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苏大学习昆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7-04-17 苏州大学

精彩推荐

1. 学无止境 | 一周讲座概览(4.17-4.21)

2. 倾听 | 离古典很近,离现代不远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于六百多年前发源于苏州地区,逐渐发展成从吴中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西式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深受吴地文化熏染,成为昆曲教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早在1905年,曲学大师吴梅应聘来校讲授词曲,便“指点宫商,携笛公然上课堂”,将昆曲作为一门课程并引入高等教育之先。

 

20年前,在苏大学昆曲是这样的


1989年,为了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培养振兴昆曲艺术急需的人才,苏州大学中文系与苏州昆曲传习所合作,创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昆剧艺术本科班,这是中国昆曲史上首个本科班,学制四年,由中文系周秦老师任班主任。

周秦,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秦老师幼承家学,通韵律,工诗文,擅擪笛度曲。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院中文系,师从钱仲联先生治明清文学,为入室弟子。

周秦老师带着他的20余名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戏本排演,从唱腔学习到粉墨登场,从《浣纱记》到《游园惊梦》,四个寒暑,朝花夕月,吹笛浅吟,苏大昆剧班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诗情曲意的校园时光,也获得了曲学前辈和曲界同行的认可。


89级昆剧艺术班的同学,如今散布海内外。虽然他们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是对于昆曲这份执着的热爱一直萦绕在心头。他们用昆曲艺术的水磨功夫、规矩身段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待生活。这群18岁便与昆曲结缘的人,至今都在为昆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默默地贡献着力量。


 

徐飞 89级昆剧艺术班 饰巾生柳梦梅

“十八九岁年纪步入江南深处,在苏州大学与昆曲结缘,一曲《牡丹亭》,是人生途中一段美丽的邂逅。二十位同学,在昆曲学理、表演技艺和鼓笛场面各项门类中均有心得、各擅所长。毕业后虽然为社会大潮裹拥,而各奔前程,但在寸心之间,始终留存着一份幽兰芬芳。”


 

孙云 89级昆剧艺术班 南京民间曲会发起者

“我和师姐及一群人坚持做了十三年民间曲会,在南京文化界越来越有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昆曲;去南京艺术学院做昆曲演唱老师,影响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们迷上昆曲,成立了大学生曲社。被昆曲滋养过,不会远离,很多事情是种子。”


 

於勍 89级昆剧艺术班 媒体人

“刚开始对昆曲是存在抵触情绪的,大二那年周老师带着我们一整个班的那次上海观剧彻底地征服了我,当我开始理解了昆曲之美,我也开始理解了他。我毕业后一直在媒体行业,近两年我愈发感觉到文化潮流变了,现在的年轻人会自发地喜欢、学习传统文化。”

2017年4月初,时隔24年,89级昆剧艺术本科班师生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的传统文化工作坊重聚。

《玉簪记·琴挑》、《朝元歌·长清短清》、《紫钗记·折柳》、《梅花三弄》……他们的聚会自然是以昆曲吟唱、古琴弹奏为主。虽然毕业已有二十余载,但是从唱腔台步、身段眼神、一招一式中看得出当年昆曲艺术专业学习的辛勤与刻苦。

 

现在,在苏大学昆曲可以是这样


课堂教学很精彩哦

20世纪90年代后,苏大的昆曲教育转型为面向普通学生的素质教育,自此便采用系列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二十多年来,面向苏大青年学子开设的教授昆曲艺术的相关课程从未停歇。课堂上,任课老师旁征博引挥洒自如,艺坛掌故脱口而出,填词打谱信手拈来,清丽笛声倾倒四座。不少学生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手把手教授昆曲传唱,让这门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很受大学生的欢迎,也在校内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昆曲“戏虫”。

      2001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大学联合创建中国昆曲研究中心。2005年8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经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昆曲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并正式授牌。


还有机会与戏曲名家面对面

近年来,为了让苏大学子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学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优质资源,将戏曲名家、名段请进来与学生路演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戏曲推广活动。2007年开始,苏州大学连续举办十届江苏省政协的“戏曲走近大学生”活动,每年邀请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等戏曲界顶尖奖项的得主走进苏州大学。而作为最传统的戏曲流派之一昆曲,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唱演,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雅致和魅力,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昆曲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感叹。

2016年11月26日邀请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员翁育贤带领苏大学子探秘昆曲,并进行现场教学。化妆师为同学们现场展示为演员梳妆打扮的过程,让同学们对昆曲之雅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学校艺术教育中心还组织学生艺术团到美国、奥地利等国家演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到柬埔寨、老挝的高校演出,通过学生表演传递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网络课程“一点”就学

墙内开花,不应该只在墙内香。由苏州大学文学院周秦教授主讲的网络公开课《昆曲艺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从昆剧的起源,著名剧目《浣纱记》、《牡丹亭》的讲解和教唱,昆剧的旦行、生行、丑行艺术的介绍,昆曲的遗产价值和保护传承的呼吁,周秦在课上持笛演奏,唱讲结合。

      “昆曲艺术的传承发扬需要更多观众,网络是个很好的平台。”周秦说。花费数月精心录制的课程一在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播出,就吸引到了极高的人气,短时间内就被浏览两万多次,名列当年凤凰网评选的中国最受欢迎学术类网络课程之一。
 

播昆曲之种,育文化之苗


开设昆曲本科班、开展课堂教学、开办昆曲文化讲座、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戏曲推广活动......在这样的努力中,校园昆曲文化得以被呵护、保留、传播,传统昆曲艺术在更大的范围得到展示和发光,苏大学子也能够了解、热爱并自发加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中来。

趁良辰美景,一起来苏大感受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图片:华乐、张浩容

文字:周妮雯、华乐

责编:张浩容、周妮雯、陈昊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