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大学子用镜头带你走进自然,专访《索朗热登》导演扎加

新媒体中心 苏州大学 2022-08-27

精彩推荐

1.整个朋友圈都在等的苏大秋色,究竟有多美?2.一周招聘信息汇总(12.7-12.11),快来pick你心仪的岗位!3.大苏给你的这份御寒攻略,快加入购物车!


10月25日,在IM两岸青年影展颁奖礼的现场,苏州大学扎加、俞佳明同学的纪录片《索朗热登》,在众多专业院校近千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最佳非剧情短片奖”,并被王小帅导演领衔的评委会颁发了“最佳非虚构影片奖”,奖金15万。


作为《索朗热登》影片的导演

他用镜头定格下质朴而坚韧的生活方式

呈现出喧嚣城市外那片澄静自然的土地

他是来自传媒学院2017级本科生——扎加

今天,大苏带大家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索朗热登》片花


《索朗热登》

看似偶然,但《索朗热登》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课上观看学长学姐们拍摄的影片时,扎加就萌生了拍部片子的想法,身为藏族学生,扎加从小受到藏文化的熏陶,与独居牧民索朗热登的相识也是在父母的介绍下。不断地构思、筛选、打磨后,扎加确定了以索朗热登的日常起居为主要拍摄方向。


在与班主任王玉明老师的交流中,扎加的思路越发明朗。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拍摄后期剪辑,王老师都给予了不少指导和帮助。面对老师的期待,扎加坦言一方面觉得很有信心,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一直和老师请教商量;但同时,也感到了责任与压力,为了不掉链子,他和伙伴俞佳明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影片开头结尾蜡烛的设置,他们前期都有思考。

 

作为纪录片,《索朗热登》画质臻良,色调如同油画般鲜活夺目。正如影片中被广加称赞的一幕:曦光透过窗户,洒在索朗热登肩上,早餐的热气在边沿缭绕。在和索朗热登一同生活的两个多月里,这样的景象再寻常不过。细心观察,抓住每个偶然的机会,成就了《索朗热登》。        


问及获奖后的感受,扎加表示拍摄《索朗热登》这部片子,他和俞佳明纯粹是凭借兴趣,两人讨论完主题后,一拍即合就着手去准备了。对于当时的他们而言,影片只要能呈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了,没有任何的功利性,投稿只是成片出来后老师的建议,没想到获了大奖,实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奖金的处理上,扎加根据大家对影片的反馈也展开了思考,“好多人说这个片子,设备升级的话可以拍得更好,因为在大屏幕上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瑕疵的。”因此,他表示,奖金大部分还是会用于设备的升级。


沉淀

想要拍出好的影片,扎加认为技术与内容要做到双管齐下,而内容作为影片的核心,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要广泛地接触大量人文社科类书籍。而思考和阅读正是扎加很愿意去做的事。


灵感来源自生活,生活升华于思考。于扎加而言,思考就是童年放牧时驱散寂寞的解药,“放牧的时候,很枯燥,一旦想到故事就会非常想把它表达出来。”也是记忆里大彩电中的未完待续,“那时候电视在播放新闻之前就放藏语版的《封神榜》,每天剧情结束后总觉得不过瘾,就会自己想象后面的内容。”丰富的想法,更是厚厚影碟扉页中平静的遥望,扎加从儿时开始就从来不缺。蓝天碧云之下,一个人的藏地,难免会有些孤单,“那时候,我整天都会‘瞎想’一些东西。”看着蔚蓝天空下吃草的牛羊,孩子丰富的内心活动也让一个人的放牧没那么枯燥无趣。


“嗜书如命”自古是文人的特性,也是扎加身上隐隐散发的气质。他一直记得《媒介素养》课上老师提到过,“在缺乏注意力的时代,信息将会奴役我们。”因此,扎加尤其青睐纸质书,对他而言,那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替代的,在闲下来的周末中午,扎加会到学院旁的咖啡馆中,享受无人打扰的阅读时光。“碰上喜欢看的书时,我根本不管消息通知这些东西,有时候干脆不带手机,没有手机在身上的话,真的很舒服。”


扎加很感激母亲幼年时对他藏语表达的熏陶,在筹备《索朗热登》的过程中,扎加接触了不少描写七八十年代的小说,有中文版本的,更不乏一些藏语版本的。正因为如此,扎加在采访索朗热登时得心应手,彼此交谈融洽,“我知道很多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然后他跟我也分享他们那个年代的经历。”他们甚至互相直呼对方的姓名,完全没有年龄上的代沟。


在未来的规划上,扎加正在筹备考研,国内藏文版本书籍的稀缺也使得他一直以来有个想法,他表示如果上岸的话,在毕业前他想要写一本书作为对母语的回报,用藏文阐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体悟,将电影解读和新媒体解读选择性地容扩进来。

 

针对之后的创作方向,扎加首先表示如果遇上志同道合的伙伴,他还是会继续创作,撰写剧本,将内心的想法通过影片个性化表达出来。除非遇到特别好的纪录片题材,未来,他可能会尝试走剧情片的道路,把控好商业投资与内容表达之间的关系。


自然

扎加喜欢看书,特别钟情于文艺理论和电影美学方面的书。“我曾经看过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认识到影像就是在庞杂的生活素材中精雕细选雕刻出来的。”他内心细腻丰富,如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也是扎加经常思考的问题。“我非常喜欢电影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技巧,用影像的方式也可以很直接地传达我的想法和世界观。”


事实上,没有解说的《索朗热登》似乎很难传递扎加自己对于影片本身的价值观。“有了解说就一定程度上带有了主观性,而我想传达的东西是这个电影本身有的,这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影片中,扎加镜头下的索朗热登老人终生未婚,一个人生活,拥有上百头牛羊,整日吃素,“这种看起来与现代快节奏格格不入的生活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就要看观众怎么判断了。”

 

《索朗热登》中所展现的,比如善良,比如慈悲,都是共通的,这些共通的美德具有普适性,而扎加想要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正是具有人类普适性的内容。“很多人说,你是西藏人,你可以拍一点神秘的西藏。但是我想拍的东西,一定不会为拍西藏的景色而拍景色,我会用西藏独一无二的景色为我的内容增色。”扎加讲了自己爷爷的故事,“爷爷65岁就去世了,那时候我还很小。那天,在弥留之际,爷爷非常地坦然,没有任何恐惧。我就在想,那就是生命最好的状态啊,平静,自然。”




热爱阅读,内心丰盈

广泛涉猎的文学社科领域

从小受到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拓宽了扎加的眼界与涵养

也成就了《索朗热登》的成片和“出圈”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视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沈若澜、巫婷婷、吴京、黄琳茜、杨由之

文字:沈若澜、巫婷婷、黄琳茜

编辑:巫婷婷

 觉得不错,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