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精彩推荐
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苏州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4月30日,学校以线上方式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并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主题开展学术研讨。
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努力把苏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一起来听听苏大师生的热议吧!
校党委书记 江涌: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苏州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传承红色基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重要契机,以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主题主线,以“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铸魂逐梦”工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极其关键的课程,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灵魂基石,塑造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教师队伍,涵育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造就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大先生”,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苏大人应有的贡献。
校长 熊思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要努力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三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民满意的大学,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师要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先生”。学生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感性,全面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要学以致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变为具体行动,贯彻于立德树人工作中,贯彻于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实践中,贯彻于学业全过程和事业追求中。全校师生要深刻准确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其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地落实到具体工作和学习中。
校党委副书记 邓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和指导性,全校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广大教师要争当社会尊重的楷模,争做世人效仿的榜样,努力成为“大先生”;广大同学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的闯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努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关键少数。要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校党委副书记 王鲁沛:
江苏社科名家、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任平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督促我们,要花大力气打造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国地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崇高使命,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这个使命和责任,开展研究工作,让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敬文书院、文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罗时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极为丰富的古籍遗存,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作为长期从事古典文献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将继续守正创新,在古籍文献保护利用、整理研究方面进行新的谋划,保持我校古籍文献的学科优势,以新成就、新发展见证和贡献于新时代。
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传媒学院教授 陈一:
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和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国高校在学术研究、文明互鉴、成风化人等方面,必须给出鲜明的文科答案:要坚定“四个自信”,杜绝用西方理论裁剪中国实践;要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不断优化文科资源配置、打通文科科研全链条的痛点堵点、完善文科学术评价体系、强化文科发展的制度安排。
东吴商学院教授 王俊:
教师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也要以实践调研为支撑,坚守教育初心,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既要传授学生“学术之道”,更要授以“人生之道”,教学相长、互促互进,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努力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 陈冬赟:
王健法学院教授、副院长 程雪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要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就要求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去深入地了解社会实践,然后广泛研究和甄别古今中外的各种理论和制度,最终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立场来拿出能解决理论或实践问题的方案。由此,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也会不断构建和发展起来。
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 洪宇植:
苏大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目标、要求和期望。作为高校教师,要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先锋力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高校师生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围绕解决真问题、大学问、“卡脖子”难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繁荣、为全人类福祉贡献智慧和才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晓:
作为一名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校教师,我将时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出学生的情感和共鸣,既做好“经师”也做好“人师”,当学生知识的解惑人、能力的训练人、价值的塑造人,努力开拓学术视野,巩固学术基础,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致力于思考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杨乃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努力在科研中迎难而上,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担当,脚踏实地,甘坐科研“冷板凳”,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技成果在实践中落地生根,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做敢闯会创的硬核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林心杰:
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要充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讲话精神,深刻把握“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核心要义,在实践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负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六点要求,把理论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学院2021级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婷:
作为新时代的文科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坚定奋进新时代的理想信念,自觉把学术研究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扎根祖国大地,聚焦中国的伟大实践,努力探寻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功业。
社会学院2018级档案学专业本科生 邵至央:
青年学子理应不忘历史苦难与辉煌,不忘先辈热血与风骨,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断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苏州大学党员英烈生平事迹展讲解员,我将努力在专业学习中发挥“档案”的红色价值,用专业知识盘活红色档案资源,让尘封的记忆重新“说话”,创新红色档案资源呈现形式,让红色故事润泽更多时代新人,努力为档案学科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艺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备受鼓舞。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时刻牢记“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扎实学好理论知识,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以知识卫社稷,凭能力创繁荣,为助力国家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而努力奋斗。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
整理编辑:齐杭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