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年平均绩点年级第一,这样“会玩”的医学生真酷

2017-12-12 新媒体中心 苏州大学

精彩推荐

1. 学无止境|一周讲座概览(12.11-12.13)

2. 影像 | 夜色让人不知胆怯

3. 今天,3000余人为爱奔跑在苏大校园 ……


朱轶

医学部2013级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苏州大学2016年学习科研标兵。四年平均绩点第一,“江苏省三好学生”、“苏州大学学习优秀特等奖”、苏州大学“䇹政学者”……看着这位四年平均绩点年级第一的学霸的获奖情况,小编忍不住拿起了旁边的电话! 



你心目中的医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呢?

“好学”、“会玩”、“脸皮厚”、“能折腾”是朱轶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医学生是不是会颠覆你以往对医学生的看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非典型”的医学生,看看他的与众不同吧!


凡事用心,只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想做的事情,我都愿意去投入时间和精力。”


“我是118号”,说起被苏大录取时自己的年级排名,朱轶哈哈大笑。他的高考分数只比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高一分,想不到的是,他成为了四年平均绩点第一的学霸。



对于学习好的诀窍,朱轶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性学习”。“我会把专业书当小说看,多读几遍之后去理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要实践起来着实需要沉稳的内心。比如在学解剖时,他的脑海中就有一个标本;在学胚胎学时,脑中就“放映”着胚胎形成的动画。当面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时,可以运用以前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化为己有。 



做为一名医学生,朱轶表示“善于观察和发现”也是很重要的技能。大一暑假时,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见习了一个月,经常跟着导师和师兄们去查房、手术等。他会仔细观察导师和师兄们换药的手法,听手术前的谈话内容等等。刚实习没几天,在医院主任副主任的注视下,他胆大心细地为患者拨导尿管,得到了医院老师们的高度好评。



在短暂的一个月中,朱轶的勤学也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认可。虽然现在已经大五了,在医院实习的日子里,朱轶依旧很努力,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为了能够亲身观察一台手术,他可以在手术室里待到凌晨两三点。



朱轶自称是“脸皮厚”的人。“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只要脸皮厚,保证吃个够。”朱轶用这句话来总结自己的科研之路。


大一时,对于科研的一无所知的朱轶,“厚着脸皮”独自与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导师沟通,进入实验室;“厚着脸皮”赖在实验室看师兄师姐做实验,不懂就问,慢慢地也就融入了实验室,开启了科研的道路。再往后,他又凭着自己的“厚脸皮”主动去联系附一院骨科研究所的教授,开启新的科研路。虽然朱轶戏谑自己是“脸皮厚”的人,但他内心的激情与恒心,都是藏不住的。


与多数大一时懵懂的我们不大一样的是,朱轶在大一时就认为开拓的眼界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履历表上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系统解剖学助教、中国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IFMSA—CHINA)秘书长等职务,是朱轶从学校走向更广阔天空的足迹。



在中国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里,朱轶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这样一个平台上,眼界“从一个小小的苏大开拓到了整个世界”。


“视野逐渐开拓,了解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对自己的未来也愈发明确”。


现在,作为中国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的秘书长,朱轶每年要组织年会,目的是为全国医学院校在校学生提供国内交流与协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开拓我国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个组织里待三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你需要足够的热情和信仰。朱轶的坚持,是难得可贵的。


(滑动查看图片)


听说,“会玩”的男孩都很酷


在医学之外,朱轶的爱好五花八门:养鱼、旅游、投资、音乐、手工……“玩得开”“喜欢折腾”他这样评价自己。



高中时制作过木头耳机,设计过迷你底部过滤鱼缸,做过充电宝(那时候还没几个人知道充电宝),大一时也曾扛着吉他去卖唱。曾在美国公路上自驾3500公里……一路上留下的都是他渴望自由的足迹,年轻而肆意。


他经常会一个人去一些城市,自由地出行,结交向往自由的朋友,是这个迷恋自由的大男孩喜欢做的事。


(木头耳机)


(迷你底部过滤鱼缸)


(充电宝)


朱轶还喜欢养热带鱼,为自己的小鱼造景观。“明年要去日本临床交换,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水草养殖公司(ADA),可以去看看那里的景观设计。”说到这些,朱轶笑得像个孩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朱轶看来,这些所谓的“娱乐”也是在学习,只不过学习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人生和阅历。


“学习永远都在路上。当你全身心投入,你就会很开心,很愉悦,仿佛悄悄地背着全世界做最惊天动地的事,是无拘无束的。”



致你心中单纯的小美好


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寥寥几句,既神圣,又质朴。朱轶眼中的医生同样也是如此。


朱轶现在的专业是骨科方向。选择骨科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渴望用双手,通过手术或者是其他治疗方式帮助病人一点一点痊愈。“当病人在你的努力下,经过一两个月后成功地走出了医院,健健康康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就会产生难以言喻的感动。”


(正在接受采访的朱轶)


医学的道路并非顺利,朱轶也坦言“也很累”。但他说,患者的一句谢谢,都值得他感动与快乐。这是这个行业里让他着迷的东西,也是值得他走下去的理由。“患者对医生的心理有了解,医生对于患者就诊的心理有了解,多换位思考,这样彼此就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医院里实习这段日子,令朱轶收获颇丰。他跟着导师观摩了很多场手术,学习到很多新的实践技能。更可贵的是,这段时间下来,朱轶对“大体老师”("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一个爱逗趣的男孩子突然变得严肃,我们就会懂得遗体捐赠是一件多么庄严神圣的一件事情;当一个医学生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更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春去秋来,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朱轶每天交班、查房、打印医嘱、张贴化验单……这些在医院的平常事,让朱轶的实习生活变得更为充实,也促使着他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



采访过程中,请朱轶自弹自唱了一段,觉得很棒,分享给大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15k2685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采访:张浩容、李艳艳、曹祎珺、姚姚

文字:李艳艳、曹祎珺

图片、视频:王腾飞洋、李艳艳

编辑:李艳艳、姚姚、钟静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