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 品一碗立冬俗食,枕一回姑苏佳梦
精彩推荐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11月7或8日,太阳黄经达225°为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这个节气里,秋季作物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
古人根据一些地方景象编写七十二候,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冬天季节,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收藏。王稚登在《立冬》写到“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冬的脚步,总是悄然来临。
在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将立冬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比如迎冬:
迎冬之礼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曾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冬季伊始,人们一年的辛劳总算是有了收获,借着立冬的机会,国家赈济灾民孤寡,给人们赏赐些厚实的衣服,体恤民生。
一碗咸肉菜饭,是很多老苏州的立冬特定习俗。用霜降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和米醋为原料,以稻草作燃料,用砖砌的炉灶一烧,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逢阴天雪天,吃咸肉菜饭,喝咸菜汤,岂非乐哉。苏州籍作家包天笑曾以诗赞道:咸肉菜饭香又醇,难得姑苏美味真,年年盼得霜打菜,好与新米作奇珍。
“入冬日补冬”,饺子谐音“交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季节交汇或是新旧岁交汇之时,往往都有吃饺子的习俗。立冬正值秋冬两季交汇,这饺子是不能少的。皮薄、馅多、捏得严实浑圆的饺子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捞出,仿佛使得天气也没有那么寒冷了。
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又一个老传统,旧时,一些大户人家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既可补气活血,调和阴阳,又能益气生津,活血化瘀,是很好的进补佳品。作为药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可口,可以疏肝理气,镇静安神,健脾益肾,可谓三品之上品。
寒冬初临,万物同息。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自然的更替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意,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
冬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撇掉轻浮,得以沉思。冬并非是四季中的句号,而是分号,它是起跑前的后退,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它孕育着,孕育着春的希望。
立 冬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文字:马梓倩
图片:杨璐伊、黄挺挺、唐诗雨、邓晚晴、张馨文、刘佳宁
音频:林陈心子
编辑:刘佳宁
点一点,立冬就多一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