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疯狂动物城》面前,《美人鱼》就像小学生作业

2016-03-13 来这找书☞ 书单


本期分享人:magasa书单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出处


上一期,书单君和“书米”们分享了一位已逝老人的故事

《都在谈AlphaGo,可你知道曾经的电脑围棋最强者,是这位中大老教授吗?》

(☝点击阅读)


这一期,和大家说说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疯狂动物城》。


去年以来,有一句话对我影响深刻,它来自畅销书《从0到1》: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和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个不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做出怎样不同的东西。”


这话几乎适用于世间的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中美之间,天地之差的电影业。


下面和“书米”们的分享这篇影评,来自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电影杂志《虹膜》的主编magasa。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却是书单君最为欣赏的。因为,他毫不避讳地指出了这个“不同”。



所有人都在为《疯狂动物城》而疯狂,我也连续去看了两遍。


之前第一遍就是单纯傻看,觉得喜欢,好看。第二遍冷静下来,看得更仔细,主要看画面上非核心的区域,看次要细节,就觉得钦佩,愈加感叹。

 

现在中国电影总说工业工业,那什么是工业呢?《疯狂动物城》就是电影工业的最高标准。



 

动画片比真人电影更能反映工业的实力,因为它对技术和协作的要求更高,不像真人电影有时候靠导演的天才灵光就可以拯救。

 

为什么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导演,不论多厉害,也没有跟诺兰、芬奇、卡梅隆一样出名的?很多人现在也不知道《疯狂动物城》三个导演的名字吧?




因为导演成了体制的一部分,体制比任何一个人,包括导演,都重要得多。个人的天才,要臣服于体制的运转。反过来,不埋没每个人的才华和创意的体制,才是有效的体制。

 

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常常是多人联合执导,这是动画创作的特色,其实也是因为一个人搞不定。




最近四五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我每一部都很仔细地在看,觉得它的创作比起过去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是从《疯狂动物城》才开始的。

 

自从约翰·拉赛特在2007年重返迪士尼,同时执掌迪士尼和皮克斯两家动画片厂的创作以来,迪士尼萎靡已久的动画长片接连推出杰作,势头更在同门皮克斯之上,也许拉赛特的工作重心更放在重振迪士尼这边?



 约翰·拉赛特(左)与乔治·卢卡斯(右)


之前那几家风光无限的动画工作室,梦工厂、蓝天之类,现在明显被拉下了一两个身位。

 

当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有下面几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值得我们注意:


开创全新的世界观


我们来数一数,《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也可以加上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恐龙当家》,除了《冰雪奇缘》仍是古典的公主故事外(和过去的公主叙事也有很大变化,此处省略),其他几部都是基于全新的设定



《无敌破坏王》(2012)

 

《无敌破坏王》是带领观众进入二次元的游戏世界,让游戏人物在游戏的世界里展开冒险;

《超能陆战队》是借用了漫威的超级英雄模式;

《头脑特工队》把故事搬到人的大脑中,叙事基于心理学概念来展开;

《恐龙当家》假设恐龙没有灭绝,依然是地球的主宰者,并发展出智慧生命;

《疯狂动物城》则把一个宏大的世界建筑在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众生平等的乌托邦构想之上。

 

反观其他动画工作室,只有梦工厂动画的《疯狂原始人》跟上了这个趋势。

 

看过《疯狂动物城》,你再让我去看《冰川时代》系列这种幼稚的动物历险记,真的就看不下去了。

 



在新的世界观设定之下,动画故事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的世界必然要求新的视觉形象,这对创意、设计、电脑计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不是说《灰姑娘》《白雪公主》《狮子王》这样的传统童话故事不好,但它们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合家欢动画电影的需要,创作者必须寻找更有创意的故事背景,以承载最新的世界观设定

 

中国电影翻来覆去拍《西游记》,《西游记》固然不错,但是不是可以考虑一点别的?


