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了8年多CEO,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2015-11-03 书单君 书单



本期分享人:书单君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后台


上一期,书单君和书友们分享了

《还记得刚识字时,人生的第一支铅笔吗?》

(点击阅读)

这一期,和大家分享一本有关创业的书。


这本书的英文名为《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如果直译,可以是如何完成比难更难之事”,但编辑将它翻译成了《创业维艰》,其实更为精准。



它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既是硅谷资深创业者,也是 “硅谷最牛的50个天使投资人”之一。他原本是位热爱嘻哈音乐的文青,但他出现在《财富》杂志封面时,却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在他的眼里,创业绝不是激昂的《燃情岁月》,而是残酷的《搏击俱乐部》。据说,一个公司至少会有2-5次走到悬崖边缘,这家伙遇到的是10次,最重要的是,每一次他都活了下来。


创业中的挣扎


“创建公司之初,每一位企业家都怀揣着一个清晰明确的成功梦想。你会创造一个极其优越的环境,雇用最能干的人加入你的团队,你们会齐心协力,研发一款令客户满意的产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为了使梦想成为现实,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奋斗,你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按计划进行。


从一开始,你的公司就没有跟上你所设想的步伐。


你的产品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市场和你想象的大不相同,你的员工正在失去信心,有些人已经辞职。在辞职的员工中,有些人还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离去令剩下的人们开始怀疑继续留在公司是否明智……


在本的描述中,这几乎是创业者的常态,而他本人则一再经历。他用了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创业史:


“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书中的前两章,记录的几乎都是这些血泪史

比如,有一段时间,他们遭遇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抢走了他们的重点客户,公司的股价不断下滑,团队也疲惫不堪。


我知道我遇上了劲敌……我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再也喊不出 “加油,加油” 之类打气的话来。我决定和团队实话实说,看看大家有什么反应。我召集了一次全体会议,发言如下:


我有些坏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现在正被 BladeLogic 公司打压得狼狈不堪,问题出在产品上。照此下去,我只好将公司贱卖。 手里没有稳操胜券的好产品,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我需要你们每一个人做点儿事情。我要你们今晚回家,和你们的 妻子、丈夫、其他重要的亲人,或最关心你的人认真谈一次话,,告诉他们,“本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需要我。” 我需要大家早来晚归,我会给大家买晚饭,和大家一起守在这儿。我们决不能犯任何错误,因为我们的枪膛里只有一颗子弹,必须一击命中目标。


此时此刻,当我要求团队又一次做出巨大牺牲时,我感觉自己难受极了。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写作本书时,我发现自己当时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下面是特德 · 克罗斯曼——我手下最出色的工程师之一, 多年以后对此事以及启动“达尔文计划”所发表的看法:


在Loudcloud公司和Opsware公司的历史上,我认为“达尔文计划”是最有意思也是最艰难的一个计划。整整6个月,我每周工作7天,每天从早8 点开始,到晚10点结束。大家全都开足了马力。我和妻子每周只有一次约会,时间从晚6点到午夜12点。第二天,即使是周六,我也得在早8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一直待到吃完晚饭。回家时基本在晚上11~12点之间。每晚,大家都是如此。


我们面临的技术性问题非常艰巨,大家必须集思广益,找出解决办法,并将其转化成真正的产品。

这很困难,但很有意思。在那段时间,我不记得有人退出。每个人似乎都在想“我们一定要成功,否则我们就得滚蛋,去另谋出路”。我们是一支紧密团结的队伍。许多新员工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将他们推入激流滚滚的大海,告诉他们:“好好游。”这对他们是一种宝贵的成长经历。

6个月之后,我们一举通过了以前久攻不下的产品研发的概念证明阶段。本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会及时给我们反馈意见,我们完成任务时,他会拍拍我们的肩膀,给我们鼓励。


8 年之后,当本读到特德所写的这段文字时,他哭了。这种患难与共的感觉,让他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小伙伴。




再比如

“9·11事件”发生时,本的公司Loudcloud最大的生意伙伴——英国政府差点因为恐怖袭击取消交易,紧接着,其最大的竞争对手Exodus公司也宣告破产,不可思议地快速失去了500亿美元的市值和8亿美元的资金。


“一想到未来的命运,我就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我不断地问自己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答案总是一样:破产,赔光所有人的钱,包括我妈妈的钱…我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可笑的是,这样的假设从未令我的心情有所好转。”


只有经营过公司的人,才会体验到那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几乎每一个CEO都会陷入深深的挣扎中。


“挣扎是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创办公司时的状态。

挣扎是人们问你为什么不退出,你却不知怎么回答时的状态。

挣扎是你的员工认为你在撒谎,而你却认为他们也许说得对的状态。”


