师自通):


(下级)与上级领导和部门联络感情的利益如此巨大,送红包便势在必行了。有了这种根基,没有名词可以发明名词,没有经验可以摸索经验,没有传统可以创造传统。


在恶性循环的政治环境里,送礼是许多人升官发财的捷径,也是行贿受贿的发轫端。因为送出去的,往后必定要千方百计加倍捞回来。


当下中国,变相的送礼——贿金动不动就以“吨”计。比如剧中“小官巨腐”“面币思过”的赵德汉,还有剧外涉案金额达5亿多的前天津市公安局局长武长顺,真是把毛爷爷时代的贪官刘青山、张子善,碾成了渣。


而这些巨额钱财,没有一笔不是在潜规则的隐蔽外衣下交换所得。



潜规则三:别站错队


《人民的名义》中还揭示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官场现象——政治裙带促成的帮派团体。



随着剧情推进,你会发现剧中很多高官,是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学生或者校友,比如公安厅长祁同伟、反贪局长陈海等等,这就是所谓的“汉大帮”。


而汉东省政治生态中的另一派,就是由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的秘书们组成的“秘书帮”,以李达康书记为首。



在官场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里,你可以看到省委常委会的勾心斗角,公安厅长私下与省委副书记探讨任职人选、政治结盟等,这都是明规则以外潜规则的反映。


官场之所以有所谓“站错队”、“靠山”之说,就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政治裙带极大影响了官员的仕途命运。


在这张编织甚密的中国式关系网里,生物链最顶端的是官员和富商。裙带内的结盟和相斗,胜者为王败者寇。

 

一个良性、透明的政治权力结构,则是排斥裙带关系的。近年来,几起举国哗然的副国级贪腐案中,无不隐约可见政治裙带的官场潜规则。



潜规则四:任用机制


《人民的名义》里多次提及,汉东省老检察长陈岩石,对已升任副国级的赵立春颇有怨言。按照陈岩石妻子对省委书记沙瑞金的讲法:两人以前一起供职,曾结怨。


结怨的后果就是,对方打击“卡人”,不给你相应的政治待遇。



众所周知,中国党政干部的任免与选拔,原本有相应的选举和组织法。但同时,也存在些潜规则。


比如,组织法和选举法中虽没有写明,但党政干部的任职,却无形中与年龄相关,形成了约定俗成或者通行的规矩,一般而言:


提拔副处级,不能超过35岁,

提拔副局级,不能超过45岁,

提拔副省级,不能超过55岁。


陈岩石在战争年代,为入党故意把年龄报大了两岁,这导致他在晋升副省级时,被赵立春抓住,吃了个哑巴亏。



再比如,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的升迁梦,也反映着任用机制的潜规则。


祁同伟一直想当副省长,为了获得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支持,几次想给李达康送人情。这反映出的规则是,其职位的升迁,省内主要领导的支持必不可少。



按照干部分级管理权限,副省长是中央管理的干部,考察和任免权限都在中央。


但是,汉东省委有向中央推荐副省级干部的权力,这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动议环节。


在电视剧中,因省委书记沙瑞金识破了祁同伟的心机,加上李达康在省委常委会上直言祁同伟是靠“吹吹捧捧上来的”,于是省委常委会冻结了包括祁在内的一批干部调整计划,要求组织部门重新进行考察。



省委书记和省会城市“一把手”明确反对,祁同伟想在省内晋升副省长,机会渺茫。


✎✎✎


数百年来,尤其在帝王时代,潜规则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官商勾结,有它;权力寻租,有它;人心败坏,有它。它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官本位思想的变种,政治清明的天敌。


2008年,《新周刊》曾对吴思有过一次采访,记者问:发现潜规则,你心情会更灰一点儿吗?


吴思的回答,初看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我心中窃喜啊!我找到它了!这是第一个感觉。另外就是把东西说透了,其实它不是无奈,而是更好办了。一说透了,你就好分析了,你就别拿那大话、虚话糊弄我。要害就摆在那儿了。”


再一琢磨,其实他说得挺对。因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先发现问题。


也许就像《人民的名义》所做的,把官场的真实生态呈现出来,彰显的其实是我们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


官场的“潜规则”会最终消失吗?


书单君情愿给出一个乐观的回答。我相信当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时,见不得人的东西都会无所遁形。


那将是国家之幸,也是人民之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