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一流 未来已来 | 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调研未来校区
精彩推荐
6月29日下午,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吴江区委书记李铭共同调研学校未来校区,了解校区基础设施等建设情况,并就加强校地合作等方面进行座谈,确保校区按期启用。吴江区委、区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并陪同调研。
在苏大未来校区一期施工现场,江涌、李铭一行实地察看了校园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体育馆以及宿舍楼建设情况,对校区建设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优美、舒适便捷一流的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以及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最优的条件表示满意,希望严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关,注重绿化美化、功能完善,加快推动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建成放心优质工程,让学生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幸福感、获得感,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在认真听取苏大未来校区一期建设、二期规划以及近期人才引进、学科布局和招生等相关情况后,李铭指出,苏大未来校区将瞄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新赛道”“主赛道”,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以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为龙头,推进“新工科”人才改革,努力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校企一体、校地一体的办学理念,十分契合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历史叠加机遇下对人才、对产业创新升级的需求,双方的合作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创造出更多创新场景。李铭表示,吴江将持续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全力以赴支持学校建设和办学,推动学校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上跑出加速度,让一流院校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动能,让双方的合作以及诞生的成果为苏州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江涌对吴江区委、区政府给予苏大未来校区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教育是百年大计,苏大未来校区区域好、环境好、生活好、专业好、前景好,有信心成为师生向往的理想校区,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个校区,苏州大学将举全校之力,加大未来校区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同时也将拓宽视野,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大力招引海外人才,夯实学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实力和底气。在省委、省政府和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希望能携手吴江区把未来校区打造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示范点,在“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通力协作,助力未来校区发展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双方一致表示,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苏州大学教育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从教学和实验模式改革入手,探索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打造多样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成才环境,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校区介绍
点击查看《像素苏大第二季》未来校区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枕京杭大运河,北依胜地生态公园。它面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紧扣“研究型、国际化、前沿性、精品化、数字化”的目标定位。未来校区是苏州大学与吴江深化全面合作的重大项目,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同时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第一个高校校区。
苏州大学与亨通集团、汇川技术、博众精工等公司开展全面合作,双方共建的未来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未来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校企研究机构入驻未来校区。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一期,占地216亩,包括五栋学生公寓楼、两栋学院楼、两栋办公教学楼、专业级体育场馆与特色食堂等建筑,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
未来校区一期鸟瞰图
校园风光
点击上图查看更多校园设施
学院简介
为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未来科技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三位一体”发展的目标,苏州大学在谋划和发力“双一流”建设时,结合未来校区建设,于2021年组建了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于当年招收首届本科生319人。
作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龙头学院,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产业,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领域,以服务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定位,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等重点工作,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国家未来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基地。目前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热那亚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交流合作。
学院活动
学术讲座
参加“学镇会客厅”首秀论坛
参观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参加开学典礼
参加新生英语短剧大赛
参加新生篮球赛
冬至包饺子
参加新生舞蹈大赛
冬至活动
参加足球赛
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围绕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充分利用多学科优势,交叉融合特点突出。
(3)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和造就适应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工程思维、国际视野、终身学习和创新精神,具备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未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工智能高级专业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离散数学、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原理、机器视觉、专家系统等。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采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凝聚一支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联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瞄准“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基地。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充分利用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具备极高的地域及产业优势。
(3)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半导体物理及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等。
(5)人才培养特色:
该专业面向国家与社会对集成电路人才的战略需求,凝聚了一支在集成电路领域学术水平高、业界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ME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美国Cadence公司联合实验室以及丰富的集成电路相关软硬件实验平台,充分利用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聚集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统计学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统计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点。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作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论,在包括政府统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工业统计和互联网数据统计等众多领域内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3)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基础、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统计计算与SAS软件(双语)、应用回归分析、应用多元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等。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199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苏州大学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专业依托长三角完善的工业系统产业链,具备极高的地域及产业优势。
(3)人才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机、电、液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科技创新及计算方法及应用等。
(5)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培养方案设计、培养过程考核、产出评价等各环节深入把关,充分保证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
本专业依托长三角产业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多次且高效的企业实习机会,切实了解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从校企合作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
机器人工程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2022年新增专业
(3)人才培养目标:
以满足国家对机器人高级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立足点,通过产学研融合模式,培养能够胜任机器人及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工程应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胜任机器人相关领域研发、设计、系统分析、集成应用等工作任务的高素质学科交叉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具备一定研究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机器人学导论、机器人建模与仿真、算法设计与仿真、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机器人操作系统与编程等。
(5)人才培养特色:
注重培养“科学、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本科人才,围绕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科学、艺术与人文素养,聚焦数理知识与学科基础理论,打造以系统级知识体系为基础、注重实践的工程教育模式。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学制:4年
(1)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2)专业优势:
2022年新增专业
(3)人才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包括数据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技术,并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生物、医疗等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主要专业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据科学导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Python程序设计、统计(机器)学习、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技术、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Bayes统计、神经网络原理、深度学习、应用随机过程等。
(5)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学生掌握厚实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的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手段,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和独立解决大数据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前景
· 人工智能
(1)专业前景:
人工智能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列出的重要科技前沿领域攻关方向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学院紧跟时代步伐,以新工科培养理念为指引,充分利用和综合多学科优势,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致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科技研究型和产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及地方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2)就业方向:
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制造业、金融部门、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专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集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集成电路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2)就业方向:
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生产制造、设计开发、工程研究等技术岗位,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IDM公司、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成电路封测公司、系统集成制造商。
·统计学
(1)专业前景:
除直接就业外,本专业鼓励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统计专业历届本科生中不少学生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深造。
(2)就业方向:
互联网、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数据分析公司、生物公司、医疗机构、统计软件公司、专业调查公司和企业质检部门等供职。
·机械电子工程
(1)专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继续深造的学生多集中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
(2)就业方向:
就业的学生多服务于苏州及周边经济发达地区,供职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等。
·机器人工程
(1)专业前景:
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迅猛,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长三角地区占据了全国的60%以上,仅苏州市拥有机器人及核心部件企业700多家,机器人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巨大。
(2)就业方向:
机器人本体企业、智能驾驶公司、物流自动化公司、机器人核心部件类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的机器人本体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机器人软件及算法开发等岗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专业前景:
信息化时代,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甚至国家间竞争的关键资源。苏州坚持以数字赋能发展,明确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电竞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抢占数字产业化制高点。苏州地区有500余家大数据企业,有10个大数据产业平台。上海、苏州及周边地区对大数据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2)就业方向:
互联网科技公司、数据分析公司、金融机构、生物技术公司、制造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等,也可攻读国内外硕士,继续研究深造。
未来已来
静待君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里将会是你展翅翱翔的天空,这里有着广袤的天地等着你们来开拓和探索!你将在这里投入学习,提升自己,实现成才理想,成为祖国栋梁。我们在苏州大学等你!
走进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13506132620、13506133230
咨询QQ群: 925468931
本科招生专题网址:
http://future.suda.edu.cn/bkzs/
微信公众号:苏州大学未来校区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与网络信息办公室
整理编辑:齐杭
欢迎报考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