在面临这样的深渊时,一个CEO最难做到的,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控制。


“在压力前,他们多半会形成两种错误观点:要么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因此担心焦虑;要么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所以过于乐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理想的态度是既果断出手,又保持理性,这样员工和CEO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


无路可走时

CEO必须具备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


如果你从书单君上面的介绍中,把这本书当成了一本故事集,你就错了。


用本的话来说,“挣扎是成就伟大的竞技场”,在公司无路可走时,CEO就必须具备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


创投教父阎焱曾经说过一句话:


一个企业最终取得成功,需要很多个正确的决策;但一个企业死掉,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策就可以了。


本之所能一次次死里逃生,就在于他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这本书,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的都是他20余年的创业心得和宝贵经验。


书单君之所以推荐,部分原因就是作者在书中的坦诚和直接,不装不藏,以及完全值回书价的干货。


比如,下面这些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如何解雇员工?

如何裁掉高管?

应该从好朋友公司里挖人吗?

在没有招聘经验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

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办公室政治?

该不该招资深人士?


这些都是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的难题,但商学院里却从来不会教你,也极少有人诚恳地告诉你创业的华丽外衣之下难以想象的艰辛。


但本·霍洛维茨却在这本书中和盘托出。


举个栗子

如何解雇员工?


这几乎是每个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是危机。本也曾犯过错,他最后得出的经验是这六步:


  • 第一步:保持头脑清晰。


  • 第二步:当机立断:一旦决定裁员,就必须尽快执行。如果走漏消息,就会横生枝节,麻烦不断。


  • 第三步:对裁员原因要有清晰认识——“请相信我”是CEO每天要对自己的员工所说的一句话,但一次裁员就足以令这种信任瞬间坍塌。所以,为了重建信任,对裁员原因,你必须实话实说。


  • 第四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因为如果将未经培训的管理人员置于裁员这一极为尴尬的情景之中,他们大部分都会无法应对。


  • 而且,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必须遵循一条黄金法则:自己的员工要自己亲自辞退,不能将这项工作推卸给人力资源部门或某个更严厉的同事,不能像电影《在云端》中那样雇用一家外包公司来完成。


  • 第五步:向公司全体人员发表讲话,因为那些留下来的人会非常关心你对待他们同事的方式。


  • 第六步:一定要让大家看见你,你一定要在公司出现。因为无论是被裁者还是留下的人,都想看看,你是否在乎他们。


再举个栗子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办公室政治?


这是个大多数CEO都讨厌和反感的问题,然而,为什么他还是不能杜绝呢?


本给出的解释颇出人意外,在他看来,几乎所有的办公室政治都是由老板开头的。


就拿给管理人员定薪酬为例。如果那些资深员工不时地找你加薪,示意你他们的所得远远低于应得,甚至暗示你他们手头还有别家公司伸出的颇具诱惑力的橄榄枝,你会怎么办?如果对方的要求合情合理,你也许会酌情考虑,然后给他加薪。这种做法听起来无可厚非,但其实你已经就此为办公室政治的蔓延埋下了祸根。


具体来说,你所奖励的并不是推动公司发展的行为。员工获得加薪是因为他提出了加薪的要求,并非因为他真的工作出色。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➀ 公司里其他跃跃欲试的员工很快就会依样效仿。没有不透风的墙。无论是这一轮竞争者还是那个先吃螃蟹的人,加薪与否都将与工作表现无关。你花时间考虑的,不是对方的工作业绩,而是政治问题。如果你对员工的驾驭能力较强,那就无须满足所有人计划外的加薪要求。最终,这些资深员工的加薪标准将演变为:先到先得。


➁ 仅仅因为对政治手腕不敏感,公司里那些默默无闻的员工将无缘这份计划外加薪。


➂ 你的员工从此次事件中总结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耍手腕的员工有钱赚。准备好听他们的集体号哭吧。




再比如

可不可以从好朋友的公司挖人?


这类问题看似简单,但处理起来却不简单。


这个问题的开场总是一样的:反正我需要人,而朋友公司的员工也正准备离职,我不要他,他也会去别人那里。


但本给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思考这种动态关系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你丈夫离你而去,你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和他约会吗?他肯定会和其他女人约会,所以,让你的朋友得到他难道不好吗?这看似符合逻辑,但其实并非如此,你肯定会失去朋友。


类似的干货还有很多,其实,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遇逆境——有时是创业,有时其实和创业没有关系。


“如果你能坚持到明天,也许就会发现,在今天看来似乎毫不可能的解决办法会赫然出现在眼前。


请记住,这是区分男人和男孩的方法。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挑战。如果你不想,那你根本就不应该开办公司。”


意犹未尽?戳下图购买《创业维艰》




本篇涉及书摘,由中信出版社授权刊载。转载请联系书单君(微信号:shudanjun)


查看上一期,请点击:《还记得刚刚识字时,你用的第一支铅笔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