其实从世界观创新这个角度来说,追光动画出品的《小门神》是有这方面企图的,它设计了一个神仙和凡人共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神仙有下岗失业的烦恼,不得不有求于凡人,这是个很有趣的世界观前提,只是这部电影整体水准还差得比较多。



《小门神》(2016)

 

同时照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

深层内涵越来越复杂


《疯狂动物城》是合家欢电影,从六岁到六十岁,都可以去看。


但一部电影怎么同时照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一般的做法总是就低不就高,把故事讲得浅显易懂,符合小孩子口味,并且力图让浅显的故事更加有趣,让成年人也看得开心。

 

但《疯狂动物城》的做法就更有难度一些,它明显把电影故事内容分了层次,不同的观众看到不同层。这种做法当然不是这部电影首创的,但能做到这么完美,很少见。



 

所以,《疯狂动物城》可能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胆创新的一部动画长片,这并不体现在它传达的价值观上。


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仍然是美国自由派意义上政治正确的那套观念:尊重种族差异,欢迎外来移民融入主流文化,反对以刻板形象来定义不同的种族等等,其实并不新鲜。

 

它的大胆是反映在,把复杂的意识形态观念完美地转化到一个拟人化的动物故事中。


动画片承载政治和社会批评功能很常见,可是能调动每一个细节来完整表达意识形态看法,并且又能让每个情节、每个人物设定、每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发挥出上佳的喜剧效果(也就是说,即使你忽略所有背后隐藏的政治含义,影片的娱乐性仍然满载),好像并没有太多先例。




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他即使无法领悟到片中的政治和社会意识信息,他至少可以感受到幽默、可爱,以及人与人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道理。



 

在剧作方法上,《疯狂动物城》和去年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大量使用比喻的技巧来讲故事。


和过去的动画电影的区别是,也许以前能在一部影片里用到十处八处的比喻手法,现在是一百处以上,处处严丝合缝,前后呼应,这对主创的编剧能力要求更高许多倍。


吸收亚洲流行的

二次元文化、宅文化、萌文化等


迪士尼动画有自身的一套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范式,其中很多是由《白雪公主》这部里程碑作品确立的。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说,动画片一定要像迪士尼那样拍,才能叫好又卖座吗?

 

其实不一定。迪士尼的范式的确是建立在对儿童观众的了解和调研基础之上,但也有很多风格元素是出自对儿童喜好的推测,但这些推测因为动画片的反复强化,会反过来被一代代观众接受为审美习惯。


所以迪士尼动画片的风格,并不是唯一有可能成功的。



《白雪公主》(1937)


迪士尼常用的那些招数,包括:


将动物拟人化(儿童化);

不管是什么动物,即使是猛兽,也都外表可爱,无辜,对人没有威胁;

热衷使用追逐打闹和不造成伤害的暴力;

以及包含少量危险的场面,以提供紧张刺激;

但是一切危险最终都会被重置,几乎所有人都会平安无恙,获得快乐的结局。

 

这些传统一代一代地传到今天的《疯狂动物城》,但我发现这部影片的一些特征似乎是传统迪士尼动画电影不具备的,更像是学习自东亚地区二次元文化的卖萌



 

这里说的卖萌,和一般意义上的可爱还不一样,它有特定的含义,限于篇幅,本文不探讨卖萌文化的来源和定义。




总之,东亚萌文化很可能已经开始影响好莱坞的动画创作。最直观的方面,像角色设定开始借鉴日本动漫,眼睛越来越大。


这只要比较早期的米老鼠、小飞象和《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狐狸就很清楚。



早期米老鼠形象

 

而且这部电影把有意识的卖萌也当成突出卖点,兔子和狐狸就不用说了,大部分配角,像花豹、树懒、绵羊、大象,无一不以卖萌为生。



 

因为卖萌卖得好,中国人明显比美国人更喜欢《疯狂动物城》。

 

