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2016-09-30 分享智识与见解☞ 书单



本期分享人:咪蒙书单编辑作品,转载请联系出版方


今天,我们来聊聊孩子。


相信很多人和书单君一样,平时忙事业,周末才难得有空陪陪孩子。有时候说起倒也振振有词:不多挣钱怎么给孩子好的未来?


可是,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书单君和大家分享咪蒙的一篇文章,不陪孩子的父母到底错在哪,她的观点,也是我特别想告诉每一位宝爸宝妈的。


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回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的工作,我都没有时间陪伴我的小孩。


好感人哪。


请问,我能抽你两耳光吗?

1


中国真是个奇怪的民族,我们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但很多时候,又在潜意识里崇尚为了出人头地而六亲不认,不带小孩、不理亲情。不仅不受批判,反而成了成功人士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牺牲的资本。


看看西方,哪怕你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时不时会秀秀天伦之乐。奥巴马谈起自己的女儿,至少显得是真情流露嘛。


我是一个非常狭隘的人,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


倘若你赢得了天下,而输了家人,那你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


纳尔逊·曼德拉圣人吧?英雄吧?


但他的传记《曼德拉的礼物》里说,曼德拉所有温暖笑容,只会给陌生人;对家人、对子女,他板着脸孔、漠不关心。曼德拉直接说,亲切是可以装出来的。


如果不能说圣人的坏话,我就什么也不说了。

2


我认识一位外企女强人,非常上进,读MBA、EMBA,在职场节节高升,风头无二,而她的小孩,长期寄养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如今9岁了,多年来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见一次的频率。


她以为自己是圣诞老人吗?


我采访过不少名人,牛×艺术家、牛×摄影师、牛×艺人,问及什么时候陪小孩呢,其中一些人给出的答案是:没空陪小孩,孩子还小,懂什么,我现在努力打拼,多赚点钱,给孩子打基础,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但他们知道孩子们怎么说吗?


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孩子们的心声是:


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那么成功,我不要昂贵玩具和高价培训班,我只要你们陪我。




我还认识一对夫妇,双双博士毕业,现在都是副教授,花了3年时间用尽各种心思和手段才得以怀孕。为保胎,妻子在床上躺了整整8个月,我还挺感动,不容易啊。


结果月子刚坐完,就把孩子跟快递一样送回老家,什么时候去接呢?


至少三五年之后吧。


“本来我们都不喜欢小孩,生小孩只是为了堵住长辈骂我们断了香火的嘴,老人喜欢带让他们带去呗。”


请问他们读那么多书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说人话吗?

3


畅销了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


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在中国,不负责的父母舆论环境真是太宽松了,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请个保姆替代自己来带。




据相关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经济状况越好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


而隔代带小孩,成功率不高于30%,因为祖父母辈带小孩,用的大多是传统方式:


◇以撒谎敷衍小孩;

◇用“小心点”“不要去”等口头禅妨碍小孩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

◇贪小便宜;

◇当着孩子的面讲孩子父母的坏话等。


中国文化里,过多强调生育是一种权利,甚至是一种义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忘了最最重要的一点:生育是一种责任。


在你不能确定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时,请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

4


《富爸爸,穷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当然,不是说,夫妻一方必须辞职全职带小孩,这在中国也不现实。


但当父母的,有没有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呢?


双方都要上班的情况下,有没有把下班后的时间、以及周末拿来陪小孩,关注他想做的事,带他一起去认识世界、享受人生呢?


我总以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对于一个人而言,时间比金钱可有限多了,你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你连每天几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爱个屁啊。


我一个朋友,成天跟我抱怨,孩子跟他不亲,就爱自己的外公外婆,每次都能准确收获我的谩骂——我说你纯粹是咎由自取,你自己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和老婆到处去旅游不带孩子去,在家也是打电玩不理孩子,你不付出光想要回报,想得美!




早教专家说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谁对他有诚意,人家一目了然。

5


很多人又说了,我忙啊,我没空啊,有好多会要开、好多应酬推不掉——忙是不在意一个人、一件事的借口。


像早教专家小巫说的: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个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都指出:


孩子0~12岁,尤其0~6岁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

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


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6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所以,请别说那种“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的蠢话了好吗?


我周围很多朋友说自己跟父母不亲,长期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方式相处,就是因为小时候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跟父母的感情总隔了一层,哪怕长大后一家团聚了,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却很难形成。


小时候父母缺位所造成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


柴静的《看见》里就写到一位心理医生,三岁之前,母亲把她寄养在别处,带着姐姐生活,重逢后,她觉得母亲不亲,觉得母亲更喜欢姐姐,50年过去了,那个不公平的感觉一直在。




6


我的宝宝唯唐2岁半时,因为外婆特别想见他,我把他送回四川老家待了3周,开始还好,他还基本适应,到了第3周,在电话里,我们母子俩完全琼瑶附体,电话里双双痛哭。


他说,妈妈,我想你。


我说,儿子我也想你,妈妈马上来接你!


我发现,短短21天的分别,唯唐的眼神里,居然多了些卑微和胆怯,语言表达也大大退步——并不是外婆对他不好,而是这种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跟宝宝分开这么久了。


今年初我在海边租了个房子,打算每周花个两三天,去那里看书和写作——结果,我租了房子之后一个月也去不了一两天,因为只要我连续两三天没有陪唯唐,就会被巨大的犯罪感包围。


在《新周刊》上,读到金星的访谈,她说自己6年没有代表作了,但她无所谓,因为她的孩子(是领养的3个孩子)0~6岁的时间,是用什么代表作也换不回来的。


那一刻,我深感愧疚,少出点书、少写点剧本算个屁!


怎能以自己要多做点正事、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理由,让自己的孩子,希望妈妈多陪陪自己都变成奢望,我还算个人吗?


所以,每一位父母,你有做出为了孩子舍弃职场晋升、牺牲休息时间、牺牲自我实现这种觉悟吗?


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不想因为孩子而降低生活质量,没做好为孩子牺牲自由的准备,就决定不要孩子。


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比生了不养的父母更负责。

书 单 君 说

创业后,我陪孩子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看到咪蒙的文章,书单君特别有感触。


有一次,我和娃开玩笑说:“爸爸把公司关了,回来陪你好不好?”


没想到娃真记住了,隔一段时间就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关公司啊?


和孩子开玩笑时,挺开心的。笑完挺心酸的。


简单的劝父母,为了孩子,放弃事业,那是不负责任。


对父母来说,事业也挺重要。但是劝父母为了事业,牺牲孩子,那真的是犯罪。


事业不能等,孩子的成长更不能等。


人生哪有两全?唯有尽力把握平衡。



P.S. 最近,书单君推荐的那款背包,本来是想分享给男“书米”的,没想到,引发了一众女“书米”的吐槽。


不得不承认,在审美上,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真的要差一大截。所以,改造男友(老公)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女人头上。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哈佛美女Sarah,为了鼓励更多人减少使用塑料瓶,用做时尚潮品的方式,设计了一款颠覆性的保温杯,一经推出,狂销400万个,好莱坞明星都追捧!


(点击下图,立即查看)


*以上两图为广告*


本文素材选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一书,作者咪蒙,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提供并授权使用,转载请联系出版方。插图作者 John Holcroft



书单是你进步的阶梯

20个领域的20本经典入门书

7本一晚上就能读完的经典书

7本适合上下班路上读的书

30岁前,你最好不要错过的7本书

过了30岁,我推荐你读读这7本书

……

49份精选书单,一次读个痛快

长按二维码,回复“书单”提取

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gulimedia@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