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这些防寒保暖妙招送给你!
精彩推荐
根据气象报告
江苏多地将迎来断崖式降温
大风、冰冻天气“组团”来袭
明后天苏州将迎来一波降温
预计明晨最低气温
零下1℃左右
有薄冰
最高气温在7~8℃
后天的气温
在零下2℃~9℃
早晚还是很冷
防寒保暖不能松懈
防寒小妙招
气温下降,风冷干燥,身体健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时候了解有效的冬季养生小常识,十分有必要。
“
一、管好口鼻防感冒
冬春时节,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本身就有哮喘或支气管炎等患者,更容易导致病情加重,需要格外注意。
冷空气来临时,最好减少出门,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尽量避免出门,不过在家里也要注意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外出,应当戴好口罩,适当增添衣服,并应避免长时间置身户外,减少被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风险。
“
二、患心血管疾病人群要注意
1.注意保暖和休息
冬季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要外出首先应逐步适应室外的环境温度,避免从较高温的室内环境突然转移到较低温的室外,其次要穿轻便保暖、吸汗透气的衣物。同时要注意多休息,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
2.牢记慢起床,运动要适量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按时参加户外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微微出汗,轻度疲劳,则表明运动量和方式合适。
3.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合理膳食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愤怒和兴奋。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防止便秘发生;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油腻、熏烤、腌制类食物,控制油盐糖的摄入。
“
三、御寒饮食
冬天应选食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肉类,以羊肉、牛肉为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机体热量较多。
医学研究还发现,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气候条件外,还与机体内某些无机盐的缺乏有关。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叶、黄叶、根及皮内均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因此在食用时,不要去掉这些有益的部分。
人体缺铁可以使人觉得怕冷,这时可增加吃含铁丰富的食品,如肝脏、瘦肉、蛋黄、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参等。新鲜蔬菜与肉类掺杂起来吃,则防寒的效果更好。
“
四、防寒措施
“
五、勤开窗,防冬季“缺氧”
每到冬季,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感冒次数增多,甚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重要诱因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因为怕冷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换,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减少,身体缺氧就会发生,气象医学专家称之为“缺氧综合征”。如果缺氧时间太长,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在冬季里,一定要适当通风换气才有利人们身心健康,避免发生“缺氧综合征”。
“
六、温水刷牙
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
七、冷水洗脸
冬天,面部皮肤由于气温低的刺激,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用热水洗脸,当时会感觉温暖,一旦热量散失,毛细血管又恢复原状,这样一涨一缩,易使面部皮肤产生皱纹。而晨起用冷水洗脸,顿时就有头清眼明的感觉。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
八、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热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的患者。
“
九、巧防静电
由于摩擦起电的时间极短,所产生的电流量很小,因而静电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生命危险,但静电对人体健康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刺激人体皮肤,使皮肤水分减少,皮屑增多,造成皮肤干燥、刺痒。静电积累会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生理过程及正常传导,引发心脏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
要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秋冬尽量少穿化纤类衣服,内衣、被套、床单等一定要选用纯棉制品或真丝制品,外衣面料如果是化纤织物的,可使用抗静电洗涤剂洗涤。同时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梳头最好选用木质梳子,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气温降低
做好防寒保暖
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起平安迎新春!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健康报微信客户端、苏州气象订阅号、江苏教育报、上海发布
整理编辑:张文雅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