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 霜降苏城里,莫负光景
精彩推荐
值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物候骤冷,天色愈白——凛冬将至。
浓墨淡扫的墨色更浅,绿云扰扰的柳烟渐疏,兴许是去年的残叶太过分明,冻云白日下,晓风残月里,五湖碧水皆清浅,梧叶芭蕉只写愁。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柿子由青转红,由硬变塌,果园里农人很忙,忙着采摘,生怕误了时令。
忆苏城,最忆苏城秋;苏城秋,最是桂香浓。桂花美荫,叶尖厚,体性柔,入冬不凋,“情疏迹远只香留”,为姑苏市花。若说梅花凌寒独立,自有清白风骨,彰金陵之流美大气,那么桂迎风送香,别具脉脉柔情,尽江南之旖旎精妙。
江南一带喜以桂花入食,偏北有桂花糖藕、桂花糖芋苗、桂花酒酿等,多干制。偏南有桂花冰酿、桂花年糕、桂花山药……,工序更添一道,或酿造,或熬制,足见细腻。苏城秋酿极佳,澄黄剔透的桂花酿上浮着些许碎冰,杯底点缀有干桂花、红枸杞,色泽梦幻,香气扑鼻,饮之微苦,收口回甘,唇齿留香。桃花醉抒春风得意,桂花酿诉清秋情思——世间相思,不过清秋玉盏桂子香,碎冰碰壁响琳琅。
霜降正值螃蟹上市。
中国人爱吃螃蟹。早在周成王时,蟹便被列为御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有“蟹藏法”一说,到了宋代还出现了《蟹谱》、《蟹经》、《蟹略》等书,可见中国人吃蟹之早、吃蟹之精。
苏州阳澄湖产蟹。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在寄居吴中时,留下了“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的惊人之语,足以见阳澄湖蟹之味美。我亦嗜蟹,阳历九、十月是品蟹好时节,阳澄湖、洪泽湖、固城湖等水域的蟹皆通食之,深得吃蟹要义,我以为:青壳个大饱满者为佳,腹脐见黄无沼者为佳,多动多毛多泡者为佳。此外,初秋吃雌蟹,黄多肉细,极其鲜美;深秋食雄蟹,膏肥肉足,大快朵颐。
清朝美食家张岱认为,“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不加任何佐料就吃全了五味,这诚然是对螃蟹最真挚的褒奖。然而蟹性寒凉,宜佐姜醋或温酒冲淡,这也难怪黄庭坚发出了“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的慨叹。
兴化蟹粉豆腐腴香糯滑,味美鲜香,入口即化;淮阴蟹黄汤包汤浓肉嫩,汁水鲜甜,皮薄如纸;高邮醉蟹坛香四溢,清凉味美,芳香无腥。苏式汤面闻名遐迩,故而苏州的蟹粉拌面不得不尝。与市面上的普通面条相比,苏州的蟹黄拌面价格实高,只因原料考究,蟹粉浇头新鲜,螃蟹市价偏高,也正应和了汪老《沙家浜》里的那句:“命你们下阳澄湖捕鱼捉蟹,按市价购买!”哩。
当那一碗金灿灿,黄澄澄,铺满了蟹黄蟹肉浇头的珍馐拌面热腾腾地端上桌,只觉食指大动,满眼黄金。你瞧,那蟹粉上覆着几瓣菊花,一侧又配上了两根碧玉似的青菜,平添了几分生趣。蟹肉如酱泥,面条如银丝,倒入蟹醋适中,拌匀,挑起一根,“吸溜”入口,面条筋道入味儿,蟹黄颗粒分明,酱汁软糯粘牙,再加上蟹醋的酸甜生津,属实令人垂涎。
啖面佐酒,别有风味,“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真真是叫人快意呵!只是这面需趁热吃尽,放凉了面糊倒是次要,只怕蟹肉浇头变腥,口感会大打折扣。
秋已暮,寒霜凝,“补冬不如补霜降”,苏城的霜降终将绚丽。柿子红了,桂花香了,螃蟹肥了——朋友们,且莫辜负这“秋意胜春朝”的大好光景!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音频:彭紫音
文字:张博津、彭紫音
图片:邓昕旖、张博津、李怡晓、祁瑄、金林琳
编辑:李怡晓
觉得不错,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