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学子又双叒叕抢下ASLA景观大奖!这次不止一个……
精彩推荐
1.趣味考卷,答题开始!2.你是怎么爱上苏大的?
3.招聘信息汇总(11.9-11.12),快来pick你心仪的岗位吧!
近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2021年竞赛作品获奖名单,在全球440多项参赛作品中,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研究生的作品在综合设计类、城市设计类、分析规划类学生组共斩获三枚荣誉奖,获奖作品数量与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并列世界第一,这是金螳螂建筑学院学生继去年拿下一项综合设计类奖后再次斩获殊荣。
对此,主要指导老师、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翟俊教授表示并不感到意外。他说,这是学生们作为景观人走出去的一大步。从今年3月底开始,学生们在付晓渝、马晨亮、张一新等老师们的指导下,耗时近四个月反复打磨项目内容。他们跳出了户外园林的界限,以景观都市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兼具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研究型景观设计,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脚踏实地运用景观的手法处理全球关注的生存发展问题,《圣水新生》《野生动物的命也是命》《与洪共舞、随洪而行》三项获奖作品就是将景观与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相结合的最佳诠释。
“远程会诊”瓦拉纳西水问题
成员:叶怀泽 葛楠楠 任敬 周悦 胡光亮
《Rebirth of The "Holy Water"》
2021 ASLA Honor Award | Urban Design
叶怀泽是金螳螂建筑学院2019届研究生,他们的小组作品《圣水新生》远程解决的正是印度的瓦拉纳西水污染问题。
“我们选了很多场地,其中最典型的场地是在印度瓦拉纳西,对这个城市的更新设计做好了,那么世界上有类似问题的城市也会有参考作用。”叶怀泽说,瓦拉纳西地处恒河边,水系复杂,雨旱季明显,解决当地清洁用水问题迫在眉睫。
设计师不仅是设计师,也是一位研究者,“无法做到实地调查是个局限,”翟俊老师说,“学生们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单是资料搜集都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资料很全面,Google地图及大量的SCI论文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及数据支撑。”
《圣水新生》小组对瓦拉纳西宗教文化背景、气候特点、人口激增等问题做了大量的背景调查,除了景观设计,小组成员也考虑到了景观方案背后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及创造的经济价值,他们选择了更好落地,更结合传统文化背景的方式,比如通过复兴当地的传统水井带动解决清洁水资源等。项目的设计图幅也很出彩,或粉棕色或青色打底晕染,浓浓的印度风呼之欲出,研究数据更是繁复庞杂,条分缕析,呈现了一个非常宏大又事无巨细的景观工程。
这次“远程会诊”,《圣水新生》团队对症下药给出了漂亮的“药方”,ASLA专家评审团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学生们所做的设计复杂精细却又适用广泛,他们提出的框架模式可以复制、推广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
要人类怎么看,更要刺猬怎么看
成员:王歆月 张欣迪 张晨悦 韦姝宇 秦慕文 王美斯
《Wildlife Lives Matter》
2021 ASLA Honor Award | General Design
“对于人类来说,合适的庇护所是乔木、高楼,但对刺猬而言,它们一心寻求的只是20厘米左右高的灌木丛。之所以做这个选题,就是想利用景观的手法,为野生动物数量锐减问题提供一点思路。”《野生动物的命也是命》项目组的王歆月说道。
项目定题大费周折,起初他们选择了很多物种,通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欧洲刺猬在城市的野生动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而英国又是城市化进程领先的国家之一,“英国”、“刺猬”正好切中了“城市化”、“野生动物”的命题。
选题确定后,团队在刺猬的生命周期和人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关系方面讨论了很多,王歆月回忆道:“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以刺猬视角审视周边环境,不代入到小动物视角的话,我们不可能了解到它们的真正需求。后来,我们从欧洲刺猬的生活习惯、生命周期入手,想要在满足刺猬需求的同时跟人的需求进行融合。但过于专注于刺猬的话,又可能脱离了人类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刺猬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空间分类,做出能够满足人和刺猬共同需求的景观化城市设计。比如我们设计了一种竹制座椅,下方特意设计了适合刺猬通过或藏身的通道,从动物角度来设计改造人居环境。我们白天各自画图,在结束一天的课程后聚到一起互相提供修改意见,”张晨悦同学回忆一起熬夜做项目的时光,“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洪水不只是猛兽
成员:于梦晴 唐慧 黄希婷 宋玉玲 刘畅 陆巧芸
《Run With The Flood》
2021 ASLA Honor Award | Analysis and Planning
《Run with the flood》(《与洪共舞、随洪而行》)乍听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而这个项目背后的景观设计却像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我们修大坝防洪水,鱼类无法洄迁,这就需要我们用软工程的方式来消解洪水,做到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翟俊老师说,“项目的创新点就在于把洪水消解的通道变成了鲑鱼的栖息地和洄游的路径,所以我们说是与洪共舞、随洪而行。”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选题磨合期,项目小组长于梦晴回忆道:“逻辑、图面表达两者也缺一不可,我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竞赛逻辑,出图压缩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重点梳理了场地当中产生洪水的原因、鲑鱼的生活特点以及当地居民的文化背景,将三者交织在一起,场地独一无二的解决策略就水到渠成地梳理出来了。”
在这个项目中,小组成员通过鲑鱼洄游路线的三个阶段重建鲑鱼的栖息地连通性,寻求了一种与潜在的与洪水共生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抵御为主。赛后,小组成员刘畅感叹:“本科时期,对风景园林的理解,仅仅是户外景观或者公园。通过国际竞赛,我们意识到景观的功能不仅是传统的休闲娱乐,还能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提供可持续、动态发展、顺应自然的新途径。”
“除了大家说的,这个项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人性的关怀,我们结合当地印第安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不仅帮助鲑鱼洄游还能保护农业特色。”黄希婷补充道。
巧妙的选题视角、可靠的研究数据、清晰的逻辑推理、精致的图幅表述,是竞赛成功里缺一不可的基本条件。
当然不可或缺的,还有金螳螂建筑学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兼济天下的国际视野。
“这次学生组竞赛,我们提交了四组作品,有三项获奖,中标率还是蛮高的。这次获奖得益于金螳螂建筑学院采取的一体多维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个项目既是研究生课程的设计作业,也能拿出去参加国际竞赛的项目,学生们能够专精设计创意,做到了匠心筑品。其次,选题把握了时代脉搏,紧跟国家发展战略,都是国际普遍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及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翟老师鼓励学生们参加国际竞赛,“我们让学生们先行一步,通过竞赛与世界接轨。我们要展示给大家的是——苏大的学生不仅能解决中国问题也能解决世界的问题,我们要把作品写在地球上,致力于把苏大学生培养成世界第一梯队的设计师。”
“一直以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既根植传统,又放眼国际。这次竞赛师生们不惧挑战,敢于作前沿的引领者,真正做到了匠心筑品。”谈及学院的人才培养,金螳螂建筑学院副院长申绍杰表示,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专业化的一流设计学院,努力培养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知行合一的优秀建筑人才。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采访:林陈心子、于飞鸿、邢淑敏
文字:邢淑敏、于飞鸿
编辑:于飞鸿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