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25岁性教育书单:性不是洪水猛兽,无知才是
最近,王振华猥亵儿童案在网上不断发酵,五年的刑期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太轻了。
但更不幸的是,类似的性侵害,法院平均每天都要审结7起——而实际发生的案件数量,远高于此。
面对如此频发的性侵事件,法律必须提高量刑,予以严惩,这个完善的过程需要时间,但有一件事,我们现在就可以做,那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之前在写关于性侵的文章时,很多家长都留言,希望书单君能出一期性教育书单。在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后,今天我终于把这份书单整理好了(具体书单见文末)。
现在,让我们先从这本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书聊起吧——《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胡佳威常年专注于性教育普及工作,在6年的时间里,他将儿童性教育带进了全国500多所学校。
《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囊括了他在性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常见问题,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可以说,这本书是“手把手教你如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希望读完之后,每个人都能消除疑虑与误解,轻松谈性。
“孩子知道得太多了,会早熟吗?”
“半数以上家长不知道性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2015年,社科院调研过2万多名家长后,得出的结论。
但根据多年的科普经验,作者认为,“不会教”可能只是问题的表象,更深层的阻力是,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打算让孩子了解性。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性是洪水猛兽:“我的孩子知道得太多了,会不会导致性早熟?做出什么不该做的尝试?”
这种担忧很直观地反映出,人们对性的消极态度。
父母不会担心化学成绩好的孩子,会造一个炸药把学校给炸了,但是会担心了解性知识的孩子早熟,过早尝试性行为。
实际上,性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从没接受过性教育,不也好好长大了吗?
可问题是,现在的环境和原来完全不同。十几年前,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和广播,但是现在,哪个孩子能完全脱离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就是给孩子看儿歌视频,都能蹦出有性意味的小广告。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很早就接触到了性知识——我们从来不缺性教育,缺的是正确的性教育。
不管是不想教,还是不会教,这种禁欲式的性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禁止本身就是一种诱惑。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再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小广告”,孩子想了解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就跟了解一个水枪如何使用,一个字如何书写一样自然。
< 锵锵三人行 >
相比于孩子的“坦然”,大人们往往遮遮掩掩。
当孩子向家长问出一个和性相关的问题时,很多家长会纠结到底该如何回答,怎样把握回答问题的尺度。
事实是,家长自己正确看待性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性教育。与其纠结如何回答好孩子的问题,不如用自己坦然、科学、积极的性态度去影响孩子。
美国医学博士大卫·鲁本曾说过: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从阴茎到阴道的七寸旅程,我们也都曾经在母亲的子宫中生活过二百八十天,现在我们没有理由,因为那是我们曾经旅行和成长的地方而感到羞愧。”
只有家长自己坦然说出和性相关的话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这本书的开头有一个关于性教育的测试题,书单君选了其中5个:
如果选择了4或5个A,说明你对性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这本书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
如果选A的次数在4个以下,说明你对性教育的态度相对保守,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会让你惊讶,但不妨试试先了解,再做判断。
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或许这篇文章、这本书,可以在一些家长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能让他们逐渐开始正视性教育。
因为性教育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产生,并不在孩子,而在家长。
抓住性教育的黄金期
0到6岁
在性教育开始时间上,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到了青春期才开始。
但其实这混淆了性发育和性发展的概念。性发育更多指的是生理上的发育,比如青春期两性特征的发育。
但性发展除了生理,还包括心理。所以性发展从出生就开始,伴随了我们的一生。
其中,0~6 岁,是性教育的黄金年龄。
当孩子出现第一个与性相关的行为,或向父母问出第一个与性相关的问题,就是我们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生殖器,明确生理性别,以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 一条视频 >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在3岁前,有段时间对自己的生殖器特别感兴趣,经常用手去摸。
看到这种行为,家长往往会制止,要么语言上呵斥,要么直接拍掉孩子的手。
其实,孩子的行为很正常,家长的制止反而是错误的。
因为孩子发现只要自己摸生殖器,就会引来家人的阻止、责骂或拍打,他就会开始感到焦虑,认为生殖器不是一个好东西。
这个第一印象会一直潜伏在潜意识中,让孩子对生殖器有一个不好的印象。而一旦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就等于把家庭性教育的大门关闭了。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很简单,就是不要去管他,当作没看见,这种时候越是干预,孩子反而会越好奇和着迷。担心卫生问题的话,可以让孩子勤洗手。
在孩子眼里,生殖器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他只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体,有问题的反而是成年人看待生殖器的眼光。
3岁之前的性教育,并不指我们对孩子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对孩子做了什么。家长养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孩子的性教育。
“我从哪里来?”