这部电影在IMDb的评分是8.4,作为新片算不错了,但绝非逆天。而它在豆瓣的评分最高时曾达9.5!目前是9.4。


虽然不能把IMDb和豆瓣的评分直接比较,但另一个事实是,豆瓣上只有两部电影的评分超过它,《肖申克的救赎》和《美丽人生》。在动画片范畴内,它超过了此前最高的《千与千寻》和《瓦力》。


传递能让国际市场

无差别接受的价值观


我们经常说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式价值观,这么说不能说不对。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好莱坞电影讲述的是经过修正的美式价值观。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发行和营销日益深入到每一个主要国家和新兴市场,它必然会考虑到许多主要市场的特殊情况,所以一成不变的美式价值观并不能包打天下。


好莱坞电影其实在不知不觉地修正电影中所表达的观念,以便更加普适,让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都能接受。

 

曾经有人指责美国人,说你们的电影携带了太多你们国家的价值观,是文化侵略!美国人反驳说,就因为迁就你们海外市场,我们国家的电影早就不是纯粹的美国味儿了!


这种迁就的表象,就是《疯狂动物城》将电视播音员的形象按照发行国家来区分,中国是熊猫,澳大利亚是考拉,加拿大是麋鹿。



 

考察内在思想的话,美式个人主义与自我奋斗其实仍然是《疯狂动物城》的主心骨——所有人都不看好小兔子能当警察,它就是靠自我奋斗才实现了这个无法完成的「美国梦」



 

更国际化的考量体现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文化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


在电影里就是说,每种动物不管体格大小,身高长短,还是智力高低,在「动物城」(Zootopia的词根是乌托邦)都是平等的,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并且尽管动物之间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但却没有高下之分。

 

这种说辞当然可以直接套用到全世界那么多民族身上,于是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人看到这部电影,都挑不出刺来。



 

移民和文化融合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做这种推己及人的改变更得心应手。换言之,这种国际化、跨文化的大片,除了美国人,其他国家还真不容易拍出来。

看了《疯狂动物城》,我强烈地联想到前不久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的《美人鱼》。




这两部电影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非常相似,都是用寓言的形式来解说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疯狂动物城》是族群平等与融合,《美人鱼》是保护环境和生态,但两部电影的技巧手段真有天壤之别了

 

比起《疯狂动物城》世界观的新奇宏大,细节的深谋远虑,幽默效果的温暖自然,内涵寓意的丰富完整,《美人鱼》的粗糙就像一部仓促上阵的习作。

 


差距在哪里?

《美人鱼》是靠周星驰和他的小班子单打独斗、灵光乍现鼓捣出来的产物,《疯狂动物城》是一个强大机制中几百颗聪明脑袋群策群力各司其职的智慧结晶。

 

就单个人来说,周星驰也许要比拜伦·霍华德、里奇·摩尔、杰雷德·布什都厉害,但《疯狂动物城》就是要比《美人鱼》优秀十倍而已。

 

此时此刻,在真正强大的电影工业产品面前,想想之前因为《捉妖记》《寻龙诀》《三打白骨精》开展的国产电影工业化讨论,真的有小学生研究加减乘除的感觉。

 

继续努力吧,请。

多 说 几 句

《疯狂动物城》的配套新书,已经出版了(中国版已上市,“书米”们可自行搜索)。与之一起来的,还有一系列衍生品,据说也卖疯了。


我们和好莱坞之间的差距,毫无疑问,早已不是钱,而是背后的思维,洞见和世界观,而你和我都知道,这,其实是最致命的。


我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都是希望它能变得更好。差距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学习的心。


欣慰的是,越多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在反思,在改进。我们为什么需要对手?就是因为对手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给了我们竞争的勇气。


唯有努力。

或许你还愿意听下面这两个

努力为中国原创设计发声的故事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本文首发微信公号虹膜(ID:IrisMagazine),作者magasa,书单君获授权编辑发表,转载请联系出处。


好的童话,总是让大人哭,让小孩笑,在公号首页回复“童话,给你推荐一个经典童话故事



▼大人小孩,都会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