这个经典问题,孩子在4岁之后,很可能会提出来。
以前父母的回答通常是:“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而现在,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2017年时,作者在小学生夏令营中做过一次调查,孩子们的回答变成了“充话费送的,爸爸打游戏充值送的……”
当场40多个孩子,只有一个,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可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大多数家长依然不会回答。
<来自黄磊采访>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简单直接地回答问题。
比如,两三岁的孩子问起这个问题,家长可以说“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
4-6岁的孩子可能会接着问“我在妈妈肚子的哪里”。家长可以继续解释:“在妈妈的下腹处有一个叫子宫的地方,小宝宝以前就住在妈妈的子宫里面。”
如果觉得平时讲解不方便,在孩子6岁之前,还可以选择亲子共浴的方式,自然且真实。
家长可以轻松地帮助孩子了解两性身体的区别,让孩子接纳自己的身体,教会孩子清洗生殖器,同时帮助孩子树立隐私意识,不让别人触摸隐私部位。
青春期孩子自慰,要管吗?
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育,青春期往往是问题的高发期。
这时候,性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之前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更容易接纳身体变化,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就算有疑问也会主动询问家长。
而之前没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很难坦然接受自己的改变,也不敢跟家长谈论类似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女生第一次来月经,以为得绝症大哭”“少年因耻于勃起挥刀自宫”这类新闻。
所以,青春期的性教育,应该在孩子身体发生变化之前就开始。
除了必要的生理知识,很多观念上的问题也应该提前跟孩子沟通。比如,很多家长都会提到——发现孩子自慰怎么办?
自慰,经常被称为“手淫”,其实这是一种错误且污名化的称呼。因为自慰不一定用手,而且它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生理活动,不涉及道德层面。
但目前,网上有大量“自慰会伤害身体”的错误信息,什么“一滴精十滴血”,孩子看了之后会非常焦虑,担心影响身体发育。
这时候,家长应该正面坚定地告诉孩子,自慰不是一件坏事,很多人都会自慰,这很正常。你可以适当自慰,只要注意好隐私和卫生,有问题可以随时跟父母聊。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有一次,家长跟作者咨询,11岁的女儿最近在看成人漫画,刚开始他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告诉她这个年纪不能看,但并不管用,孩子后来还是会看。
其实,孩子并不是一旦接触了色情信息,就“堕落”了。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过这些信息。
我们不能妄想孩子在青春期对性不感兴趣——这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就是靠这种原始的本能不断繁衍的。
家长害怕孩子接触色情信息,归根究底是担心,以孩子目前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无法辨别色情信息中的错误信息,会被错误信息误导,甚至为之着迷和堕落。
而且色情信息里往往有很多夸张、物化女性、扭曲人性的表演。所以作者建议,当发现孩子接触色情信息后,别恐慌,也不要简单粗暴地说“这东西有害,小孩子不要看。”这句话对大多数孩子几乎没用。
家长要做的,是主动和孩子分享正确的信息,以及识别错误信息的方法。当你客观地向孩子指出其中的错误信息后,孩子真没有那么容易被成人影片摧毁。
这本书中提到了41个常见的性教育问题,但总有一天,孩子会问出一个书里没提到的问题。这时候,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始终认为性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科普,更是对孩子价值观和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之前,联合国提出过“全面性教育”的概念,其中包括性别平等、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教育,生理知识只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
父母在回答孩子一个关于性的问题的同时,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价值观——从对事情的不理解,到尊重与包容,从是非黑白的二元价值观,到丰富多元的价值观,这才是性教育的核心。
性教育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教育,多元、平等、包容的价值观,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
最后,《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这本书年龄跨度较广,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都适用。
但篇幅所限,每个年龄段的内容还不够详细,所以,书单君按照不同年龄准备了一份书单,方便大家选择。
📝3~6岁
📝青春期10~12岁
📝全年龄段
以上为建议年龄,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灵活选择,最后,书单君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课堂。
因为重要的“性”,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 | 燕妮 编辑 | 黑羊
图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日荐书 ➠《重要的“性”,影响孩子一生》
原价 46元,书单优惠价 34.5元
戳此购买↓
每天都更新,高产时一天更2~3条,也有可能。
作为一个特别有包袱的人,关注我的人多了,可能会露脸。
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
关注我
👇👇👇
不要在发生性侵案后,才想起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